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对乌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等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我市的环境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并从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增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力度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体制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客观存在及综合作用,导致环境执法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环境执法又面临着新环境。文章对新时期环境执法具体实践中,体制、机制、法制、执法能力、企业以及公众等因素及问题进行一定的阐述,并提出了提高环境执法作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西北干旱区环境及其变迁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俊 《环境科学》1990,11(2):76-80
本文以对比的观点,从形成原因、空间结构、水热组合、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影响等问题,对西北干旱地区环境的特殊性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华东地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敏 《环境保护》2008,(2):69-72
在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发展核电事业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核电发展规划和核能安全法律规范.核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核电厂因为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应当尽早预见和解决核电厂的环境和安全问题.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是核电厂许可阶段的首要考虑因素.1989年美国修改了核电厂行政许可制度内容,本文拟对该修改作简要介绍,并探讨美国核电厂行政许可制度中值得借鉴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的驱动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不利的自然因素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政策上的失误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由于造成荒漠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与之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沙漠化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荒漠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带动农村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九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也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并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城镇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加强环境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环保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人们必须立即改变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多种危害环境的行为模式。因此,对处于社会不同角色的环境行为个体,探讨影响群体中个人环境行为的各方面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策略来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不仅在宏观的层面上分析了我国环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的行动现状与不足,还结合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微观的层面上探讨了个人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环保意识、从众心理、习惯)及干预方法(如:环境教育、提示、强化技术、强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国内环境心理学对于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的不足,更好地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确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的解决,继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藏日喀则地震台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观测环境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诸多干扰,本文剖析了各个干扰因素对观测环境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而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西藏日喀则地震台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观测环境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诸多干扰,本文剖析了各个干扰因素对观测环境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而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目前面临多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绿洲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荒漠化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以及耕地的白色污染等.本文分别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要解决民勤绿洲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同时采取各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同时保护天然植被,恢复盐渍化土地,集中回收地膜减少白色污染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避免民勤绿洲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相似文献   

12.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岩溶环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本文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石漠化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方面阐述了重庆岩溶地区的生态退化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重庆岩溶环境严酷,植被发生逆向演替,种子库的关键种和建群种也已退化,并且由于重庆陡坡耕地比重偏大,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漠化程度加剧。文章指出导致这些生态退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因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和贫困等因素。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态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明了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在人为干扰作用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重庆市岩溶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1%,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过程脆弱性、功能的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的表现,发现导致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主要是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压力以及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针对这些原因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矿矿井水及废水的性质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的过量、非有序开发和非高效、非洁净利用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煤炭在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其中水污染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基于民事、行政与刑事法律的环境系统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亟待梳理环境私法和环境公法的系统衔接问题.现代环境治理不仪需要扩展和创新传统的民事权益保护规范,而且基于公共安全与秩序保障,以及风险预防原则,更需国家公权力的积极介入,尤其需要:结合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的行政准入许可制,这是环境直接监管的核心;结合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手段和公众参与等多种行政规制方式;辅之以环境刑法的保障.我国环境法在环境责任的整体系统性理解与法律构建方面,仍有一定不足.此外,在环境司法实践上,亟需环境法律责任的系统性理解.综合性的环境保护不仅要求将环境利益纳入传统法律法益考量中,还要求环境权益在民事、行政和刑法中系统地协同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将对环境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以期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方面,其土地退化是在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侵蚀、自然因素组合不够协调等自然因素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敏 《环境》2000,(4):36-37
人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协调问题。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物质文明,本质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无控制地排放废物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因此,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工业创造力与破坏力的同步增长,以至演化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类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与保护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公园空间体系目前存在着空间结构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宏观评价和指导相对薄弱等问题。在简要回顾国际上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包括资源与空间因素,如自然地理格局、地质遗迹分区、地域分区及行政区划等;管理与人为因素,如资源普查、保护区重叠、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及人为重视程度等。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地质公园网络的建议:强化"自上而下"的科学评价和指导;加强普查,寻找保护空缺;走向网络化的空间保护模式;建立多级管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