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云  李树刚 《劳动保护》2011,(10):110-111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面临很多的自然灾害与挑战,对此,了解防灾减灾工程的学科结构及该学科对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号召力,增强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公众认同感,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又于2010年4月公布了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美  相似文献   

3.
1 中国安全减灾产品及产业化现状 早在2000年3月“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及“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就指出:“减灾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最重要的是尽快改变我国减灾科技产品的落后状态”。中国  相似文献   

4.
杨璇 《劳动保护》2010,(6):102-103
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汛期。如何做好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已成为各单位、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避难疏散场所的类型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难疏散场所是市民避难行动和避难生活的空间。避难的安全性、时效性、成功性不仅取决于防灾减灾指挥机构的组织、指示、引导、劝告和市民的综合防灾意识、承载能力强弱以及志愿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影响力、号召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难疏散场所的综合防灾能力、安全措施与安全保障、减灾资源的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悦来南社区位于中山市石岐区繁华地带,面积约1.0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万人。社区以住宅小区为主,也有企业、商圈。社区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区办事处指导下,社区逐步完善各类防灾减灾设施,全面提升居民应急救助和防灾减灾意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于2018年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缺陷,《中国减灾规划》是中国跨世纪减灾事业的科学与管理指南,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应以此为指针并全面按照城市冲体规划内容落实其细则。但必须看到,城市减灾工作及能力建设与中国减灾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讲:1)综合减灾措施和管理是薄弱环节,迄今防灾减灾缺乏政府一级的统一协调,而是各自为战;2)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通信网络不健全也不统一;3)政府尚未下达城市 综合灾情(自然与人为)的统计指标及要求,应该说每年的灾情损失还仅仅是保守的估算值,已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度;4)各类灾害的防灾设施标准低,基本上尚未形成城市灾种的减灾技术体系;5)由于综合减灾思想仅仅停滞在学术界及专家层,迄今在先进国家应用成熟的灾害与保险相结合,保险与救援相结合的新保险机制尚未形成,不仅使公众无法正确认识保险的真正作用,更使不少大工程设保率低;7)城市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经济,但应该承认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并不高,自救能力差。迄今虽广为宣传安全文化并普及减灾科学知识,但多数市民仍仅仅认为城市是安全的“福地”。  相似文献   

8.
四面八方     
《劳动保护》2012,(6):58-59
北京市交通行业举办"防灾减灾日"活动本刊讯2012年5月11日,北京市交通行业"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暨北京公交集团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公交集团举行,来自全市交通运输企业的300多名安全专业人员,观摩  相似文献   

9.
防灾优于救助——重视公众防灾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很多灾害频发的城市,由于公共防灾意识的落后,人们缺乏对灾害的正确认识,很小的灾害也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安全意识的淡薄。公众防灾意识的教育是城市防灾减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普及城市公众防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安全与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提高交通行业员工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平安交通人人有责,交通平安人人共享"的氛围,5月11日上午,由北京市交通委主办、北京公交集团承办的北京市交通行业2012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暨公交集团安全月活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此举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处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防灾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仍存在着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普及率相对偏低,民众疗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如何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如何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加快综合疗灾减灾救灾法治建设?本刊就"大应急体制"下的彷炎减灾救灾发展,对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洪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因地制宜 建设标准化 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安全更加关注,这对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战,对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建设的现状,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徐振德认为,“国家建立了三个体系,也就是防灾减灾救灾,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防和减。因为从救灾方面来讲,施救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太多,综合能力要求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我国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等全局性问题和提高防灾减灾综合业务能力,研究防灾减灾信息化顶层设计问题。总结现有防灾减灾功能业务,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原则和自下而上的实施步骤,将信息化顶层设计内容划分为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技术规划、环境保障规划。最后,建立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架构。各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横向整合的原则,划分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涉及的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在大数据背景下,技术的发展给应急管理现有模式和体系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以安阳市为例旨在分析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困境,并对现状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系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城市灾害损失,提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方法,将减灾规划分为准备、风险分析、编制和实施4个步骤。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制订防灾减灾规划目标、减灾措施及策略。给出典型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以某市为例,算出其各区域的地震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各区域的地震风险可接受水平。基于此结果在GIS平台上的表达,可知市内旧城区的地震风险很高,须立刻采取风险减缓措施。对减灾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快现有设防不足工程的抗震加固,严抓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是提高该市抗震减震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魏巍  金龙哲 《安全》2004,25(3):12-14
城市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建立集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为一体的城市安全系统,对于增加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应付意外事故及突发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骥 《安全》2018,39(11):16-17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因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呈上升趋势,意外伤害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高度关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中明确提出“创建平安校园,开展教育系统稳定风险评估和监测,加强教育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要求,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等中明确“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探索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评估中小学校园风险?如何提升中小学校园的防灾减灾能力?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课题,社区安全对实现公共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安全社区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源自于安全管理,对社区安全理论的研究可以为安全社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思路,还可以为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笔者简要论述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并评价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论,解释当代人的安全第一公理概念,在该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模式与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并根据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中的灾害分散与转移的概念化方式,提出构建安全社区防灾减灾的运行机制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