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CODMn小于60mg/L的轻度污染的地表水,我们可以先取100mL水样,加热处理,根据样品颜色变化需要的时间来估算高锰酸盐指数的大小,以确定水样分析时应稀释的倍数,避免多次重复稀释。 相似文献
2.
3.
4.
总结了黑河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时的常见问题:采水系统问题、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仪监测值偏低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准确测定高锰酸盐指数考核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要准确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值,在样品分析中,水浴时间不能少于35min;K值在0.980-1.010;滴定时温度保持在70℃。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7.
8.
总氮测定中消解损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和,按理说总氮的值应大于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之和,但实际检测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总氮的测定结果小于这三氮的总和。为此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氨氮样品进行总氮的测定,并根据消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到: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总氮过程中,氨氮会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导致总氮测定值偏低,而且氨氮的含量越高,总氮在消解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此外,在此基础上,对总氮测定过程中各因素进行改进探讨,通过对比实验最终得出:在取样时确保测定结果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的前提下,使氨氮的含量在40μg以下再消解测定总氮,是较好的解决总氮测定中消解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要准确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值,在样品分析中,水浴时间不能少于35min;K值在0.980~1.010;滴定时温度保持在70℃.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本文就应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环境生态污染状况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做好水体的有机物的监测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水质测定中酸性法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因素: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溶液浓度、滴定速度、水样酸度,掌握了最佳试验条件,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时,KMnO4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在空白实验中,由于空白样中高锰酸盐指数值较低,如果KMnO4溶液浓度过高,加热反应后,加入1000ml0.010mol/L的Na2C2O4溶液有时不能完全反应剩余KMnO...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黄河泥沙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浑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水样加酸处理后水相CODMn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长;但水样未加酸处理水相的CODMn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只呈微上升趋势;②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浑水生化需氧量(BOD5)的增长率显著低于浑水CODMn和加酸处理条件下的水相CODMn的增长率;③黄土中含量仅为0.76%的腐殖质对含泥沙浑水CODMn的贡献较大,当泥沙含量为7.5g/L和15g/L时,腐殖质对浑水CODMn的贡献分别为15.9%和 21.7%;④泥沙中腐殖质的主要组成之一富里酸溶于酸,当泥沙含量为7.5g/L和15g/L时,富里酸对水样加酸处理后水相CODMn的贡献分别为23.6%和50.6%.由于富里酸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发生生物降解,因此,目前黄河水质监测中的CODMn夸大了黄河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近几年常州市武进区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对水质自动监测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介绍,同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测定结果有两个计算公式,本文通过实验和分析论证提出标准样品测定结果用公式(2)的修正式公式(3)计算更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7.
大辽河水质污染规律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自动站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辽河入海口段水质污染变化规律及污染趋势,分析结果认为,大辽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水质冬春季污染较重,夏季污染较轻;涨潮时污染相对较轻,落潮时污染相对较重;氨氮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有机物污染逐年减轻。 相似文献
18.
黄河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泥沙对其参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在水样加酸处理过程中将进入水相,且富里酸能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生物氧化和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因此,由于泥沙的影响,CODMn夸大了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2)黄河干流河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从上游至下游存在增加的趋势;(3)1992年干流河水的BOD5显著大于1980年的BOD5,在1992~1999年间,河水BOD5的年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枯水期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而丰水期均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由此表明,耗氧性有机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在增加,而面源排放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降低的趋势;(4)黄河干流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排放,BOD5的点源与面源负荷的多年均值之比为2 81.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