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孙一平 《环境》2011,(10):13-15
如果发现了补钙确有必要,那么就应将补钙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除了有意识地进行食补和药补外,了解如何选择补钙产品,掌握一些补钙的小窍门,辩明可能存在的误区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赖来展 《环境》1997,(5):6-7
人类依靠饮食而生,又在生存中创造新饮食。随着生命科学、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农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饮食结构千万年以来经历了四次改革之后,又在迈向第五次革命一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方向升华,人类的饮食观念又一次更新。五次饮食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 “熟食”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饮食第一次革命的开始。达尔文主义揭示,人类的始祖  相似文献   

3.
菜菜 《环境》2012,(12):56-58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爱美食更爱天然的“生吃”达人,他们推崇食物生吃所带来的新鲜原味和丰富营养,可是达人们,你们都吃好,吃对了吗甲  相似文献   

4.
春来野蔬香     
王麟 《环境》2004,(5):40-41
春天实在是个让人野心勃发的季节,吃腻了鸳鸯火锅、鸡鸭王八的饮食男女双足踏进春的旷野,厚腻的舌头便不由伸向春的深处寻猎绿色野味。吃野蔬成时尚绝非没来由,古人就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膳食营养需求的西藏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营养安全”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而当前单纯以“粮食”作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只能反映部分承载能力,从膳食营养角度评估更切合其实际土地资源承载状况。以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为基本思路,选取热量和蛋白质为关键参量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测算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评价模型,对2015年西藏自治区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资源承载状况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实现西藏地区居民热量与蛋白质供需平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该区域居民营养需求的变化、机理及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西藏县域尺度下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盈余状态,位于西藏东南部的“一江两河”流域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高,而位于西北部的那曲和阿里等地区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2)根据以当前热量和蛋白质实际消耗量为依据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价结果,农区县、半农半牧区县和牧区县基于蛋白质需求的土地承载力比基于热量需求的承载力分别多8.83%、22.51%和67.78%,其中有13个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以热量指标判断为超载状态,但以蛋白质指标判断却未超载,其原因在于牧区县和农牧区县动物性食物供给比例高,食物蛋白质供给能力相较热量供给能力更强。(3)若按照居民膳食宝塔推荐的人均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标准,农区县、半农半牧区县和牧区县基于热量和蛋白质需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实际营养摄入量下的承载力可分别多承载35.22%和12.5%的人口。评估结果体现了实际消耗和膳食标准情景下以及不同营养指标之间各县域承载力及承载状态的差异,可为通过调整人口结构、膳食结构等措施寻求提升区域人粮平衡水平和居民膳食营养水平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欧召东 《环境》2008,(3):79
生活中,有些食物的搭配组合已经是由来已久,其美妙的口味深受人们喜欢,大家也都觉得这些搭配是顺理成章.但从健康的角度讲.有些食物的组合却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阿根廷与乌拉圭之间纸浆厂争端,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法领域中跨界河流非航行使用争端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判决对国际环境法之发展及国内环境法之完善都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庭岳 《环境》2001,(10):32-33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决定长寿的要素很多,饮食习惯即是一个关键因素。许多年来,科学界提出了饮食规律、营养合理、食物多样等等的科学饮食原则。科学家们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他们早就注意到,世界上存在不少所谓的长寿地区,这些长寿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不仅高出世界人口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出所在国家和周围地区的人群,有些人的寿命甚至创造了人类寿命的记录。长寿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与其他地区人们确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主要鱼类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中线干渠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分别为19186.330,8947.857和1106.002(t/(km2·a)),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1.00~3.71)构成,最高营养级为大型肉食性鱼类鱤(3.71).食物网能量传递主要有两条途径,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者传递的能量相当,但牧食食物链传递效率是碎屑食物链的近两倍.交互营养分析结果表明,捕食者对其饵料生物的影响一般为抑制作用,碎屑生物量的增加对大部分功能组的影响为正效应,小型上层鱼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起抑制作用.从各功能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来看,各功能组间捕食者生态位重叠现象不普遍,重叠指数适中,部分肉食性鱼类的捕食者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1.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发现,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P/R)、总初级生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P/B)、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FML)都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的幼态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差.此外,中线干渠生态系统对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很低,导致过多的营养物质未进入更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进行循环,造成系统能量流动的滞缓.因此,根据生物操纵理论,可通过优化和完善鱼类群落结构,增强对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主要鱼类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中线干渠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分别为19186.330,8947.857和1106.002(t/(km2·a)),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1.00~3.71)构成,最高营养级为大型肉食性鱼类鱤(3.71).食物网能量传递主要有两条途径,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者传递的能量相当,但牧食食物链传递效率是碎屑食物链的近两倍.交互营养分析结果表明,捕食者对其饵料生物的影响一般为抑制作用,碎屑生物量的增加对大部分功能组的影响为正效应,小型上层鱼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起抑制作用.从各功能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来看,各功能组间捕食者生态位重叠现象不普遍,重叠指数适中,部分肉食性鱼类的捕食者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1.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发现,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P/R)、总初级生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P/B)、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FML)都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的幼态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差.此外,中线干渠生态系统对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很低,导致过多的营养物质未进入更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进行循环,造成系统能量流动的滞缓.因此,根据生物操纵理论,可通过优化和完善鱼类群落结构,增强对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营养的意识也大幅度改善。众所周知,人的一生离不开食物营养,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咿呀学语的幼儿到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及成年  相似文献   

12.
城市食物生态足迹的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及饮食需求多样化,城市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探寻城市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论文应用食物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其测算方法,并以北京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了供养北京城市所需要的食物生态足迹变化。研究发现,尽管人均食物生态足迹仍然相对稳定在0.127 hm2左右,但北京食物生态足迹总体增长迅速,已从1993年的1.18×104 km2增加到2010年的2.94×104 km2,达到北京市国土面积的1.79倍,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着北京内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承载力不断降低,北京也会不断将其食物赤字转移到外埠区域,来维持食物生态足迹的供需平衡。因此,北京若要增强自身的食物供给能力,减少食物生态足迹,就需要采取不同于目前的发展策略,加大都市农业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3.
用食物供给量与生产量分别表示食物的可及性与自给率,其差值可表示食物贸易量,以人均每天卡路里为单位进行的折算可以更好地反映膳食营养的变化。从食物贸易视角分析了28年来食物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食物贸易量增加1.5倍;食物总产量增加0.75倍,贸易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加约8个百分点,相当于7.9×108t食物进入国际市场,这成为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因素。(2)28年来,食物可及性与自给率呈上升趋势,全球绝大部分人口已经达到最低2200 kal的营养标准。(3)食物可及性、自给率、贸易量均存在地域差异,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国家是低值地区。(4)总体来看,全球人均每天热量与蛋白质供给量增加。低收入国家增速最快,中等收入国家增速次之,高收入国家增速最慢。但非洲、东南亚等地的一些欠发达国家仍未达到最低的营养标准,全球仍有一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饮食结构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  齐晔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876-1883
从食物消费端入手,研究饮食结构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我国食物消费呈现出动物性食物替代粮食消费的趋势,动物性食物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是植物性食物的7倍以上.1990~2010年人均食物消费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了39%,肉类消费已成为食物消费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且还将持续增长.当我国人均收入达到2010年美国水平时,世界平均肉类消费水平、高肉类消费水平、低肉类消费水平和营养均衡消费水平四种情景下,人均肉类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10年分别增长47.8%、119.9%、4.8%、-29.6%.我国食物消费应当提倡在保障均衡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肉类消费,达到温室气体减排、资源节约、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李丽坤 《环境》2011,(9):60-63
俗话说有披着羊皮的狼,现在有一些垃圾食品也披上了健康食品的外衣,一定要小心鉴别哦!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美食诱惑,有一些是因为它们的味道确实鲜美,还有一些则因为在通常印象中,它们极富营养。其实,我们还真需留个心眼,因为有些食物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对身体有益,过多食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食物浪费问题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国外已有不少国家通过法律加以全面调整。食物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科学技术、行为人主观因素、传统所有权制度固有缺陷等方面。我国食物浪费主要以大众餐饮食物浪费为主,在全社会必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法律氛围。发生餐饮食物浪费的领域主要包括婚宴、"事件性宴聚"、商务宴请、朋友聚餐。我国虽有法律涉及食物浪费问题,但现行规定较为原则、分散,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对食物浪费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是保障粮食安全、履行国际义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升级整合法律规范的需要。应该制定一部专门性法律,将资源社会性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立法,通过直接禁止、税收调整、消费引导等方式综合规制公共主体、公民个人这两类主要行为主体在食物生产、加工和消费各环节的食物浪费行为。立法调整的重点应该是食物和浪费食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实施,使长期以来中国反对食物浪费实现了由道德约束到法制治理的历史性转变。该法律是在当今世界食物浪费现象普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物浪费问题的背景下颁布的,意义重大。这部法律为中国反食物浪费社会实践提供了法律保证,也为全球反食物浪费事业提出了中国答案。《反食品浪费法》具有注重顶层设计、立法过程快捷简明,立法目的鲜明、节约资源融贯始终,法律措施全面、规制责任主体广泛,社会多元共治、凸显节粮治理效能,依法施策、致力于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德法并举、推动节粮意识转为法律约束等显著特点。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反食品浪费法》在实施中,目前仍需解决进一步厘清权责、细化标准体系和加强基础支撑等关键问题,有关部门应着重通过采取建立长效监测评估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体系和加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等措施,规范和指导《反食品浪费法》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其规制和规范全社会各种各样食物浪费行为的作用,有效减少食物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丁莉 《环境》2009,(5):74-76
你重视自己的健康吗?你关注日常的饮食吗?相信不会有人是否定的答案。但你有没有上过食物的当呢?看看下面的文章,或渊尔正被自己以往的经验所欺骗呢。  相似文献   

19.
穗穗 《环境》2011,(10):6-9
在众多的媒体上,补钙的宣传铺天盖地、气势汹汹;而在很多人的内心里,补钙的问题挥之不去、疑虑重重。补还是不补?先慢下定论,且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补钙的利与弊、难和易、必要及可能,希望让您既不用再做补钙的“门外汉”,也不用再让难补的钙只停留在体外,“钙”莫能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0.
节庆期间食物消费是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但目前缺乏对其特征结构的精准刻画。本文利用大学生网络,于2018年春节期间实地入户称重调研,获得连续3天192户1728餐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居民春节期间食物消费与浪费的结构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春节期间,人均食物消费量为541.05 g/(人·餐),浪费量为30.72 g/(人·餐),浪费率为5.68%,高于非节庆时期3个百分点。(2)食物消费多为生鲜食品与平日不会每日购买的“奢侈品”,以蔬菜(21.73%)、肉类(17.77%)、大米(12.45%)、水果(8.39%)和水产类(7.88%)为主。食物浪费结构与食物消费结构相似,以蔬菜(26.20%)、肉类(21.58%)、大米(16.34%)、水产类(11.78%)和酒水(8.43%)为主。(3)春节期间,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食物消费水平差异显著,城乡家庭、不同收入及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食物浪费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和浪费量均高于城市家庭;经济水平高和人口规模小的家庭食物消费和浪费量更高。研究结果定量刻画了中国居民春节期间的食物消费特征,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食物浪费的监测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