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碑林资源以其蕴含的历史沉淀和艺术价值为载体,赋予了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祁阳浯溪碑林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景区开发存在产品开发水平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缺失、联动发展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语溪碑林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景区深度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3.
喀纳斯地区的产业开发与科技发展徐锦峰(新疆环保科研所乌鲁木齐830011)喀纳斯地区位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以布尔津县为中心,包含相邻的哈巴河、福海及阿勒泰等县市,其核心所在的喀纳斯湖,是中国最佳的旅游景区,也是世界罕见的旅游景点,在其东侧的禾本乡美丽山...  相似文献   

4.
以博弈均衡理论为基础,以平顶山市清水河景区为案例,通过对"人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均衡。研究表明,只有顾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和利益最优化,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才是旅游新景区开发的最佳途径,从而为旅游新景区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景区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其集聚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一阶热点区位于省会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②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环鄱阳湖城市群形成以南昌、上饶为核心,九江、景德镇为次核心"U"型带状景区空间格局,其他3个子城市群则分别形成以宜昌、武汉、长沙为中心的环状空间格局。③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和人口驱动,4个子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呈现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为研究核心,从现有国内外旅游景区组织结构分析入手,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国有国营的次国家公园模式,另一种是完全企业化经营,并且提出了两种模式运作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7.
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琅琊山作为著名旅游地,其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着产品单调、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优势,从4个方面给出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以提升景区的形象与品位,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度假休闲旅游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铜山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周边景区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景区的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周边的观光资源依托性强,因此景区开展度假休闲旅游的优势显著。在此基础上,铜山风景区必须突出其沙滩度假游的主题,多元化组合旅游活动,整体性把握全区的景观设计,并将景区划分为7个功能区,确定了每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设想,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景区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虎山景区的民宿在空间上总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呈现"二大核心,多处聚集"的分布模式,其中景区海拔、水系分布、区位交通、景点分布、景观可视性、业态分布、乡村聚落等7个方面是民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龙虎山景区内民宿选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淑娟  王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35-238,258
国内已从宏观尺度研究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有关区域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蓝色经济战略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284处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蓝色经济区不同等级景区在各市区分布折线图得到不同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分析,辅以洛伦茨曲线对结论进一步验证,最终得到蓝色经济区的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不均匀分布特点。采用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和旅游轴线,确立了以青岛为核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苍王峡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旅游观赏价值巨大,科学研究价值极高,拥有世界级罕见的景观单体,具有发展地质旅游的优良资源基础。在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景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突破交通瓶颈;用文化包装,披多彩“衣裳”等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共生视角出发,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广东梅州蕉岭县红色旅游景区与其核心旅游社区在不同共生维度上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位于城区的"红绿结合模式"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在经济共生、社会共生、文化共生方面发展程度最高,达到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条件下的一体化共生;"红土结合模式"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在经济共生、社会共生和心理共生方面发展程度较好,达到非对称性条件下的连续共生;"红古结合模式"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处于偏利共生条件下的间歇共生;"博物馆模式"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程度最低,处于偏利共生条件下的点共生。  相似文献   

13.
旅游网络信息是景区客流量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4A级以上国家公园类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获取并筛选2010—2016年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弹性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指标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呈现波动递减的态势;(2)从景区类别角度对比,风景名胜区关注度数值一直最高,2015年之后森林公园关注度增长速度转为最快;(3)网络关注度空间布局"核心—边缘"结构突出,总体呈现分散式集中的"多核"空间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较小,不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景区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依托,加强景区经营绩效研究是云南省建设旅游强省、加快旅游二次创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客观要求。云南省旅游景区在规模和总体经营绩效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高品质景区数量少、营业收入构成不合理、利润和资产收益率低、债务风险增大、发展能力不足等,因此应强化实施品牌战略和适度多元化战略,创新盈利模式和营销方式,优化景区营收结构,提高科学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降低负债水平,不断提升景区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6.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变化形势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旅游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创建低碳景区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和核心。创建低碳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规划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前置条件。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将低碳理念渗透和贯穿其中,可保证景区从初期就按照低碳景区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景区规划内容体系与低碳景区构建的对应关系,从景区规划的理念、功能分区、景区设施、旅游产品和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景区的低碳化规划要求,从而保证景区从前期开发到后期运营都朝着低碳目标迈进,促进低碳景区的有序创建。  相似文献   

18.
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品牌,取得一流的旅游效益,首先要有国际一流的规划。湖北省要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品位、突出精品,形成整体开发、各展其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旅游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抓紧编制出国际一流的综合开发规划。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景区制定发展规划的经验,聘请国内外第一流的旅游规划专家参与规划的制定;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规划一经审定,就要认真按规划组织…  相似文献   

19.
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地了解景区的管理质量,对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了解景区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立足太白山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当前阻碍太白山旅游发展的四大问题.为了提升太白山整体旅游水平,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将太白山南、北坡相关保护单位与景区联系起来,以"南北统筹,差异开发"为指导思想,探讨在"大太白山"框架之下的旅游整体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大太白山旅游区划分为"两片四区",提出了相应的产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