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并参考有关资料,对甘肃省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农业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折价达14.6亿元,占同期农业生产总值的9.6%。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监测目标与监测指标体系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农业生态监测的最终目标一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对其定义、内涵(环境质量和生态完善性、动植物生产的高质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行性)、可持续农业的一般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论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调查和研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兴山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55-2007年湖北宜昌兴山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湖北兴山香溪河流域水环境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并提出了香溪河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有: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积极推广高产高效生态耕作技术,加强农药化肥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宁波市郊慈镇作为典型,调查分析了铜业乡镇企业对周围农业环境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污染源附近水域水质铜含量为0.009~8.461mg/L,超标率为43.8%,锌为0.02~5.92mg/L,超标率为37.5%。土壤中铜的含量为33.1~326.2mg/kg,超标率为72.2%。粮食中铜含量为2.19~24.20mg/kg,超标率为37.5%。  相似文献   

6.
金化(集团)公司的化肥废水含有硫、硅、钾、磷和大量氨,同时含有氟和石油类等污染物.若能将其中的合成氨废水、磷肥和磷二铵废水分离并加以处理,除去有毒有害物质后用于农业灌溉,既解决了化肥废水的污染问题,又能使化肥废水资源化,一举两得.此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石膏的特性和国内外脱硫石膏的利用现状.结合上海实际,对烟气脱硫石膏在建筑建材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烟气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并能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烟气脱硫石膏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15个地市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等6种有代表性的典型农业生产区域的土壤进行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检测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为研究区,利用现有的平原感潮河网区水量模型、面源污染负荷统计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估算研究区2010年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并进行负荷削减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COD、氨氮(NH3-N)90%保证率(2004年)下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7.76万t,0.37万t;xCN2010年污染物入河量,COD、NH3-N的最大年负荷分别为1.99万t,0.28万t。在研究区涉及的各县市中,海安、姜堰、东台是负荷削减的重点区域;对于不同的污染源,城镇生活点源和农业面源是研究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影响较大的污染源调查采样,分析了该地区所采602组水样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无机污染较严重,基本形成面状污染,地下水超标率高达83.4%,超标率最高为碘化物。有机污染物检出率34.2%,主要包括二氯甲烷、萘和1,2-二氯乙烷等,以点状分布为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大气降水、污水灌溉、农业施肥以及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环境监测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目前农业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和实际工作状况。指出了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法律依据不足,环保与农业部门职能交叉、责权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对全国农业环境监测的立法思路,以及农业环境监测作为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尽早为农业环境监测立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我国农村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了农业面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隐患,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提高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面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文章通过分析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湛江市自然地理、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湛江市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铮  王琳  田芳 《干旱环境监测》2014,28(4):149-153
为了锯镇江地区土壤中重金属Cu和Ph的污染状况与空间分布,对镇江地区表层土壤中的Cu和Pb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表明,镇江地区表层土壤中cu的含量为19.2~273mg/kg,Pb的含量为20.6~3846mg/kg。与全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对cu和Pb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得出,镇江地区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农业面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表现出来,是仅次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降雨后在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成为我国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分析了南昌市区非点源特征,探讨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便为该地区城市非点源污染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农业生态环境状态和农业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涵盖指标层、因素层、项目层及目标层的4层次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得出2001-2010年张掖市甘州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安全决策优属度较小,农业生态安全总体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处于不断的恶化当中,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东亚地区选取5个大气本底观测站1994年以来观测的 CO2监测资料,分析了各站大气 CO2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 CO2主要人为源的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5个本底站大气 CO2年均值均呈明显升高趋势,2010年较1994年增长幅度为8.4%~9.0%;在北半球国家,CO2月均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值多出现在冬春等寒冷季节,低值多出现在夏季。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量、增加森林覆盖率及农业覆盖率将对大气中 CO2有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在农业旱情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农业旱情遥感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无人机技术、农业地面传感网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及农业专业模型与遥感技术的耦合遥感技术应用是今后旱情定量遥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5—2021年我国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特征;选取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相关参数,与农村地表水中主要超标因子的超标比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2020年为基准年,对全国31个行政区,涵盖农村地表水水质状况、农业农村活动水平和污染压力、环境容量3个方面的9个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表水的变化趋势、季节特点和主要超标因子等表现出明显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乡村人口、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等参数与主要超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9);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行政区划分为7种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提出,应根据不同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行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广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塔城盆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农业的基本特点,对塔城盆地适于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区位优势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要充分利用现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