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店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杂,因而属于地慢上隆-构造岩浆活化分异-深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背科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右江盆地是一个较典型的反转盆地。对右江盆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典型分析,识别出中三叠统有两种层控金矿类型,即盆缘和槽缘改造型。较优的含金建造和印支-燕山期右江盆地反转诱发盆地(含烃)卤水自南向北的区域性流体活动,是导致金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速的找矿方法,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研究中的应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不系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岩矿化学组成,提出了反映与金矿有关的蚀变信息的地球化学因子;在分析岩矿光谱特征和模拟TM波段反射率的基础上,研究了TM波段反射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在分析反映蚀变信息TM波段比值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比值因子与地球化学因子的定量关系;在分析基础上,成功地从TM图象数据中提取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信息;在MSS图象线性体目视解译基础上,定量分…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主要形成机理,认为在影响金沉淀的因素中,金与流化物(主要是黄铁矿)的共沉淀是导致金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西秦岭南亚带是我国“硅灰泥岩”型铀矿的重要成矿区,近年来又在该区太阳顶群中发现了微细粒浸染状金矿,不管是铀矿还是金矿,它们的主要赋存岩石都是硅质岩。为了探讨金铀成矿规律,有必要对硅质岩进行岩石学及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又叫卡林型金矿床,是世界重要金矿类型之一。该类矿床普遍含有一套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围岩蚀变,赋矿地层有机碳含量高。本研究以我国著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寨金矿为例,对该类矿床进行了实验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研究,获得以下认识与结论:(1)实验测定了Au0在80℃、大气氧逸度和水饱和蒸气压下,不同浓度[(100~250)×10-6]纯甘氨酸(Glycine)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为亿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7.0~153.5)×10-9];热力学标定结果显示配合物形式为(G代表脱质子后的甘氨酸),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富水金矿带区域地质、金矿带地层、构造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属中、低温渗滤热卤水型金矿-卡林型金矿,金为微细粒浸染型金,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作者根据本区金矿体的分布及赋存情况,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分布,对金矿带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云南木利锑矿床是我国第2大锑矿床,位于滇东南成矿区的中部。先后曾有许多地质单位对该矿床进行过研究,近期又发现有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化,团此该区成为有色系统寻找金锑矿的重点靶区。笔者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微机,将成矿建造与控矿构造结合起来,探讨了矿区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从而为矿区的成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1矿区构造体系的划分及其形成生长发展史由于木利矿区位于广南一新手一晒干河东西构造带、滇东南旋扭构造体系及滇东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交汇处,因…  相似文献   

9.
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蚀变岩的光谱信息与地球化学因子的关系出发,探讨了TM波段数据反映蚀变岩成分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M波段比值不仅能反映蚀变岩成分,而且还能降低波段之间的相关性。采用TM卫星数据经图像处理的办法,可直接提取出与金矿有关的褐铁矿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地植物异常的遥感信息。对经过研究圈定的几个异常取样进行测金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金矿化,最高品位达8.98g/t。  相似文献   

10.
江西大吉山钨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吉山钨矿床处于赣南加里东褶皱区九连山断隆西南端。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稀土、铌钽和钨的富集成矿,与岩浆的演化多次侵入直接相关。该矿床矿化以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化与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主。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时空关系、组分上的继承和演化,体现了该矿床在成因上为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形成的复合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11.
微细粒金矿石是一种难处理的金矿石。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金矿资源,本研究对某微细粒金矿石的提金工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最佳工艺流程,为建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在岩、矿中很少以明金形式出现,通常呈粒度小于0.2mm微细粒浸染状态存在,不但肉眼辨别不了,而且用矿相显微镜也难以观察。一般要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解其分布状态,但因该方法灵敏度低,且仅能作微区分析,往往不能满足科研和生产需要。而在中子活化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放射性照相技术,可以高度灵敏(10-12%~10-13%)地查明做细粒浸染型金的宏观分布特征,如果与电子探针联合,还可获得高分辨率(1.5μm)。1基本原理中子活化一放射性照相的依据是,金被中子活化后产生的V射线使x光胶片(或其它感光材料)感光。自然界中唯一存…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库兹涅茨克山、外贝加尔、东萨彦岭等地的花岗岩类碱性交代岩中的金矿化,揭示出碱性交代岩中新的金矿化类型的特征。这类金矿化产于地壳的造山构造和活化构造中,赋存于花岗岩类石英-钠长石化带,与流体钠-氯或钠-氯-氟专属性的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矿化看作是同一碱质交代作用的最后阶段。矿化以细脉浸染型的金和稀有金属矿化为主。较富的金矿化分布于交代作用带钠长石和硅化的最强地段。在成矿研究中应着重注意这类交代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 ,卡林型金矿曾被当作典型层控矿床。但近年来在美国卡林型金矿带的一系列找矿新进展说明 ,地层对于成矿的意义不如构造和深源的成矿流体。对于第三纪热点活动、岩浆作用及卡林型金矿形成之间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为卡林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滇黔桂、陕甘川等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在许多方面可与美国卡林型金矿对比 ,在找矿方面也应打破单一沿层找矿的旧框框 ,开拓新思路 ,注意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及有岩浆或深源热液活动的部位找矿。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地区是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分布区之一。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川西北拗陷区的边部,海相细碎屑岩建造和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是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主要赋矿岩系,矿化明显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低温蚀变为主,其矿物、元素组合仓显示出低温成矿特征,由于区域热动力条件不同,各矿床之间在物质组成方面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高 ;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 ;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 ,少见三水铝石 ,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 ,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相似文献   

17.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属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低流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侏罗系上统金沟岭组火山岩为其主要矿源层,矿体受火山机构的断裂、裂隙和次火山岩脉内外接触带控制。碱长花岗岩侵入金沟岭组底部,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热源。成矿作用主要在低压、中性介质和弱氧化、超浅成条件下进行。金矿一般富集于矿体上部;矿体转弯、膨大处及分支复合处;强冰长石绢云母硅化蚀变岩中;含细粒黄铁矿的方解石石英脉;辉银矿集中地段。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霍山县东溪-南关岭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溪-南关岭金矿为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产于磨子潭-晓天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容矿围岩为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矿化和蚀变受桐柏-桐城深大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带控制。该金矿发育陡倾斜的脉状矿体和缓倾斜的似层状矿体,成因类型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火山岩盆地之下的变质基底可能起到了初始矿源层作用,桐柏-桐城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破碎带为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早白垩世强烈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动力源和部分矿源。参照国内外类似金矿的特征,认为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可能隐伏着与石英正长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化,晓天火山盆地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辽东地区金矿成因类型、金矿化集中区及成矿地质条件,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并指出在辽东隆起区内太古字和无古字变质地层、深断裂或大断裂带、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质类岩石三者共存(三体一位)于一个地区,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