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大会达成碳减排目标的历史性协定。从北京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探讨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对于解决北京市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提供发展思路。通过脱钩分析,发现北京市实现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并逐渐趋于强脱钩状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北京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即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北京市应大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0-2010年青海省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的碳足迹、人均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采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其经济发展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看,总能源碳足迹、人均碳足迹、碳足迹生态压力呈不断上升趋势;分时间段来看,碳足迹产值升高.(2)能源消费类型以煤炭为主.(3)脱钩指数显示,多数年份呈挂钩状态,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3—2021年扬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影响因素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扬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22—2026年扬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扬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预计202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80.05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5.11%。  相似文献   

4.
结合2011—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基础数据和经济、人口等影响因素数据,开展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梳理影响因素并建立北京市生活垃圾影响因素分级指标,对三级指标与北京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展开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结果,为后续开展北京市生活垃圾预测建模奠定基础,为北京市生活垃圾总量控制、设施规划等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IPCC(2006)模型,对绵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005—2014年填埋气产生量进行测算,根据可回收填埋气计算甲烷燃烧实现的CO_2减排量、产生的热量和发电量,分析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回收利用潜力和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甲烷产量、CO_2减排量、甲烷直接利用和发电项目能源输出量快速增长;2014年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甲烷产生量6.52×10~6 m~3、CO_2减排量58.89×10~3 t、产生热量13 627 MJ/h、发电量1.14 MW·h,该年度之后各项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甲烷直接燃烧及碳减排量交易及甲烷用作民用燃料或发电,可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构建了垃圾分类的效益模型,以北京2011—2013年垃圾处理情况为数据来源,对"混合收集+填埋"和"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为决策者提供更明晰、准确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合理估算汽车废旧轮胎产生量,评估其资源潜力并进行可持续管理,构建了基于消费与使用模型的汽车废旧轮胎产生量估算方法,核算了中国汽车废旧轮胎产生量,进一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估算模型中不确定性因素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9年,中国汽车废旧轮胎年产生量持续增长,从490万t增长至1540万t,...  相似文献   

8.
垃圾产量持续上涨是世界各国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也面临着垃圾产量逐年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采用2010—2017年上海市年垃圾产量及相关数据,运用灰色理论系统,对各项影响垃圾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预测未来增长趋势。结果显示,垃圾产量受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人均年收入、常住人口、货物运输量的影响。其中GDP、常住人口数目和货物运输量是影响垃圾产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自2017年之后的3年里,上海市的垃圾产量不会减少,且增长速度稍有加快,社会废弃物处理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9.
绿色投资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投资是绿色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绿色投资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是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投资。从绿色投资的含义及与绿色经济的关联出发,在脱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绿色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大中国绿色投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体系,构建了生态效率类、物质流状况类及人类发展类三大类指标为基础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兰州市2000—2012年统计数据年鉴为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兰州市各生产要素生态效率提高明显,输入端和输出端物质流总量增长,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明显,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逐渐提升。但整体上兰州市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仍较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圳市1996—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至2007年,这4个环境指标已经全部跨越拐点,目前处于EKC的右侧。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管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深圳EKC的演变主要是由GDP增长、环保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技术进步等因子驱动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协整理论对湖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从协整分析来看,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湖南省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通过减少资源环境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第二、三产业推动湖南省的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可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湖南经济持续增长具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生态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建立"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产业共生的生态模式,以充分利用资源、减缓或消除环境破坏、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需求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及产业共生模式的类别及特征。并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构建了嵌套型工业共生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废旧家电的末端治理问题亟待优化。以北京市为例,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4类主要家电的销量,发现自2010年起,北京市的家电销售量迅猛增长,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3--2016年废旧家电的产生量,并就规范当前回收体系提出可行一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北京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以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为方法指导,计算出2005及2010年北京市生态足迹值、生态承栽力值及生态赤字盈余值,进而对北京市生态盈亏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生态能力作出评价。总结“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着重分析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成效,以及对弥补能源生态赤字所作的贡献。最后分析北京市生态赤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各因素提出弥补北京市生态赤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预测评估西藏日喀则市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产生量及其回收利用价值,通过IPCC(2006)模型对其自2020年封场后的甲烷气体产生量进行了预算,并根据甲烷气体产生量评估其回收利用价值及其通过焚烧利用实现的CO_2减排量。结果表明:封场后,填埋气体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近10年内,甲烷总排放量可达225.286万m~3/a,将甲烷焚烧后可实现CO_2减排量4844t;由于填埋场甲烷产生量相对较少,不适宜进行回收再利用,采用火炬焚烧的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各省市冰箱报废量统计数据缺失问题,研究了趋势外推法和市场供给模型测算我国各省市冰箱报废量的可行性,预测了我国31个省市2011—2017年冰箱报废量,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冰箱1999—2017年冰箱报废量。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冰箱报废量预测结果误差小于10%;2011—2017年各省市冰箱报废量逐年上升;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于2011,2013年进入冰箱报废量直线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近50年大雾天气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70个站1954—200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区域内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清晨最易出现大雾,午前至傍晚出现最少;大雾日数年分布呈双峰形,秋季最多,春季最少;大雾天气受地形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山前平原多、山区较少,且山前平原区持续出现日数最多,连续出现时数最长。全区年雾日呈增加趋势,各季及各分区的变化趋势与年值一致,只是变化幅度不同;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大雾日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50年代到70年代增加幅度最大,80年代后增加速度较为缓慢:各分区大雾日教年代之间变化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区域问又略存差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由此引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污水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可以达到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北京市2005-2012年污水排放量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总污水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北京市污水排放量走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北京市污水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西安市生态社会经济现状,建立与水环境系统密切相关的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收集近年数据对西安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水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的脆弱到2009年的良好大致呈现连年增强的趋势。但从隶属度矩阵发现,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而生态系统已经遭到较严重的破坏,且修复不利,同时科技发展对承载力的贡献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解决西安市水环境未来面临的恶化趋势的关键在于加速雨水资源化进程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