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类职业病。预防正己烷中毒事故,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正确了解正己烷的理化性质与毒性、职业接触、正己烷的吸收和中毒表现,正己烷中毒事件一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预防正己烷中毒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发病趋势,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近9年(1998~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例数居高不下,1998~1999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较为平稳,2000~2002年职业病发病总数明显上升,2006年职业病发病例数又有反弹趋势;(2)在各类职业病中,职业中毒始终占有很大比例13%~20%;(3)在职业中毒中,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例数约是急性职业中毒例数的两倍。结论:(1)职业中毒发病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对职业病的监管力度紧密相关;(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卫生部2000-2009年公布的职业病统计数据,分析总结我国职业中毒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8%-18%,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4%-39.6%,慢性职业中毒占60.4%-77.6%。职业中毒总人数变化从2000年到2005年较平稳,从2006年起,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其增幅远小于职业病总数和尘肺病新发病例人数的增幅。其中,急性职业中毒总人数略有下降趋势,慢性职业中毒总人数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中小企业职业中毒发生率高。建议各级职能部门重点加强相关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的监管;履行指导的职责,加强有效果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职业监控监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中毒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发病趋势,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近9年(1998~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例数居高不下,1998~1999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较为平稳,2000~2002年职业病发病总数明显上升,2006年职业病发病例数又有反弹趋势;(2)在各类职业病中,职业中毒始终占有很大比例13%~20%;(3)在职业中毒中,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例数约是急性职业中毒例数的两倍.结论(1)职业中毒发病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对职业病的监管力度紧密相关;(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王之波 《安全》2015,(11):27-30
通过一例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病例的分析,阐述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的隐蔽性,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以及职业卫生管理要与时俱进。并借此提出了职业卫生管理的改进意见。即只有通过职业卫生培训才能改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非理性看待,培训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首要工作;对当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规定从管理层面提出质疑;强化职业卫生管理多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6.
刘向阳 《安防科技》2004,(10):37-37
2002年8月16日下午1:30,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医学科收到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报告:某化工厂发生一起1例急性光气(CoCI2)中毒事故。当日下午上海市宝山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联合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医学科技人员赶赴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及事故发生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职业中毒不上报,事态扩大为时晚 2007年3月30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德卧镇盘江锑白厂电解锌生产现场有3名工人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小便桐油色症状,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初步诊断为砷化氢中毒。中毒人员经20天治疗,情况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职业病防治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统计,目前东莞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超过6000家,主要分布在制鞋、电子、玩具、家具、建筑、五金、化工等20多个行业,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则达百万人以上。噪声危害、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二氯乙烷中毒、苯中毒、尘肺病等是东莞最常见的职业病,多发生在鞋厂、玩具厂、印刷厂、电子厂等类型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每年免费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过,相对于覆盖面较大的职业健  相似文献   

9.
郝凤桐 《劳动保护》2012,(10):90-91
镉中毒以环境污染与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镉中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所以企业与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环境预评价工作,防患于未然。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月7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出现许多死鱼,随后当地民众告知环保部门。1月15日,河池市环环保部门检测到龙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有了逐步好转,但是部分职业卫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接连发生职业病中毒事故,有的甚至造成终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1.
矿山职业病管理及职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生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比较差,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由此导致各种职业病并存,如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眼耳鼻喉病及职业性皮肤病等,其中以尘肺病为主,包括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占各种职业病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安全与健康》2011,(13):34-35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惠州超霸电池有限公司的镉中毒、镉超标案,作为一起典型的职业伤害事故,对于检视我国职业病防护制度具有典型意义。该案的发生反映出我国职业病防护制度存在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璇 《劳动保护》2011,(10):19-20
北京市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专业技术机构之一。该学科致力于职业病及各种化学中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实践,具备了相当的专业规模,是国内本专业技术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15.
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告统计,1999年统计年度全国共报告种类职业病患者10238例,其中尘肺病占72.9%,慢性职业中毒占11.73%,急性职业中毒占7.41%,急性中毒病死率13.7%,农村农药中毒18570例,病死率为7.1%,当前我国职业危害问题的日益突出,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识之士认为——  相似文献   

16.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全国共诊断职业病142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其中,尘肺病10963例,占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为600例和1638例.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健康》2004,(12S):46-46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类:1、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钒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10)砷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比较差,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由此导致各种职业病并存,如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眼耳鼻喉病及职业性皮肤病等,其中以尘肺病为主,包括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占各种职业病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何凤生院士从事职业医学研究工作四十余年,对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职业神经病学的奠基人。神经毒理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她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所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WHO职业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1到1994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