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永亮 《劳动保护》2013,(1):100-101
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各部件的完整可靠.有数据说明,80%的电梯事故是由层门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层门,极容易异常打开,造成乘客坠人电梯井道或被运行中的电梯剪切等事故. 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梯维保、检验人员维护检验的重点.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依靠其辅助部件,频繁开闭的电梯层门考验着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质量.由于部件的磨损、锈蚀、老化等原因,可能导致门锁的电气啮合深度、门扇的间隙、门缝的间隙、门刀与门锁滚轮的啮合深度等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及自动关闭装置的失效等隐患,威胁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安全,是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绝不允许维保人员擅自变更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事故类型中,电梯上行超速事故是比较常见的,也是产生危害较大的一种。下面就结合检验工作实际,围绕电梯上行超速事故的原因分析、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要求、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型及选择、电梯夹绳器选用和改进的建议和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确保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通过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配置及动作速度的要求分析,阐述了各类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以及动作速度的校验方法,电梯安装维保和电梯法定检验时应对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进行检验,确保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有效,防止电梯冲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检规TSG T7001-2009第2号修改单新增了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要求,其中对检测子系统的检验理解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设置和组成出发,结合相关检验案例和标准要求探讨了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要求的理解,最后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检验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1号修改单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阐述了1号修改单中各种技术要求的特点和优劣性,分析了常用技术中各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提出在日常检验工作中,要认真理解1号修改单的要求,了解所检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类型、原理以及检验方法,同时,针对各类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特点,对其未保护到的地方要重点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些工矿企业自制的起重机不符合设计规范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在设计、选材、加工、热处理、装配等方面的质量都不如专业生产厂要求严格,质量检验手段跟不上,安全保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不能预防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和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加强自制起重机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马海澎 《安全》2015,36(6):11-15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提速,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电气事故高发,触电已经成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四大伤害之一,而这些事故几乎都与未能严格执行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与TN-S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密切相关。本文以加强施工现场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电气技术标准,消灭触电事故为目的,运用事故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未严格执行标准而导致伤亡的触电事故入手查找原因,从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方面强调了严格遵守并落实《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及强制性,结合标准重点论述与触电事故密切相关的TN-S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系统中的正确运用与合理选型。通过分析,得出了防止电气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与TN-S系统相关电气技术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气管道维抢修所使用密封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1种密封卡具的安全检测方法,并设计了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主要由管段夹持装置、密封卡具组件、实验管段、液压注剂系统以及压力测量系统等构成;检测方法包括密封卡具的出厂强度检验、密封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施工压力测试,通过检测来确保施工过程中密封卡具的安全稳定性及密封作业的成功率;在新疆油田采油一厂进行了现场应用,对泄漏管段进行现场勘测后设计加工了适用的密封卡具,对该卡具进行了室内安全检验,并依据注剂式密封技术的相关标准在现场实施了带压密封作业。研究结果表明:所加工密封卡具的强度、密封性能安全可靠,现场安全注剂压力不应超过22 MPa,管道未发生二次破坏,密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中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及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标准要求进行了解读,深入研究了检规1、2号修改单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检验方法进行阐述,对电梯检验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电梯运行原理及轿厢意外移动的特点,结合了无机房电梯轿顶机械锁定装置工作原理和日常检验检测经验设计了机械式防止轿厢移动保护装置,其有利于电梯安全、可靠运行,且可以大大减少轿厢意外移动引发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评估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的安全状况,对后续的运营及维修加固提供可行方案,采用模糊物元可拓理论对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进行安全预警研究。首先分析混凝土桥梁结构特点及主要病害,结合高海拔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参考相关规范和高海拔地区桥梁安全事故的调研资料,确定出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中的“乘法”集成法,将G1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变异系数法确定的客观权重相结合,确定安全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建立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安全预警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桥梁的安全预警级别,判断出桥梁的安全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我国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进行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12.
压缩空气是矿山井下常用动力,压气绝热膨胀能够吸收风流中的热量,因而可用于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与气候条件。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比较高压气体等熵膨胀和节流膨胀温度随压力变化情况及降温效果,得出等熵膨胀原理更适合用于高温矿井或掘进面降温。通过分析压气与引入气流质量比对井下热工作面空气温度、湿度、含氧量的影响,得出压气等熵膨胀降温后矿井气候变化与压气百分比的数学关系式,并将关系式应用于实例中。以矿山具体实例分析了矿井采用压气等熵膨胀制冷后空气质量的变化以及采用压气制冷的成本。同时与冰制冷系统的效果与成本比较,得出选用压气制冷效果好、成本低,可为我国深井局部降温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苯、甲苯、二甲苯混合废气在三床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内部的燃烧过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典型的三床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重点分析进气风量和混合可燃气体-空气摩尔占比对其内部压力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期可为其安全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的温度变化与燃烧速度变化保持一致,可通过监测RTO燃烧室内的温度来定性评估气体燃烧速度,随着进气风量的增加,混合废气燃烧速度先升高后下降后再升高;从能源损耗和安全生产2个方面综合考虑,得出RTO运行的最佳进气风量为15 000 m3/h到30 000 m3/h,最佳的混合可燃气体-空气摩尔占比为0.15~0.2,这与RTO实际工况相符合,解释RTO装置内废气积聚导致爆炸事故的原因,燃烧过程中压力出现2次峰值超压,实际生产中需在2个时间节点多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风窗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及其调节与定位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路阻力平衡关系分析了井下风窗安装前后通风系统中各分支间风流流动关系,提出了某些分支安装风窗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量对此变化作出反应的分析模型,给出了度量风量和阻力反应敏感性强弱的方法;假定通风系统中某些分支同时安装风窗,在保留风窗的使用对通风系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但要抑制其负面作用的条件下,基于尽可能使所有参与调节的分支的风阻增、减值最小化的原则,提出了指定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和优选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并建立了相关最优调节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风窗安装之前进行解算,解算结果可预知风窗安装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流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出相应的调控策略;优选分支调阻调节模型可以用于选择最优的风窗安装位置、数量及风窗阻力,后者可以用于确定风窗窗口面积。  相似文献   

15.
在役柴油加氢装置HAZOP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油加氢装置属甲类火灾危险生产装置,为了保障其安全生产,实现事故早期预防,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势在必行.HAZOP分析方法是流程工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完备性.首先介绍了HAZOP分析方法的由来及应用情况,其次分析了在役装置HAZOP分析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然后详述了在役装置HAZOP方法的分析流程.最后以中石油某石化公司在役柴油加氢装置为例进行了HAZOP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对较高风险提出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合理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HAZOP分析是提高在役装置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结果为装置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空运低压环境中的安全性,通过自主设计搭建的封闭式变压实验舱开展相关实验,对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压力环境(101,80,60,40 kPa)下的热失控特性进行研究,采集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温度以及实验舱内的压力变化,并对热失控后实验舱内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稳定性随着SOC的升高而下降,常压下100%SOC的电池热失控温度可达650.8 ℃,初始环境压力越低,相同SOC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越低。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相同SOC的电池在热失控后会生成更多CO,且电解液占比升高。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空运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are run at non-atmospheric conditions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other oxidizers than air). To judge whether and if yes to what extent explosive gas(vapor)/air mixtures will occur or may be generated during malfun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safety characteristic data at the respective conditions. Safety characteristic data like explosion limits, are depending on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the oxidizer. Most of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re standardized for ambient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non-atmospheric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for higher initial pressures, reliable ignition criteria were investigated. Ignition tests at the explosion limits were carried out for mixtures of methane, propane, n-butane, n-hexane, hydrogen, ammonia and acetone in air at initial pressures up to 20 bar. The tests have been evalu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gnition criteria: visual flame propag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ising. It could be shown that flame propagation and occasionally self-sustained combustion for several seconds occurred together with remarkable temperature rise, although the pressure rise was below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 pressure rise criterion of 2% and a temperature rise criterion of 100 K seems to be a suitable ignition criter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on limits and limiting oxidizer concentration at higher initial pressure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R&D project founded by the German Ministr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GB/T2812-2006《安全帽测试方法》提供的方法对安全帽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同一顶安全帽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一种实验结果为"合格",另一种实验结果为"不合格"。进而研究发现,标准仅对火焰的长度和颜色作了简单的要求,并未对燃气压力、火焰温度等作出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同一顶安全帽有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建议在以后的标准修订中,对试验用气体的纯度和实验时气体的压力有所要求,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唯一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在役装置安全评价的两类目的,分析现有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评价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模式;给出了基于新模式的安全评价程序,并对该评价程序各个步骤及采用的评价方法组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其关键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模式既能查找出装置中存在的具体安全隐患,也能给出装置总的安全评价结论。同时指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成为安全管理的一项标准化、基础性工作。该评价模式的思路不仅适用于在役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价,也适用于其他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是对进一步完善当前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隧道火灾时人行疏散通道安全性,通过在人行疏散通道两端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使疏散通道保持正压状态,防止烟气侵入。利用风速法计算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利用FDS软件模拟计算单侧及双侧2种送风方式下隧道内烟气蔓延范围、疏散口及疏散通道气流速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时,应重点分析火源附近150 m范围内疏散口气流速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开启疏散口数量≤10时,采用单侧或双侧送风方式对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疏散口稳定时气流速率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双侧送风方式疏散口气流速率分布规律较优,确保加压送风系统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