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峻鑫  赵家绪 《青海环境》2003,13(3):123-125
郭家沟、大崖沟的泥石流曾多次对下游的居民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对两沟地形、固体物源、水源等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北部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上窝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确定了泥石流成因、类型、活动状况、危害性、危险区范围;获取了泥石流流体重度规律、泥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量、一次性固体冲出物主要力学参数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及主要参数,提出监测预警方案及工程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泥石流地质灾害在我市每年新增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秦皇岛市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北部低山丘陵区,规模小,危害大。通过对泥石流发育特征的研究,阐明其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质环境、植被和降雨等因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群测群防,加强采矿活动正确管理、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化隆县位于青海东部,东与民和县相连,东南和南方与循化、尖扎隔河相望,西与贵德、湟中接壤,西北和北面与平安、乐都相邻。土地面积27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38%。本区除石质高山外,主要为黄土与红色砂岩覆盖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且多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本文通过对化隆甘都东滩泥石流发生的地理环境、危害情况的调查,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东滩泥石流灾害调查 1989年7月20日晚20时至21时,化隆县有14个乡镇的124个村庄,5009户受灾,毁坏房屋近1900间,使2400余人无家可归。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00公顷,损失粮油383.9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达416.4万元。被泥石流冲毁而难以恢复的耕地68公顷,淹没耕地152公顷。冲毁成片林134公项,林业经济损失450万元。这次灾害各类损失达2000余万元。距化隆县城南偏东约25.5公里处的甘都镇,是全县受灾最重的乡镇。全镇受灾总户数达1205  相似文献   

5.
谢宗英 《青海环境》2010,20(3):140-142
治多县高寒缺氧,空气稀薄,自然条件严酷,环境恶劣。受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灾害性天气及人类工程活动制约,县域内以泥石流、崩塌、冻胀融沉为主的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对致灾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危害。通过对治多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与发育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泥石流、崩塌、冻胀融沉为主的地质灾害预防及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勇 《四川环境》1992,11(3):1-4
本文对长江上游雅砻江一带的藏、汉、彝和纳西等民族混合居住地区的文化、社会、生产、生活习俗,地形、地质、地貌演变,以及森林砍伐,乱开矿山,随意捕杀动物等人为活动,造成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给当地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大增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干沟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是其中之一。根据泥石流的成因、类型、规模,以及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对泥石流活动进行了危险性评估,指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应采用以排为主,适当拦挡的原则,建拦挡坝用以消能、调节泥石流流量;建防护堤用以限制泥石流漫流,对居民区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8.
祁祖安 《青海环境》2006,16(2):85-86
河拉沟发育在湟源县城关镇北侧的低山丘陵区,上世纪50年代前,沟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很少发生泥石流灾害。以后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泥石流灾害频发,后又经生物和工程治理,泥石流得以基本遏制。本文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发展变化,评述了泥石流综合防治效果及其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代世伟 《青海环境》2005,15(3):115-116,119
宁夏马东山西麓泥石流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麓沟谷泥石流群,形成的泥石流群堆积物呈叠瓦状分布。采用野外调查采集数据,对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是近年来泥石流群定量研究的方向。本文从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人手,进而计算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对引水工程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某县在县城兴办了一爿电镀厂。由于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环境,县工业部门就把这个厂迁到乡村去办。美其名曰:支援乡办工业,为农民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玛沁县大武镇北山血陇沟于2010年7月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下游河源新村、日进村近150户家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单位房屋围墙倒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20余万元,危害性较大。在此背景下,文章在对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取得了其动力学参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金喜 《青海环境》2005,15(4):169-172
文章围绕白水河曾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实例,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了该泥石流特征及其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部地区泥石流成因、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洪 《青海环境》1996,6(3):121-123
分析了青海省东部地区泥石流的产生、发展过程及特点,形成泥石流的环境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及其危害,提出通过排水、坡面整治、营造根深林木、减重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10,(9):6-7
<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8月,中国多地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目前,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已致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此后,四川、云南也相继发生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和晚期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在湟水及其支流平原两侧的低山丘陵前缘高陡斜坡严重失稳,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使西宁市成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文章通过对西宁市地质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分析,认为西宁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位于柳江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亮甲山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调查,发现矿区存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当地旅游、科研教学的发展,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7.
贺东辰  刘维义 《青海环境》2004,14(4):142-144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谷,其南北两山水土流失面积大而严重,灾害频繁,暴雨、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绿化南北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苦。"五库四山"灌溉工程是实现南北山绿化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对推动南北两山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加强西宁市南北两山生态治理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宁市东川北侧北山寺—中庄间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流域面积、沟谷长度等11项因素为背景参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沟进行判别与危险程度评价.其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监测和整治泥石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地沟槽或河谷暂时性水流与其流域内大量土石互相作用的洪流过程和现象,称为泥石流或山洪泥流、泥石洪流.青海省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特别是1994年6—7月初,果洛州久治县、互助县五十乡、湟源县、尖扎县、玉树州结古镇、湟中县、民和县等局部地区因降暴雨,形成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互助县五十乡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泥石流,10个行政村被冲毁.上述地区造成死亡23人,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在区域内引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已经上升为国家导向。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究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提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相结合的循化利用方式,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一、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随着我国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