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表及各种稳定度条件下的混合层高度用箱式模式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按其联合频率的大小进行加权取和后得到长期平均浓度.用此方法计算了石家庄市春、夏、秋、冬,特征因子SO_2的长期平均浓度,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其相关性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大气环境预测及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和各种稳定度条件下混合层高度的基础上,用积分均值法修正的高斯模式和箱式模式分别计算石家庄市点源和面源排出的SO_2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对大气环境预测及污染防治的实用性。并结合气候、逆温等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大气监测网络按社会功能区设点,其中,大气质量背景(或清洁区对照)监测点,传统上设在风景区,且总是设在树林比较繁茂的地点。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地面自动监测站逐渐增多。按各功能区设自动监测子站,监测仪采样器架在子站屋顶上,清洁区的采样器为避免树蓬的遮掩,一般置于和树顶齐平的高度。然而,清洁区对照点出现了始料不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能见度观测值进行湿度修订,以凸显能见度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关系。以广西3个典型台站(南宁站、桂林站、北海站)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年7月至2011年12月样本数据建立3个台站能见度订正模型,分别采用建模期样本数据与非建模期(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样本数据对订正模型进行评估,发现订正后能见度与PM10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提高,即订正后能见度可以更好地表征PM10污染。最后,分析了湿度影响导致的能见度观测偏差以及订正前后能见度分布频率、趋势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长春南湖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分布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长春南湖水体中TP、TN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南湖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常温期,TP、TN和叶绿素a含量均为9月5月;9月的TP、TN为表层底层,叶绿素a含量为底层表层;5月的TP、TN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为底层表层;TP为渔场保护区人为活动区荷花池区,TN和叶绿素a含量均为渔场保护区荷花池区人为活动区。(2)冰封期,TP、TN和叶绿素a含量为水层冰层;TP、叶绿素a含量为渔场保护区人为活动区,TN为人为活动区渔场保护区。与常温期相比,TP、TN和叶绿素a含量总体上均为9月5月2月;各区水体中TP和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与常温期保持一致,而TN的分布有一定的变化。(3)相对于氮,磷含量的高低是控制藻类及浮游生物生长更为关键的因子。(4)9月的营养级别是中度富营养,2月的营养级别是中营养,5月的营养级别是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大小依次为9月5月2月。常温期不同功能区的营养级别均属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6.
利用磷的分级提取分析方法,首先对瑶湖沉积物磷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其次将瑶湖分成A、B和C 3个区段(其营养状态指数TLI值的大小为:B区A区C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铁结合态磷(Fe-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和有机磷(OP)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物磷赋存形态中,无机磷形态(IP)占总磷(TP)的平均比重为75%以上,Fe-P是IP的主要成分,Fe-P占TP比重范围为40.55%~67.63%;各种形态磷的平均含量(或占TP比重)大小为Fe-PAl-POPCa-PDP。Fe-P、Al-P和OP的水平分布特征的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区段,不同磷赋存形态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其含量大小为Fe-PAl-POP,而Ca-P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对于不同的区段,相同磷的赋存形态含量的极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Fe-P、Al-P和O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B区段,而Fe-P和Al-P最小值出现在A区段,OP则出现在C区段。Fe-P、Al-P、Ca-P和OP的垂直分布特征的结果显示:对于相同的区段,Fe-P、Al-P、Ca-P和OP的含量均随深度呈现递减趋势,当达到25 cm深度时其含量基本稳定;而对于不同的区段,Fe-P、Al-P和OP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A区段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比B区段和C区段缓慢,而Ca-P变化趋势则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瑶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道底泥致黑臭多污染物的同步耦合去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实现河道底泥致黑臭污染物的同步去除,采用电动修复技术开展了氧化去除黑臭底泥硫化物、亚铁和氨氮等还原性污染物的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向通电(1.5 V·cm~(-1))10 d后,阳极区对底泥硫化物(AVS)、亚铁有明显的氧化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59.51%和79.41%,但阴极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阳极区和阴极区均对间隙水氨氮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6.5%和73.9%。在氧化过程中,阳极和阴极出现明显的酸化和碱化现象,而这种两极酸碱化可以通过周期性切换电极的方式加以避免。在电极切换频率为1、2.5和5 d·次~(-1)时,对黑臭物质的氧化效果差别明显;在切换频率为5 d·次~(-1)时,对硫化物、亚铁氧化去除效果最好;在切换频率为2.5 d·次~(-1)时,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硫化物、亚铁、氨氮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6.19%,72.48%和88.57%。由此可见,电动修复可以同步去除底泥中的致黑臭污染物质,改善水体水质,但其去除率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  相似文献   

8.
油田联合站是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油气(VOCs)排放的可能,有必要对其扩散规律进行研究,以制定相关污染防控及安全措施。以某典型联合站为例,建立1:1的实际模型,结合现场调研测试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联合站正常工况下多排放源的VOCs扩散机理及储罐裂缝处VOCs泄漏扩散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在风速影响下,罐间和背风侧由于出现绕流和回流,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在重力和涡流的作用下,联合站内的背风侧会出现VOCs聚集,但叠加效应不明显;当储罐发生罐壁破损时,在事故罐后方出现正压区,在涡流和强气流的影响下,叠加后的VOCs浓度会明显增强,并呈点射状向下风向扩散,油气爆炸危险区域加速扩展。本研究成果可为联合站设计、运行管理及制定安全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波某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站运行情况,研究了该废水处理站pH、NH_3-N、COD以及重金属的处理效果,并对生物膜镜检和胞外聚合物(EPS)提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出水COD小于40 mg·L~(-1),NH_3-N去除率维持在70%~90%,且出水pH、NH_3-N、COD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重金属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但运行期间废水处理站出现了COD和重金属去除效率低的情况,最终确定原因为废水处理站低负荷运行以及中和调节池和接触氧化池曝气过度。因此,建议减少中和调节和接触氧化池的曝气量,并适当投加碳源以保持废水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环太湖流域4座采用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能耗调研的基础上,以吨水位能耗(E)、生化段装机容量(η)、有机物去除量(ΔCOD)、氨氮去除量(ΔNH3-N)、总磷去除量(ΔTP)作为评价氧化沟法城市污水厂能耗的指标,结合隶属度函数,应用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调研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能耗水平定量评价。得出A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级别为二级,B和C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级别为三级,D污水处理厂能耗级别为五级。级别越高能耗越大。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O3)是城市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促进的重要因子,对于城市大气污染与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太原城区10个国控点O3日浓度变化,分析了其与相关气象因子(能见度、室外温度、室外湿度、风速和风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夏季O3浓度最高;春季O3浓度变化次之,冬季变化最小;城市新兴繁荣区和传统重工业区高浓度O3变化的时间跨度要明显高于过渡区域。城区O3和相关气象因子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特征。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城区O3时间序列相对较高能量的变化周期为主要以4 d的短周期为主(p0.05),与各气象因子存在8 d的显著的同步变化特征(p0.05),且在6—7月与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还存在严格的线性同步变化特征,在11月则与可见度存在近似严格的线性同步变化特征。全年,西西北风对O3浓度影响频率达50%;而夏季受此影响频率高达60%,秋季西西北风和西北北风对O3浓度的影响频率相近(约40%)。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北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南昌市环境空气PM10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标样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采用双激发波长有效地改善了色谱分离条件.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各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出限为0.11~39.83μg/L,平均回收率为76.7%~98.3%,相对标准偏差为3.6%~12.6%.在南昌市布设4个环境空气采样点,测定PM10中PAHs含量.结果表明,八一广场、南昌市区二中老校区和罗家集区苯并(a)芘日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限值,PAHs污染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鄱阳湖4个典型监测站(星子站、蛤蟆石站、都昌站、康山站)的水位、水质实测数据,分析了鄱阳湖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非点源负荷比例,初步探讨了水质对水位变化、换水周期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流域平均氨氮年点源负荷比例为34%,非点源负荷比例为66%;高锰酸盐指数年点源负荷比例为20%,非点源负荷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15.
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1991-2004年封场单元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考察了填埋垃圾中腐殖质组成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垃圾腐殖质的总可提取率和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比值(HA/FA)分别随填埋龄呈线性下降和上升趋势.因此,填埋垃圾总可提取率和HA/FA可用来有效表征填埋场和填埋垃圾稳定度.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面PM10遥感监测。为遥感监测长江三角洲地区PM10,利用2013年的MODIS/Terra AOT产品,考虑研究区36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风速、温度、湿度和边界层高度等气象条件,构建了基于MODIS AOT产品估算PM10的模型。利用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对模型进行散点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精度较高,春夏秋冬4个季节PM10质量浓度的模型估算值与地面监测值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72、0.76、0.69和0.72。利用模型估算的长时间序列PM10时空分布数据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研究区PM10质量浓度呈增长趋势,月均增长量为0.077μg/m3,最大值出现在2月,为(107.2±22.0)μg/m3,最小值出现在8月,为(40.5±12.0)μg/m3;研究区PM10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南部低,北部高,高值主要出现在由上海、杭州和南京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城市群中,而低值主要出现在南部远离城市的森林区域。结果表明,基于MODIS/Terra AOT产品和地面观测气象数据估算PM10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PM10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超声波预处理对剩余污泥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对剩余污泥进行不同输入能量、频率的超声预处理,测定了预处理后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超声预处理在低能量输入条件下对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存在促进作用,而随着超声能量的进一步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出现抑制现象;2)超声频率对污泥酶活性影响较为显著,其中20 k Hz超声频率对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高,其次分别为25和33 k Hz;3)当输入能量高于8000 k J·(kg TS)~(-1)后,25和33 k Hz频率超声预处理对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存在抑制效应,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分析可能是高频超声空化现象及伴随的热化学效应引起的生物酶失活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质量全国全省领先 "绵绵青山满眼绿,翩翩白鹭碧空行,秀山丽水澄如镜,开怀笑揽瓯江月."这是对丽水优越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2008年公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07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97.5,在全省排名稳居首位,丽水市9个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优,有5个排在全省前10位.2008年,全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5.5%,市区空气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到360 d,全市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0%.  相似文献   

19.
冯宗炜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恢复工程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1)他是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80年代主持中国科协19个学会参加的《酸雨对大农业危害及其对策》的大型学术活动与野外考察,推动了我国酸雨的深入研究。近15年来,一直主持国家攻关和国际合作酸雨生态影响研究,首次定量提出了我国南方10省市酸雨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损失,和重酸雨区受害森林恢复配套技术,为国家酸雨控制区的确定和防治提供了科学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1960年创建中国科学院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站,率先阐明杉木纯林连栽生态退化机理,并培…  相似文献   

20.
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波预处理污泥的工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污泥浓度为9 915 mg/L时,选取超声频率、超声声强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以污泥破解度(DDSCOD)、污泥好氧率(SOUR)和脱氢酶(DHA)活性作为指标,对超声波预处理的工况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超声预处理参数组合为:超声频率28 kHz,声能密度0.15 W/mL,超声时间10 min。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浓度的污泥,对应的最佳超声组合参数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