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勇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2):126-127
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的空间 ,环境艺术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现出来的。符合美学的综合性空间艺术。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建筑学、地貌学、城市规划学、艺术学、民俗学、材料学、生态学为基础 ,是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前提下对环境的艺术研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最起码的要求 ,而美化环境则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现代社会生活拓宽了环境的内涵 ,环境艺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文化的表现一直是环境艺术的主要内容 ,全球性的自然生态危机更使生…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7,(1):I0003-I0003
纵观2006年,《环境教育》不揣冒昧,首次尝试从环境教育的角度,为您盘点国内2006年10大环境新闻。在这里,我们共同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这些行为会为改变目前环境污染尴尬的局面,呼唤起更多的人们加入到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队伍之中。未来.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关注大自然给与人类的馈赠.更关注人类为自身环境所作的一切努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8,(6):4-5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刘芳 《绿叶》2012,(6):36
策划人语: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采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思想、理念、方略和措施得以深度发展。不过,回顾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会发现,环境问题并非始于现代,而是始于人类出现之初。既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着存在于其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人类和人类活动概莫能外,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受惠于其所身处的自然地理和生态资源。与此同时,人类文明也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5.
环境立法是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与调整来推进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环境教育的法制化更有助于教育活动的贯彻与执行。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环境教育,可以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王行坤 《绿叶》2011,(2):129-132
看到书名——《马克思的生态学》,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与生态学有什么关系?作为启蒙运动后裔的马克思,他所信仰的进步观和科学世界图景难道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吗?马克思的未来世界难道不是以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为基础的吗?用恩格斯的名言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7.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人类走向环境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环境伦理的产生、环境伦理要求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三个方面来阐述。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对人类的启示“伦理”一词代表的是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要遵循的原则、规范,并与人的责任和义务相联系。传统的伦理是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反映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反映人们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千百年来,伦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人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层面上。所以,以往当人们谈到伦理的时候,它存在于人类之间,只起调…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前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及如何发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组织曾给”环境教育”下过一个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为了培养、认识和评价人与其化环境、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与环境质量相关的问题做出决策.并形成与环境质量相关的人类行为准则。那么.在进行上述的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本理解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58-58
<正>为什么说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宇宙射线;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11.
40年过去了,我们在环境法治方面一直很努力,但环境形势还是这样严峻!为什么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境保护取得同步成就呢?我认为,现在到了认真反思我国环境法治,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的时候了。40年前,我国就认识到了环境法治的重要性。1973年就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源于中国代表团在1971年出席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时,了解到  相似文献   

12.
韩梅  林宪生 《环境教育》2004,(11):20-21
服饰文化是以服饰为裁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现象.是人类与环境相融台的产物。服饰文化在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引发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服饰文化.立足子环境教育。服饰文化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挖掘服饰文化与环境教育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想我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崇尚道德,讲究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对父母,常言报答不完的养育之恩.此说固然不错,然则推而广之,似乎稍嫌狭窄.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整个人类、乃至地球万物,无不来自环境,所谓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真正是从环境中来,在环境中成长生活,死后还要到环境中去,请问此恩大否?然而,有谁说过要报答环境母亲(应比地球母亲更准确)的厚恩呢?  相似文献   

14.
邢东田 《绿叶》2015,(Z1):52-58
有限的环境资源与无限的发展欲求,构成目前发展模式的最大悖论。在无限发展的GDP与消费主义模式中,食物的生产与消费彻底背离人类健康生存的本来要求,陷入了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怪圈,不仅危害舌尖安全、制造疾病,还大量耗费化石能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要GDP还是要生态?要享乐还是要健康?我们必须做出抉择。只有彻底批判与否定无限发展模式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潘多拉怪胎,建立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模式,走生态文明之路,才有可能扭转目前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舌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环境教育在这其中又是如何发挥及怎样发挥作用的呢?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环境保护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的边缘有一颗蔚蓝的行星,她叫地球,她是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地球妈妈是伟大的,无私的,她把所拥有的一切全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人类。而人类呢?却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妈妈也在渐渐地衰老。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一条河,它是那样清澈见底,河边绿草如茵,有许许多多的小花。我经常和小伙伴采花、捉鱼、摸虾。这里成了我们的乐园。可过了几年后,河边的一切都消失,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四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刺鼻的气味、弥漫的烟雾,天空不再蓝了。  相似文献   

17.
曲格平1972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从此即献身于环境保护事业。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先行者,他励精图治了几十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独创性的环境保护理论。他践行一个不折不扣环保主义者的使命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积极推动我国环境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分别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设立“曲格平奖学金”,以推动高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鼓励莘莘学子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努力奋斗。本刊2013年第三期刊登了曲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稿上半部分,此篇为下半部分。四十年的经历和目睹环境的治理与沧桑,他讲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经验,留给我们的将是治国之财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议程设定、议题综合度、参与度及机构设置等方面对三次联合国全球环境大会的绩效进行考察,认为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绩效最高,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次之,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最低.这也折射出"后约翰内斯堡时代"环境治理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国际条约执行难、某些国家政治意愿的缺失及国际社会的"绿色疲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如何利用这个世界,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与其保持和谐,这是举世关心的大问题。就此,本文试以熵定律为视角作些思考。(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两种世界观模式。这就是物理学基础教程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牛顿机械论世界观模式,它告诉我们: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消灭,又不能被创造,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本质并不改变。其逻辑结论是,我们积累的财富越多,世界就必然越有秩序。这种世界观模式尽管从形成直到现在已经历了400年,但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童欣 《环境教育》2006,(5):23-27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而为人类和他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令人不安的是,地球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的根源之一是各国之间缺乏足够的合作。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6月5日,是全世界的环境日。希望“世界环境日”能够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希望全人类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追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