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沙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与试验,对长沙浅层地热能开发进行适宜性评价,估算了浅层地热能热容量、可利用资源量以及开发潜力,讨论了其经济、环境效益。实测长沙浅层地温梯度介于0.69 ℃/100 m~1.98 ℃/100 m,平均为1.40 ℃/100 m。浅层地热能总热容量约3.34×1014 kJ/℃,可利用资源量达3.55×1014 kJ/a。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物厚度较薄,对浅层地热能储量几乎没有影响。长沙适宜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浅层地热能,其适宜区面积占62.6%,较适宜区占33.9%。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夏季换热功率分别为1.25×107和1.66×107 kW,开发潜力分别为(4.22±0.31)×105 m2/km2和(3.82±0.17)×105 m2/km2。据估算,浅层地热能开发可为长沙节省标准煤1.21×107 t/a,减少CO2排放约2.89×107 t/a,并减轻大气污染。发展浅层地热能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长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浒苔光谱特征是遥感之本,可为浒苔灾害的遥感实时监测与预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基于Delphi开发工具和Interbase数据库平台,采用"面向应用"的系统开发方法,运用dbExpress、DataSnap技术和TeeChart组件,设计并实现了浒苔反射光谱数据库系统,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海量浒苔光谱数据及其属性信息的共享、信息查询、可视化分析和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漯河市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及赋存条件,对漯河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适宜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地区总面积为523.87 km~2,浅层地热能总储存量为318.89×10~(12)kJ/℃;在考虑土地利用系数的情况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总面积为249.12 km~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资源量74.63×10~(12)kJ/a;夏季可制冷面积6 397.94×10~4m~2/a,冬季可供暖面积4 798.45×10~4m~2/a;各区夏季制冷潜力(23.52~26.09)×10~4m~2/km~2,冬季供暖潜力(17.64~19.57)×10~4m~2/km~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量为211.00×10~(12)kJ/a;夏季可制冷面积17 157.43×10~4m~2/a,冬季可供暖面积14 966.10×10~4m~2/a;各区夏季制冷潜力135.12×10~4m~2/km,冬季供暖潜力118.63×10~4m~2/km~2。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计划对原有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文章针对市环保局的现状及实际需求,提出了继续以Lotus Domino/Notes为系统平台和应用数据库的开发工具。并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归档数据库,选用Java,Java Script、XML作为开发工具,开发前台应用系统的B/S结构模式的设计改造方案。介绍了设计原则,结构模型,并以收文管理流程为例,进一步介绍了模块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环保信息网的网络结构和应用系统结构。环保信息网络采用以太交换网的总线拓朴结构,系统操作平台为Windows NT4.0,开发工具为Delphi4.0,数据库存储和管理采用SQL server,整个网络通过B/S、C/S和RAS三种方式来共同实现环境统计和监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传输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为提高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利用Delphi7.0,采用模块化方法进行程序设计,Firebird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集闪电资料自动分析、建筑物及区域评估、磁场强度分析和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计算等功能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相融合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本文从功能设计、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和实现、特点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7.
达茂旗草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是基于合理开发利用荒漠草原而建立起的一个综合性、实用性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于1992年开始研建,1994年投入运行。该系统由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和系统应用四部分组成,能够全面反映达茂旗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该系统只有信息提取、专题图件编制、多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各专题乃至相关部门资源与环境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数据共享,能够为区域调查和宏观分析服务,并能开展相应的决策咨询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滇池北岸排水系统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的需求,以ArcSDE空间引擎作为中间插件,建立北岸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统一存储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11g)。在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北岸基础数据库的快速查询、分析、编辑等功能,提高数据存储和管理,为其他数据管理平台及用户提供访问接口。同时,文章通过实例展示了此数据库技术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为流域管理和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并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水环境管理中的数据库或数据平台的规范建设模式,提出了基于EAM的水环境数据平台建设方法,采取EAM方法设计了分层数据库,引入了数据集市对业务模板分类管理,构建了多数据库兼容技术和算法生成模块,综合建设出一套适合大数据管理要求的水环境数据平台。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构建的数据平台,能有效解决目前多系统、多数据、应用需求动态变化、以及数据安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水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分区是国家公园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实现多目标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类资源的高效管护。“管控—功能”二级分区模式作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实践的新模式,旨在实现由国土空间统一管控至园区资源分类管护的层级传导,弥补现有两区制规划粗放、难以精细化管理的不足。目前,中国国家公园二级分区实践中存在两类分区空间关系复杂多样的问题,梳理两者的内涵和管控要求,发现其具有一致性、差异性和弹性三大特征。基于二级分区模式的“三性”特征,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构建生态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游憩适宜性和社区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提出“管控—功能”二级分区区划的技术流程。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将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定两类管控分区和四类功能分区,并进一步详述人地矛盾集中区域的分区划定和规划策略,以期协调生态保护和社区、游憩利用的关系,为国家公园二级分区的划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凤 《环保科技》2008,14(1):43-44
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国际先进的Net平台进行研制,采用Asp.Net、C#和SQL Server 2000软件作为开发工具,并结合省级环境监测站的业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以"门户网站、监测数据上报、自动站GPRS传输、报表统计"4个部分为主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它的开发使用,提高了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采集时效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对提升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辽宁省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使系统具有面向多用户 ,业务功能完善和多种类型数据管理的目标。设计以ARC/INFOR为平台 ,DELPHI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采用CLIENT/SEVER为体系结构对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主要介绍系统构成以及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凤 《贵州环保科技》2008,14(1):43-44,48
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国际先进的Net平台进行研制,采用Asp.Net、C^**和SQL Server2000软件作为开发工具,并结合省级环境监测站的业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以“门户网站、监测数据上报、自动站GPRS传输、报表统计”4个部分为主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它的开发使用,提高了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采集时效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对提升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科学》2017,(6):40-44
面对环保数据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现状,要开展大数据应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要对多源的环保数据进行整合。文章以建设沈阳市智慧环保信息共享平台的环境数据中心(EDC)为例,探讨了在保持原有的环境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对多源污染源数据库的整合算法。并介绍了采用微软BI技术构建"一源一档"的污染源数据中心的关键应用。  相似文献   

15.
CAD技术已逐渐从二维系统向三维实体造型方面转变.以Solidworks作为支撑平台,以Visual Basic和Access为开发工具,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开发了一个挤压模CAD系统.对该系统的设计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亚古环境科学数据库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是在原有古气候与古环境专题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分支,在多个国家大型项目的支撑下,立足于中国大陆古环境研究领域,辐射东亚,通过集成、整合、引进等方式汇集国内外古环境研究领域科技数据资源,并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分类存储,形成一个可提供快速共享服务的网络体系。数据库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陆干旱区为重点,兼顾东亚其他地理单元,通过对现有古气候、古环境及相关实时观测资料的搜集、整理、数字化、集成、模拟以及二次挖掘,以正在进行的相关国家科研项目为基础,建成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区域的多源原始环境数据,古环境记录数字标本与代用指标,古气候与环境数值模拟结果等古环境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温泉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论文严格按照旅游系统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出行系统和旅游客源地系统三大子系统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温泉资源禀赋和区域环境两个方面;根据可能的客源市场位置范围,以各温泉点为中心,以限定的半径圈内计算任意点出行到温泉的平均时间作为旅游出行系统的指标;由于受温泉资源游客容量和旅游吸引度的局限性,绝大数客源市场被限定在4 h 出行区域,区域内的县级城镇作为温泉客源市场。采用AHP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综合值,并把湖南90 个温泉资源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性、较适宜性及不适宜性三种类型。文中最后针对各类型温泉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以青藏高原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根据现有生态环境信息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寻找合适的方法,建立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设计了湿地生态系统数据库结构,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进行湿地生态资源调查和湿地专题地图的绘制,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精度,为青藏高原湿地资源的管理提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武汉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是以九峰山和马鞍山森林公园为基础,整合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建成的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森林保护区。针对区内主要为面源污染及源强预测具有定量难、精度低、包容性小等特点,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规划采用遥感数据及现场资料建立环境数据库,划分城镇区及非城镇区建立模型计算污染负荷,最后提出区域水土流失分区控制、生活面源点面结合控制、农业面源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小东 《地球与环境》2005,33(Z1):84-86
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区域滑坡灾害调查,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满足了大面积综合调查和灾害体高分辨率局部调查的要求。本文从滑坡灾害监测的角度,阐述了遥感多源多时相融合技术中的一些典型方法及其在滑坡调查中的应用,以期在区域滑坡灾害调查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