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立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天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202-206
为了公平合理分享确保遗传资源的惠益,很多生物多样性大国在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基础上,采用公法管制的模式来调整遗传资源ABS问题。在此框架下,各国又采取了修订/解释、综合性立法、专门立法以及超国家立法等四种形式。这几种立法形式各有千秋,但其趋势是制定专门的立法,具体步骤是先制定行政法规,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为国家立法。这一趋势,值得我国相关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法治化,并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作了系统分类,在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考量的因素、指导思想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选择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以及立法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现代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源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不断认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自各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一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逐渐被引入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各国环境管理实践中.时至今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已广泛地运用于环境法领域,引起了环境法的深刻变革.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性、公益性、区域性、夏活性等属性以及有效的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科学研究与管理制度相结合、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等方法吻合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已成为现代环境立法的重要理念,且直接影响现代环境立法模式的取向.我国环境立法应当秉承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立法理念的综合立法模式,实现目标模式和法体模式的综合、各级各类立法之间的综合以及方法的综合,以适应我国生态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家资源安全及其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质量、数量、空间、价格、技术、制度等。分析了国家资源安全的主体目标导向性、实现过程可调控性、发展演化的长期性、空间层次差异性和系统内外互动性等特性。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政策法律等子系统在内的国家资源安全的系统分析框架。运用PSR模型,进行了国家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梁文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业也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但我国旅游资源立法存在形式繁杂、效力级别低以及内容欠缺协调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多有立法呼声,但由于在模式选择、立法原则确立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导致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立法迟迟不能出台,这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归纳并评析了现有六种立法模式:旅游基本法模式、旅游法典模式、保护地法模式、国家公园法模式、特别区域法单独修改模式、将旅游资源立法纳入资源与环境保护立法体系模式,提出我国在立法模式选择上及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和制度设计上必须立足国情,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贯彻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在此基础上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推动我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海域征收从法律属性上应属于公益征收行为,公共利益之考量必然成为海域征收中无法回避的前置性问题。"公共利益"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无论在学说还是判例上,它一直被作为一般法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尽管我国《宪法》、《物权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确规定海域征收必须始于公共利益之目的,但由于法律对公共利益内涵或范围缺乏明确界定,海域征收实践中又缺失有效的程序规制和司法监督,极易导致相关行政部门在"征海"决策中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取海域增值利益、侵害海域使用人合法权益。我国海域征收既缺失对公共利益内涵及其外延范围的具体立法界定,又缺少关于公共利益认定的必要的正当程序规制。因此,在法律层面解决对公共利益语焉不详并辅之以必要程序规制,是从源头上阻断政府部门非法征海、保护海域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必要选择。基于我国当前海域征收中公共利益立法界定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域外关于公共利益界定立法例的考察,提出完善海域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路径:对公共利益内涵化基础上,采取渐进立法方式对公共利益加以类型化以明晰其外延范围;在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征收审查委员会,改变海域征收中公共利益认定主体不清或由行政权主导海域征收中公共利益认定的现状;遵循正当程序要求,确立并完善海域征收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海域征收决策公正透明的程序化保障机制。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海域征收实践中公共利益界定问题的可行立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孟旭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47-50
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土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保障国土资源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国家资源安全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付出一定环境代价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将处于世界发展格局的工业文明边缘极 ,注定将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敏感 ,我国对国际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强 ,其它国家的“中国威胁感”增强。鉴于上述基本趋势 ,中国未来资源安全以不出现重大资源危机为目标相对合理 ,在争取资源安全策略方面应采取的方式为 :①逐渐调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使之适应自然资源短缺的现实 ,使整个经济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化 ;②科学地养护我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 ,提高自然资源供给能力 ,使其免遭不可恢复的破坏 ;③全面增强各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建造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源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9.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资源数量安全是耕地资源安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受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管理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的时空差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状况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从安全水平的区域分布来看,北部和西部省份的安全水平普遍高于东部和南部省份,同时发现,区域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6-6
《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干200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圳率先推出循环经济方面的首部地方立法,旨在更好解决资源稀缺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出台,而且影响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理解和执行。基于此。就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展开了综合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执行。在比较研究国外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与综合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与基本内容,进而提出一种新的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从目前实践看,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是对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物质能量流动方式的管理经济。中国循环经济建设应该从适度生产系统、适度消费系统和回收利用系统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作为一部环境友好型经济法以及具有一定强制性与制裁性的促进法,应当按照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回收利用这条主线进行立法架构。 相似文献
12.
矿山安全是采矿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安全对发展地区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相对于矿山开发来说却相对严重滞后,以致矿山生产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对我国矿山安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法律经济分析的前提下.找出我国矿山安全立法的问题与不足。并在与美国矿山安全立法进行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矿山安全立法的完善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旅游系统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系统论角度来考虑。人类的旅游活动是一个系统。旅游系统是备种旅游事象的集合体。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备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具有实现旅游价值的整体功能。在分析和阐释旅游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以时间为序列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进行了介绍评述和总结.指出系统论的观点不仅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又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并提出,对具有环境观和复杂性特点的旅游地理系统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旅游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旅游系统模型的建立将为旅游(业)的研究提供现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②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均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③农业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所受影响最大,东部次之,西部相对较小。因此,为实现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中国应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各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不同因果关系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Emergency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basis of effective emergency response. Bu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terial reserve method in which the resources are separately reserv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kinds of disasters. So there comes the Multi-formal and Information- based Emergency Resource Reserve System (MIERRS) in China. The reserve body and method change from the single into the multiple forms, that is, the main reserve body changes from the single government agency into the organiza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military, enterprise and society, and the reserve method changes from single material reserve into the reserve combining with market reserve, talents and technology reserve,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reserve. The content of the reserve change from material to information means to develop the Emergency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alizing real-time control of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t reserve information. The MIERRS leads to a reserve system with rapid response and flexible schedule. It provides a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resource sharing, thus avoiding duplication and waste,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reducing the reserve loss 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resource reserve. 相似文献
16.
Emergency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basis of effective emergency response. Bu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terial reserve method in which the resources are separately reserv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kinds of disasters. So there comes the Multi-formal and Information-based Emergency Resource Reserve System (MIERRS) in China. The reserve body and method change from the single into the multiple forms, that is, the main reserve body changes from the single government agency into the organiza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military, enterprise and society, and the reserve method changes from single material reserve into the reserve combining with market reserve, talents and technology reserve,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reserve. The content of the reserve change from material to information means to develop the Emergency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alizing real-time control of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t reserve information. The MIERRS leads to a reserve system with rapid response and flexible schedule. It provides a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resource sharing, thus avoiding duplication and waste,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reducing the reserve loss 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resource reserve.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际、国内很多组织都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但大多是特定的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使得不同地区比较起来很困难.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如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综合评价法的来源、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得出各方法适用范围:可持续性指数法适合于国家间的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和能值分析法适合于各种范围,包括国家、区域、地区和小系统;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于小范围更合适.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可持续性指数法信息量大,但是计算复杂;生态足迹法计算过程简单,但是缺失一些可持续性信息;能值分析法考虑问题全面,但是其原理涉及热力学知识,很难被一些学者认同;指标体系评价法变通性较大,可随着评价系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主观性较强.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并指出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评价对象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水、耕地、森林、能源、矿产等五种资源.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问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原理在中国内部区域之间仍然成立,除水资源外.耕地、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四种资源的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其程度由裔到低依次是: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②遭遇“资源诅咒”的省处于“资源丰度一经济发展”坐标系第Ⅳ象限。并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③各省人均GDP与综合资源丰度的对数成反比.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反的变化趋势;④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区位和交通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Zhu Xiancheng Liu Zeyua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7,5(4):81-84
Despite its strong advantages in resourc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China's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is also experiencing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etc., which prevent this area from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ource problem,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d a strategy of circular economy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is are, discussed the theorie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 recycling, and finally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is at the core of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视角下原生和再生资源消费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聚焦这种新经济模式下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动态关系,以世界铅资源为实证对象,利用1974-2006年世界铅资源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组织样本,基于协整关系分析构建VAR模型,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原生铅产量和再生铅产量对来自不同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原生铅产量、再生铅产量与铅消费总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这意味着在当前经济系统中,对铅资源是刚性需求,没有有效替代品,其供给的途径只有原生铅和再生铅两种。另外,对于来自市场消费规模、原生和再生铅产量的变动冲击,再生铅所做出的响应比原生铅更富有弹性,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阐释为什么再生资源市场比原生资源市场波动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