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04~2013年果洛6县雾的出现时间及雾日08时的各种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雾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及成因。结果表明:果洛地区雾全都出现在凌晨至次日上午,且最低气温较前一日下降,因此果洛地区主要以辐射雾为主。近10年来果洛地区雾每年以0.185次的趋势增加,久治是雾出现最多的县,其次是甘德,班玛则没有雾。8月份是玛沁、久治雾的高频期,甘德、达日雾多出现在7~10月,玛多的雾则在11月出现最多。湿度大、温度下降、风速较小是果洛地区雾形成的重要条件。另外,果洛地区较开阔的地形更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观测站1961—2017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格尔木市近57a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7a来,格尔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最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率最大。年代际变化中最低温度是历史温度升温最快的一项。最高温度在1996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近57a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mm/10a。季节变化中冬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年代际中表现为21世纪降水量增加最明显。降水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冬夏比春秋增加略多,夏半年和冬半年气候倾向率均为0.6d/10a,说明57a来降水日数无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变化一致,且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高原1960-2009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分别为0.3℃/10a和0.32℃/10a;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最低气温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的地区差异也较显著,最高气温增温趋势从北向南呈间隔分布,最低气温增温趋势从西向东逐渐递减;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分别为1994年和1993年;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说明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敏感。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 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 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 a和0.156℃/10 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的9个站43年的气温资料,采取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气候的冷暖特征,揭示了43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在43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②该区年与四季平均温度序列,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增温率最大,年与夏季增温率较小,10a增温趋势各不相同,年平均增温率为0.293℃/10a,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高达0.519℃/10a,这与北半球及全球的大气候背景相一致。③就本区气候变化而言,80年代以前,升温速率慢而降温速率快;80年代以后,升温速率快而降温速率慢,这种变化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5个代表站太阳能总辐射及全省地面观测资料研究发现:(1)太阳总辐射年变化除西宁、格尔木为单峰型外,其余均为双峰型,4~8月最丰富,尤其是5月,总辐射为全年最高,冬季最低;(2)青海太阳能年总辐射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及青南东部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玉树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地区差异较大,处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和环青海湖地区的刚察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不大,而西宁、玉树、玛沁年际变化相对较大;(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太阳年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受3次强火山相继喷发和云雨天气多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均处于低值时期;(4)影响太阳年总辐射的因子主要有4种,天文因子、地理因子、大气物理因子、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年~ 2009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中山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平均气温四季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0.003℃/a~-0.46℃/a,冬季气温降幅最大,秋季降幅最小;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03℃;年极端最高气温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为-0.4℃/a,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升幅为0.2℃/a;年平均气温、极昼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升温趋势,升幅分别为0.04℃/a、0.01℃/a,极夜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降温趋势,降幅为-0.002℃/a;年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2004年2月~2009年11月大风日数共出现了835d,年大风日数均在100d以上;最大风速最大值为31.5m.s-1、极大风速最大值为39.1m.s-1,均出现在11月;年最多风向频率为49%~64%,以NE、E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检验法对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9个站点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相对湿度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夏季相对湿度最大,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以0.18%/10a的速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秋和冬季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而夏季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夏季的6~7月及秋初的9月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均为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在1983年相对湿度发生了突变;影响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日数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都兰县近40年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吴振杰 《青海环境》2002,12(4):144-148
利用都兰县1961-2000年40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近40年来,都兰县平均气温以0.269℃/10a的气候倾向率呈较明显的增温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气温≥0℃、≥5℃和≥10℃期间的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期间的积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和汛期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日照时数、蒸发和风速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50年来山西省18个气象基准站1960—2004年间的逐月气温、降水量和山西气象观测台(太原站)1966—2005年的逐月太阳辐射资料的统计,对山西省的气候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西省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且在1990年有一次明显的跃变(1990年的累积距平等于零),年平均温度以0.25℃/10a的幅度上升;降水的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平均以18.7mm/10a的幅度下降,在1990年也有一次跃变;年总太阳辐射量亦呈下降趋势,且在1982年有一次明显的突变,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以每10年238.9204 MJ/m2的幅度下降。1982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82年后以负距平为主,且跃变的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地区1960-2009年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突变特点和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弱;最高、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强弱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突变还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周期显著,均存在显著的16-18年的周期变化和3-5年的动荡周期.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61~2015年共和县逐日气温(T)、相对湿度(U)、风速(F)等气象资料,利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ICL)、舒适度指数(K)等计算模式,计算共和县逐日的旅游舒适指数和舒适日出现概率,分析舒适日起止日期,期间天数以及THI、WCI、ICL、K等指数年代际间的变化情况。综合指数CCI显示:最适宜旅游季从7月中旬开始,8月上旬结束,为期27d;较适宜旅游季分为两段,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为期69d;较不适宜旅游季分为两段,从4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上旬~9月下旬,为期60d;不适宜旅游期从9月下旬开始~来年4月下旬,为时211d。较舒适期年际变化线性趋势显示THI指数每10a增多6.1d,WCI指数每10a增多5.8d,ICL指数每10a增多5.5d,K指数每10a增多2.5d;通过非参数M-K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突变检验得出各指数舒适期天数在年际间存在突变(增多)现象,并且增多趋势明显,表明共和地区适宜旅游期天数呈增多趋势,适宜旅游期的延长对共和县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宏松  何生录  李兴  祁玉佳 《青海环境》2022,(4):200-204+213
综合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滑动标准差等方法,基于对1961—2020年长江源区的玉树、曲麻莱、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5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和不同量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长江源区年降水量与平均降水日数分布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2)M-K检验结果显示,长江源区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在2007年;降水日数无明显突变现象;降水强度的突变时间在2001年。(3)季节降水百分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4)降水百分率变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小,冬季最大,其次为秋季和春季。(5)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贡献率而言,小雨(雪)最大,中雨(雪)次之,大雨(雪)以上量级最低,说明长江源区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变化主要是受小雨(雪)降水量级和日数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乌兰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近35年来乌兰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间乌兰气温存在变暖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0.363℃/10a;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a(秋季)~0.5℃/10a(春季)。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和夏季增温较为明显,秋季增温较缓;年平均气温在1996~1997年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此时降水量(172.0mm)占年降水量(194.1mm)的88.61%,其余月份的降水量(22.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1.39%。1982~1985年、1990~2003年出现降水连续偏少年份,2004~2012年为降水持续偏多年份。从20世纪80年代起,乌兰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但突变检验表明:降水虽有增加趋势,但未发生突变性增加。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但也可能会增加干旱、洪涝、冰雹、雷电、雪灾等农牧业气象灾害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15.
宁夏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佳  廷军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11-514,577
利用宁夏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宁夏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宁夏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②近51年来宁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幅度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③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微弱增加,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夏季降水微弱减少,秋季降水减少明显.④通过Kriging空间差值法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中、北部增温较明显;平均年总降水量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中、北部降水量减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花  赵景波  周强 《青海环境》2014,(1):40-44,46
利用西宁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宁市近50年的气候特征及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0年来西宁市年平均气温呈现非连续性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0.09℃/10a,各季的变暖趋势和变暖幅度不尽相同,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50年来降水总体为波动中明显增加的趋势,增长率为16.3mm/10a,各季降水量也呈增加的趋势。西宁市降水和气温的年代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显示气候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近50年来,西宁市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均以27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严异德 《青海环境》2007,17(3):113-117
文章利用2002—2006年果洛5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果洛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云量、云状资料分析探讨了果洛地区云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洛的降水时段主要在5.9月,夜间降水大于日间降水,8-10月成低云量的年内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是降水的主要产生物,其中对流云前半年的频数较高,层状云后半年的频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2008—2018年大气降尘量及同期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说明、物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格尔木地区降尘量年、季、月际变化,同时分析了影响大气降尘量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平均降尘量总体呈波动略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5.8g/m2·10a;春、夏、冬季的降尘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明显,秋季的降尘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2g/m2·10a; 3月、9月、10月份降尘量呈增加趋势,其余月份降尘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相对湿度与大气降尘量呈负相关,大风、沙尘暴与大气降尘量呈正相关,沙尘天气是影响格尔木地区大气降尘量的主要因素,沙尘天气越多,大气降尘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玛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86~2015年冻土、气温、地温、降水等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玛沁县的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30年玛沁县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的变浅趋势,速率为18.7cm/10a。最大年份冻土深度达212cm,最小年份冻土深度为106cm,且在年代际上也表现出变浅的趋势。当冻土期间地面最低温度、冻土期间平均气温、汛期平均气温下降(上升)时,最大冻土深度增加(减小)。温度的上升是导致玛沁县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冻土期间降水量的减少也不利于土壤的冻结。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省天峻气象站、刚察气象站、海晏气象站和共和气象站建站以来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青海省布哈河口水文站、刚察水文站和下社水文站多年来的观测数据,从降水、气温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多年降水主要存在一个2~3年和3~4年的变化周期;近53年来,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年均气温增加显著,整个流域从1987年左右开始显著增温,线性升温率约为0.3℃/10a,多年平均气温以2~3年的变化周期为主;青海湖流域蒸发的多年变化情况和降水类似,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近53年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的年际变化情况,青海湖流域从1958-2010年气候由冷干逐渐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