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KOH活化微孔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经过碳化、KOH活化两步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微孔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SAAC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速率在前25min由内扩散控制,而后由膜扩散与内扩散共同控制.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SAAC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在15℃时,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19mg/g.  相似文献   

2.
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桐壳由于含碳量高,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之一,这是农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考察了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规律,以及在不同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溶液pH值等条件下,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希望能为桐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含苯胺废水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坤权  郑正  罗兴章 《环境科学》2010,31(8):1877-1883
以互花米草与棉秆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制备了2种低成本高比表面微孔植物基活性炭SA-AC和CS-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剂剂量、溶液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等温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KOH与炭化料的质量比(剂料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5 h条件下,活化制备的互花米草活性炭SA-AC和棉秆活性炭CS-A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825 m2.g-1和2 135 m2.g-1,微孔容积分别为1.192 cm3.g-1和1.011 cm3.g-1,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9和716 mg.g-1,远高于商业活性炭ST1300.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低温及中性条件下有利于制备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Freundlich与Redlich-Peterson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与标准焓变ΔH0均为负值,表明对硝基苯胺在这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吸附过程;吸附标准熵变ΔS00,说明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表面上的迁移比在溶液中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氧等离子体改性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氧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的竹活性炭表面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改性竹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变化较小,但是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十分显著.在实验条件下,当溶液pH值超过5.0以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效率达到最大并基本保持不变.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过程均可以在480min内达到平衡,改性竹活性炭的苯胺平衡吸附量显著大于未改性炭,吸附过程均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部颗粒扩散模型进行描述.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π-π色散力和氢键作用的增强可能是导致改性竹活性炭吸附苯胺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制备改性膨润土,重点研究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对硝基苯胺的的影响。同时对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明显增加,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6.
ZnO催化剂对苯胺光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以太阳光,氙灯为光源,ZnO为光催化剂,对苯胺光降解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溶液的初始浓度催化剂量,溶液pH值对苯胺光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苯胺光降解符合准 级动力学规律,氧不足的条件下苯胺降妥的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氙灯和高压汞灯照射下对硝基苯胺(PNA)在蒸馏水、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中的光化学降解情况.结果表明,PNA光降解速率会受到光源、溶液介质、温度、起始浓度、重金属离子、甲醇及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随着光源强度的增强、起始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增高和过氧化氢量的增加,PNA在海水中光降解速率相应加快;然而甲醇的加入可有效...  相似文献   

8.
13X分子筛处理含苯胺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然岩石矿物为原料,经过较简单的工艺过程合成的13X沸石分子筛用于吸附水中苯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苯胺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吸附时间为10min时,吸附基本害饱和;一般当分子筛用量为10g/L时,水中苯胺的去除率达95%;随着pH值的增加,苯胺在分子筛上的吸附率减小;温度增加,吸附率有所增加,但常温下,苯胺的吸附率也能达到93%;13X分子筛对苯胺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0mg/g,其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Furendlich吸附等温式;饱和了苯胺的分子筛,用质量浓度为20%、温度为60℃的氯化钠溶液洗脱,解吸率近于100%,且解吸后的分子筛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仍能吸附苯胺;说明采13X分子筛处理含苯胺废水,不仅吸附效果好,而且再生能力也强,为实际处理含苯胺废水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丁二酰亚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对苯胺的吸附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去除废水中苯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环境问题. 由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与丁二酰亚胺反应,合成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丁二酰亚胺)树脂(简称丁二酰亚胺树脂),测定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量大于原料树脂.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 利用热力学函数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 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等量吸附焓变在20~30 kJ/mol,推测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同时,通过比较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论证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降解苯胺溶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胺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超声时间、苯胺溶液浓度、pH值、氧化剂H2O2的浓度等因素对其超声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时间越长,苯胺降解率越大;苯胺初始浓度与其降解率基本成线性关系;随着pH值的增大,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少,在pH=7.3附近降解率最高;对于32.23mg/L的苯胺溶液,H2O2的浓度由0增加到1.6mg/mL,降解率从6.02%增加到93%,再增大H2O2的浓度,对其降解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25℃时活性炭自水中吸附苯、苯酚、苯胺、对-氯苯酚、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氯苯胺、硝基苯、对-氨基苯甲酸、对-硝式苯酚、对-硝基苯胺、对硝基苯甲酸的等温线,它们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利用Langmuir参数计算了吸吸标准自由能变化△G^0,计算结果表明,△G^0具有加和性,即化合物的△G^0是组成该化合物各基团贡献之总和,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连接性指数与△G^0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树脂吸附与生物强化相组合的方法处理含有苯胺和硝基苯的混合废水,对苯胺和硝基苯的降解抑制类型、吸附分离条件、生物强化降解过程与树脂性能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与苯胺均对对方的生物降解产生抑制;当进水中苯胺与硝基苯浓度分别为330与44mg/L时,在pH为4且流速为110mL/h条件下,通过装填有10mL吸附树脂NDA-150(7.2g)的吸附柱,吸附出水中硝基苯浓度低于4mg/L;吸附出水中苯胺的浓度保持不变,可通过生物强化而得到降解;吸附过程中约有597mg的硝基苯被树脂所吸附,其中约有224mg可通过生物强化方法得到脱附降解,系统降解硝基苯的容积负荷为315mg/(L·d);在此过程中树脂吸附能力获得部分恢复,其再生程度受到微生物对硝基苯降解能力的限制;70d的重复性实验证明,树脂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改性海泡石除磷剂除磷过程热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改性海泡石对磷的吸附性能,确定了除磷剂用量、温度、含磷废水流量、添加剂等因素对改性海泡石磷吸附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海泡石除磷剂对废水中PO43-离子的吸附容量随除磷剂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去除率随除磷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提高酸改性温度有利于复合除磷剂对磷的吸附;除磷剂的吸附量随海泡石焙烧温度的提高而...  相似文献   

14.
水动力条件对太湖底泥吸附苯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研究法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苯胺在太湖底泥中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对苯胺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胺在太湖底泥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131 mg/g,其吸附行为可以用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描述。采用Lagrange伪一级动力学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沉积物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Lagrange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速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此外,自吸附开始至1 h左右,吸附速率与水动力条件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水动力条件的增大,增加了苯胺与沉积物的接触面积,使其扩散系数相对增大,更有利于沉积物对苯胺的表面吸附。自1 h过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速率基本不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稀盐酸介质中 ,苯胺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 ,其盐与亚硫酸钠、甲醛的反应产物在 - 0 .72V (vs·SCE)左右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波。苯胺浓度在 1 .0 0× 1 0 - 6 ~ 2 .5× 1 0 - 4mol·L- 1 范围与峰电流 (iP’’)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0 .9996。本法可用于废水中微量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中活性X-3B红染料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吸附活性X-3B红染料的速率进行了测定,表明可以划分为高速吸附、减速吸附、缓慢吸附和0(平衡)吸附4个阶段;但各土类在各不同的阶段,其吸附速率差异较大.通过对活性X-3B红染料的土壤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发现其吸附行为与Langmuir方程相吻合;在此基础上的计算表明,该染料在土壤上的最大吸附量为:水稻土>红壤>棕壤>褐土.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论,模拟结果显示:当土壤有机质较低或气温下降,当土壤处于中性状态或水分过多和过少,均能通过减少其吸附量达到降低活性X-3B红染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马妍  王童  周生坤  张美娟  张亚茹  张泽仁  吴翠平 《环境工程》2021,39(10):191-196,156
土壤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源与汇,研究污染物在其中的吸附行为对探明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意义深远。以苯胺为代表性污染物,在综合分析我国12种地带性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探讨苯胺在土壤-水界面分配规律以及该吸附行为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2种地带性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差异明显,其中,黑龙江黑土吸附苯胺能力最强,理论饱和吸附量最大;2)考虑到部分土样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土壤吸附苯胺的等温线;3)12种地带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4)有机质含量对苯胺土-水界面吸附行为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