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劲 《环境保护》2014,(16):14-17
文章通过回顾我国环保法庭建设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环保法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新时期我国环保法庭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任务需求,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循序渐进、按需设立环保法庭,率先将环保法庭建设纳入整体性司法体制改革的对象之中,强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民事诉讼案件特别是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立案和审理,组织研究并制定适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2.
吴勇 《环境保护》2014,(16):22-25
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环保法庭受理的案件主要是环境民事私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诉讼里,举证责任分配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环境法目的的实现和环境诉讼程序价值的发挥。文章分析了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应当遵循的原则,就环境民事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两种类型,分别探讨了举证责任的核心和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诉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灿发  冯嘉 《环境保护》2016,(15):11-14
我国环境纠纷投诉数量巨大,但环境诉讼数量偏少,其原因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当干预环境司法、环境诉讼成本过高、环境诉讼中举证难度较大、司法机关对群体性诉讼管辖规定的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环境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废除"土政策""土解释";尽快健全和完善环境司法鉴定制度,为诉讼当事人收集环境诉讼证据提供条件;应当降低环境诉讼的成本,实行环境诉讼费的减、缓、免和环境法律援助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降低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门槛,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作通讯》2014,(8):30-30
最高法7月3日对外宣布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据介绍,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主要职责包括:审判第一、二审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民事案件,涉及地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有关权属争议纠纷民事案件,涉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环境资源民事纠纷案件;对不服下级法院生效裁判的涉及环境资源民事案件进行审查,依法提审或裁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对下级法院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审判工作进行指导;研究起草有关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5.
高洁 《世界环境》2010,(2):37-41
<正>环境公益诉讼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专设环保法庭在贵州、江苏和云南相继成立,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和讨论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进入了  相似文献   

6.
刘恩媛 《环境保护》2020,48(16):19-2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践存在受案数量少、证据获取难度大、检察建议的严肃性不足等问题,原因在于检察机关身份定位模糊、起诉主体受限、检察系统考核过于严格。在反思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从将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检察院")定位为"公益诉讼公诉人"、放宽起诉主体的范围、加强检察院的取证能力建设、常规化"回头看"制度等方面重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出台并施行了一系列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但似乎是事与愿违,水污染事件照样呈数量日益增多、频率逐渐加快、影响愈加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5,43(2)
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法律适用情况做出了细致规定。然而,现阶段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诉讼主体能力、法规依据、诉讼成本分担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细化相关规定、健全法律法规、分担诉讼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惊涛  丁亮 《环境保护》2014,(21):64-66
环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需要司法监督来保障其合法性,这是由国家权力部门间的制约关系决定的。环境执法的司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法治意识、司法的独立性以及环境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积极推进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运行、法官等级晋升以及财政经费统一管理机制,并扩大行政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及诉讼对象。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8,(2):49
“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管理局诉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案近日在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开庭审理,这起贵州省首例环境污染异地起诉案一直备受关注。当法院当庭做出被告立即停止尾矿废渣场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亚男  苏胜利 《环境》2010,(11):28-30
作为我国环保社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案,该案以调解结案,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法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那么本案有哪些特点,又带给人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环保NGO组织的建立一方面弥补了政府部门在环境执法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惩治了许多破坏环境的经济实体。2014年国家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的修订,更加清晰了环保NGO组织的起诉程序,但也限制了NGO组织的起诉主体范围。总之因为我国的环保公益诉讼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环保NGO组织的公益诉讼之路还需要经历更漫长的努力探索阶段,这些努力不仅依靠外界的支持,更依赖于组织自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如今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迅速发展,但是存在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制度有待完善,社会组织的诉权实现难度较大等问题,这表明检察机关对环境提起公益诉讼的现状仍有改善的紧迫性。因此,本文针对存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环境保护》2023,(6):28-31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在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应对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对涉碳“气候变化应对类案件”的类型进一步细化,为相关审判实践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但是,我国司法机关要应对真正的气候变化诉讼,还存在程序法和实体法方面的障碍。构建我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司法进路,在明确未来气候变化诉讼的公益诉讼发展方向,发挥气候变化诉讼的政策落实功能,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和环保组织公益诉讼并行发展的基础上,应在既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下,从统筹公益诉讼调整对象、扩充适格当事人的范围、明确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违法性标准、改良诉前检察建议制度等方面做好程序设计和司法准备。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公众参与节能环保管理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和对环保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就当前公众参与节能环保管理存在的法制不健全、多属事后参与、缺乏有效鼓励机制以及公益诉讼有待完善等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欧恒  张琪 《环境保护》2020,48(16):30-34
环境侵害案件往往呈现出环境公私益相互交织的特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之间存在着分离救济、利益保障以及审理顺位的问题,无法对环境公私益进行整体有效维护。因此,需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一是探索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融合审理模式,二是扩张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三是明确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审理顺位选择。为了协调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间的关系,平衡环境公益和环境私益,笔者提出了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兼顾环境公益和私益。  相似文献   

17.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在其国内的环境纠纷解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6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后,水法庭得以建立,并逐步演化为环境法庭以及现在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上诉法庭共同组成了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体系。对当前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组织的建设而言,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能够从立法先行、扩大管辖权、提高判决的执行力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区域环保督查制度为开端,结合其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提出当前我国区域环保督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一一提出解决方案,达到不断完善我国区域环保督查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制度存在公民资格缺位、环保组织资格缺乏活力、检察机关资格明确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制度实效难以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亟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予以拓展,并最终建立环保组织、生态环境行政机关为主,检察机关为辅,公民直接起诉为补充的多元协调共治的原告主体资格制度,同时亦需设置必要的配套措施,以抑制主体资格模糊带来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有问题就要有解决方案,行政执法、自力救济与诉讼保护相结合,环保法庭应运而生。但专业性较强的环保法庭如何在全国设立成为讨论的热点和争议点。建立层级完备、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的环保法庭,重视量化环境标准,培养专业人才,设置跨区域集中管辖权,调解与审判相结合,将是我国环保法庭创设中考虑的重点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