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作文是将所见、所听、所想、所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一项具有强烈个性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内心独特世界的写照,是具有学生个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要注重联系生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实情感;要打破传统教学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认真品味这一番话,我们不难感受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活动应倡导个性化,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指文章习作的个性化,体现学生鲜明独特的人文个性,二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彰显高效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读写结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思路框架。本文中,笔者就从积累材料、课文仿写、课外迁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手托下巴,瞪着眼睛,不知道从何下手,几乎是无话可说或者是胡编乱造。特别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正式接触作文,虽然低年级阶段已开始学习写句、段,甚至短小的"作文",但跟正式的作文要求相比,毕竟过于简单。因此,中年级的学生往往觉得要写出所要求字数的作文实在太难了,常常是几句话就把作文写完了,读起来干巴巴的,自然不是好作文学生也因此提不起兴趣。怎样改善这种状况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一、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有兴趣,不能厌烦,要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并不可怕,主要是多关注我们现实生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但是从很多学生对待小学作文的态度来看,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到莫大的困难,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甚至逃避写作文,这严重影响了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通过学生的作文展现出的他们对于生  相似文献   

6.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都感觉棘手的事情。原因是作文老生常谈,没有崭新的思路与构思。从创新作文教学、学会倾诉真实感受、在表达中求新求异与尊重学生个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创新构思作文思路来解决作文思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要避免学生被教师所"同化",写出千篇一律的"样板"文章,而是要张扬出学生独特的个性,允许多种文体、体裁、题材并存,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百"美"竞艳的局面。怎样做呢?主要有以下五点:改"批"为赏,多就少改;广蓄博览,奠基储蓄;勤于动手,历练摸索;多多涉猎,博闻强记;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9.
"爱心"教育是要给学生一份爱、一份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可爱的、淳朴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有着明显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于班里所谓的差生,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不高,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文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参杂着很多的套话和假话等,作文缺乏"个性"。小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能够有效反映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首先从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含义和当前的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然后再对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作文教学也存在着"费、少、差"的现象,即作文花费时间多,次数少,质量差,每完成一篇作文甚至要用两节课时间,每学期还得"快马加鞭"才能写六至八篇作文。作文还存在写人叙事不生动、结构层次不清楚、文理不通顺等问题。"作文难"是学生的感受,同样也是教师的感受。许多语文教师教了多年书以后,对写作文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对学生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性独特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一、翻出新意,独放异彩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灌输多,感染少;说教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作文的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评改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改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这是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有待研究的一个课题。一、新课标对作文评价的要求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  相似文献   

14.
<正>盖房子要用木料,做衣服要用布料,写文章要有材料,这里的材料就是词汇。常听有同学诉苦:"写文章真难,初看题目觉得简单,可提笔却写不出来,即使勉强硬凑几句,也总是干巴巴的无味。"更有甚者:含笔杆儿伤心,望天花板儿掉泪。学生作文的苦恼,是不奇怪的。因为他们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词汇,"肚子里缺少词",就谈不上怎样去运用词汇,因此,提起笔才写不出文章来。写文章就像修房子一样,所准备砖瓦、木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就是我们写文章的词汇;砌砖、搭木架、盖顶等则是写文章中词汇的运用。要写出好文章来,必须注意平时认真积累词汇和学  相似文献   

15.
<正>写作文时,要想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选择"生动的事件",通过人物在"事件"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如作文题:在学习生活中,哪位同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抓住一两个事件,写出他的性格特点。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另外,别忘了给作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加油,小作家们!原文指导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给定一个词语、一件事物或一段能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文字,作为写作的中心,不限文体,不定立意,自拟题目,要求作者写作的一种命题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新、约束少,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现个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传达作者思想情感、展现作品文学艺术魅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善于提升作文的文采,扮靓作文。要精用词语,提升作文生动性;要巧用句式,体现作文的灵活;要善用修辞,使作文文采飞扬;要优化文句,使文章意蕴深远等。  相似文献   

18.
扎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习作的动机,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写作。但是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却堪忧: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提起写作,学生愁眉苦脸,缺乏写作的激情,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与个性可言。如何扭转写作困境,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这是广大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难点。在创新时代,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益,就必须有所创新。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作文命题、评价方式以及作文修改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写作的快乐,建设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