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湟水西宁段是湟水干流与其主要支流北川、南川、沙塘川的汇集河段,也是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段的地表水资源受到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这不仅减少了湟水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了西宁和湟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因而,综合评价湟水西宁段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探讨其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保护好湟水水资源,防治污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史海珠 《青海环境》2005,15(4):166-168
文章立足湟水流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从目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特点出发,从社会学角度对湟水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供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佩玲  王心明 《青海环境》2003,13(3):105-107
文章在湟水流域水污染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域水环境现状、水污染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代表省政协祝贺省人大七届第二十五次常委会议通过的《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这项重要的《条例》颁布,标志着我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一步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意味着湟水水污染防治将有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新的台阶。是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庆贺。随着我省工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特别是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湟水流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人口集聚地区。过去虽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环保、水利、农林等各个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治理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湟水的水量不断减少,自净能力继续减弱,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湟水  相似文献   

5.
以湟水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测定该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轨迹。从局域—全域景观变化嵌套关联的视角出发,引入合作博弈论中的Shapley值,构建重心移动贡献指数,分析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湟水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区间相对独立,沿"西北—东南"的河谷走向移动,人居和水域重心移幅较大。②景观敏感度空间分异明显,上游和支流地区敏感度更高。③矿产和水电开发、城镇用地扩张、生态保护与治理行动是影响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海湟水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带动青海经济腾飞的重要地带 ,在我国大西北开发中起着“强东拓西”的作用。分析了湟水流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讯     
西宁地区近万名青少年开展贯彻《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宣传活动为防治湟水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改善湟水质量,促进沿湟地区经济发展。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通过了《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四月一日颁布实施。为此省环境宣教领导小组决定从3月1日开展贯彻《湟水流域防治条例》宣传活动。3月25日,西宁地区万名青少年在街头设点咨询,演讲、散发传单、播放录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省电视台进行了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经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定于四月一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之后颁布的又一项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的颁布,对我省依法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湟水水环境质量,促进湟水流域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保障沿岸群众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水是生命的源泉,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充足的水量,良好的水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湟水流域是我省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查清青海省湟水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解决湟水流域水资源日益紧缺对策的《青海省湟水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对策研究》课题于1993年12月30日在有关部门主持下,通过了环保、水利等专家的鉴定审查。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湟水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湟水干流、支流及流域内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规划,分期治理,分级负责,分段管理。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老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第五条湟水流域的排污单位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治理措施,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有权对污染损害湟水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对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青海环境监测管理角度出发,结合青海湟水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发展现状,对流域内水质自动监测站存在的自动监测、数据传输、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适合湟水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经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四月一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条例》的实施,为我省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法律保证。非常必要,十分及时。湟水流域是我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流域内现有人口27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2%;耕地48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7%;工农业生产值近30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58%。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湟水流域又是我省水资源最紧缺、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水资源只  相似文献   

13.
湟水流域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如洪 《青海环境》1996,6(3):146-148
针对当前湟水流域水质现状和污染趋势,通过对近几年湟水水质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作出了污染日趋严重的判定,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经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四月一日施行。《条例》的出台,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湟水河污染问题的反映时间很长了,群众要求治理污染的呼声很强烈。七届人大每次大会上人大代表都有要求治理污染的议案,尤其是八九年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平安县三十二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要求制订防治湟水污染的规定。省人大就此议案与省政协一起专门组织了调查,对湟水流域以及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视察,并且把议案提交省政府办理。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对湟水流域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起草条例。省委、省顾委领导同志也非常关心此事,《条例》的颁布,使湟水治理有法可依,纳入到了法制轨道,应该说这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虽然这仅仅是初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总结"十二五"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流域治污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青海省湟水流域首批十二家企业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于1992年8月4日通过审查。由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及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审查会在认真听取了省环保局污染管理处关于湟水流域开展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十二家企业申报登记情况的介绍后,对十二家企业申报登记表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首批十二家企业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填报要求,同意通过审查。同时要求排污单位应通过申报登记工作,加快  相似文献   

17.
湟水流域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0.6—3.7℃,年降水量300—700毫米,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无霜期65—205天,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小麦、豆类、蔬菜和林木的生长。全流域内可耕地面积309900公顷,其中水地69200公顷。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蒸发量大,湿润系数仅为1.5—4。故湟水流域的农田,没有灌溉粮食产量就难以保证。多年来,虽然在各灌区兴建大量农田灌溉工程,可是多数灌区在考虑灌溉设计时,由于忽略了排水设施,造成有灌无排和大水漫灌、串灌,加上管理不善,渠道渗漏,以及人为经济活动等影响,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2—0.5米的速度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快。据1990年调查,全流域灌区盐碱地5733公顷中的小麦、蔬菜生长受到很大抑制,农产品质量差,产量下  相似文献   

18.
为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真贯彻执行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最近,青海省环委会在西宁召开由全体委员和湟水流域内市、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宣传贯彻《条例》座谈会”。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省委秘书长姚湘成、省顾委主任马万里、省顾委秘书长乔迁、省人大副主任卢声道、省政府副省长喇秉礼、省政协副主席汪福祥等领导同志应邀到会。省政府秘书长、省环委会副主任刘光和同志主持座谈会并首先发表讲话。他说:“湟水流域是我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同时又是水资源最紧缺、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每天有近30万吨未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湟水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为21.5亿立方米,不同频率地表径流量为丰水年(P=20%)25.8亿立方米,平水年(P=50%)21.0亿立方米,偏枯年(P=75%)为17.7亿立方米,枯水年(P=95%)为13.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其分布规律与降水量基本一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具有山丘区大、河谷小的特点,径流变化范围为50—300毫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亦不均匀,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湟水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25—O.35.湟水流域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受降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要求,我们于1992年对全省农业重点污染区湟水流域西宁市、大通县、民和县的主要农产品质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