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厦门是福建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受灾损失重。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以暴雨洪涝、台风气旋为代表的气象水文灾害和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厦门还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已经有400多年没有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此外,厦门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生产安全事故还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厦门的应急救援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各类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公安消防部队职能进一步拓宽,应急救援和灭火任务日益繁重.笔者在分析当前应急救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概念,并根据基层公安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以合理建设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套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可为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科学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富森  徐德茂 《安全》2000,21(5):12-15,11
1 严峻的火灾形势 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常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灾害,而且一旦起火,其后果难以事先预料.除了人为因素会导致火灾外,地震、干旱、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也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人类在利用火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同火的威胁和危害作斗争.可以说古往今来,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久,人类同火灾斗争的历史就有多久.火灾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火灾既有自然灾害的一面,更有人为灾害的一面.火灾是天灾人祸的汇集.因此火灾科学的研究领域,既包括预防控制自然因素导致火灾发生和控制火灾扩散的内容,更有科学地引导人为因素避免和控制火灾发生和扩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以及社区应急能力4方面因素的城市灾害(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和AHP法给出了一种可行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给出的风险度量化公式、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可以对城市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模糊隶属度函数消除了量纲的影响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AHP法可有效用于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风险度计算公式的灾害风险度综合评估指数,使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对2020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灾害为主,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68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1.4万间房屋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50.2千公顷,其中绝收5.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国频繁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工业灾害,促使人们对灾害引起的危机状态的管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风暴等;而工业灾害则是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剧烈爆炸、塌方、大火、环境污染和重大设备事故等。上述事件或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影响面广、发生征兆相对较少以及发展迅速的特点,往往使人防不胜防,给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混乱。减少这类灾害的经济损失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程序化的危象管理(Crisis Management),即控制灾害的发展,搞好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目前,我国多数安全论著未对危象管理加以系统的论述,各级单位也大都把安全工  相似文献   

7.
日本应急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地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异常活跃的环太平洋地带,是地震、海啸、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先后发生了伊势湾台风、阪神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国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事故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市部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理4个方面,对2008年以前杭州市编制的部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完备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完备度不一,一些应急预案具有较高的完备度,而一些应急预案完备度偏低;大部分应急预案在灾害监测与预警方面具有较高的完备度,部分应急预案在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后期处理完备度偏低;各应急预案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灾害风险评价、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灾后的保险理赔、重要设施的安全防护、启动应急避难场所等基本事件的缺失率较高,反映了部分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灾害全过程管理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会商核定,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和失踪,12.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92.57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3 270.9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地震,核幅射,水上事故灾难,水旱灾害……发生这些公共灾害事故,谁来第一时间指挥救援,调动人力物力,对遇险群众进行最快最安全的救援?6月9日,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采访团走进厦门采访时,厦门市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给出了答案。据悉,该中心是全国首个应对各种公共灾害事故的综合性救援中心。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处于太平洋环火山带,台风、地震、海啸、暴雨等各种灾害极为常见,是世界上易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德国:灾后重建经验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虽然地处欧洲大陆,但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以水灾居多,仅最近几年就有1997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大规模洪水发生,此外暴雪、飓风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在应对灾害和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方面,德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平静的生活总会遭遇意外,如台风、地震、战争……。这些最不想遇到的事如果遇到了,你可以就近躲藏到哪里去?楼宇、空地、广场还是医院?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城市中人口集聚地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居民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危害.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15.
《安全》2016,(3)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雷电灾害事故频数进行预测,以贵州近12年历史雷灾样本为例,分别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雷灾事故四个等级作风险预测,以弥补雷灾样本少、其概率分布难以确定等缺陷,为防雷减灾提供决策性建议。同时,对于此类自然灾害的风险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  相似文献   

17.
《广东安全生产》2021,(3):38-38
珠海市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台风、风暴潮、暴雨、地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突出。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支撑,珠海市应急管理局采取“业务牵头+技术支撑”的模式,打造了联合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震灾害诱发的井工煤矿次生灾害中承灾体与次生灾害的关联性,首先基于系统科学、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地震诱发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定义系统结构、特征、功能及子系统间关系;其次在地震灾害、孕灾环境、井工煤矿承灾体等3个子系统中确定次生灾害的调查对象;然后基于语义网络对系统内的承灾体、关联关系进行知识表示,得出承灾体、次生灾害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三者间具有链式关系,均会与环境共同作用于井工煤矿的承灾体。  相似文献   

19.
正8月4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今年7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7月全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经核定,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308万人次受灾,130人死亡失踪,299.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7万间房屋倒塌,24.4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6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70亿元。  相似文献   

20.
郑元平  项哲 《安全》2012,33(4):1-3
正突发性自然灾害,强度大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灾害同时造成人类食物资源的重大损毁,以及爆发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在灾害突袭下,食品的供应与食品的安全面临着新的应对难题,因此应注重灾后食品常见或可能出现的卫生与管理问题的研究,预防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以防止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