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特征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2006年10~11月太湖全湖不同区域光学属性的测量数据,就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Kd)特征、各影响因子对Kd的贡献率以及Kd对太湖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漫衰减系数Kd以571 nm为分界点,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 nm)主要呈现2种变化趋势.第1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随着波长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衰减,第2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表现为波动形式;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是漫衰减系数第一贡献者,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处于第二贡献者地位,而黄质吸收系数的贡献率相对最小;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决定了太湖水生态系统中的光生态因子,Kd形成的“水体窗口”影响了太湖水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形成,并为太湖“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出现提供了水下光场依据.  相似文献   

2.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对膨润土吸附萘的增强效应及机理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研究了溴化十四烷基吡啶(MPB)对膨润土吸附萘的增强效应、机理及影响因素,试图为有机膨润土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MPB能显著增强膨润土对萘的吸附作用,增强效应及机理与MPB浓度有关.当MPB平衡浓度(X)在0~1/10CMC之间,MPB几乎全部被膨润土吸附,对萘产生分配作用,其表观分配系数(Kd*)随MPB加入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当X在1/10CMC~ICMC之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及其单体的增溶作用,Kd*值则缓慢减小;当X大于1CMC,由于增加的表面活性剂主要起胶束增溶作用,Kd*值则急剧减小.引入了标化表观分配系数(Koc*)探讨萘在表面活性剂-膨润土-水体系中的吸附机理,其倒数(1/Koc*)与X呈线性关系;由线性斜率和截距可求得KocKmnKmc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苏州古城区内不同污染状况的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苏州古城区内景观河道水体总体上表现为氮、磷营养盐污染.水体中的DOM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自源类色氨酸C1(λEx/λEm=235(290) nm/349 nm)、陆源类腐殖质C2(λEx/λEm=250(315) nm/403 nm)、类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混合物C3(λEx/λEm=230(275) nm/319 nm)和UVA类腐殖质C4(λEx/λEm=240(350) nm/459 nm).相关性分析表明各个组分之间具有同源性,荧光组分与氮类营养盐和叶绿素a (Chl a)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DOM与氮营养盐迁移转化、藻类活动有关.景观河道DOM中类蛋白类物质含量最多,类蛋白类物质的总荧光强度比例为66.36%~76.84%,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比例为23.15%~34.74%.在4种污染类型水体中,组分C1和C4含量没有明显差距,组分C2和C3含量差距较大,有机主导型水体中C2含量最大,无机主导型水体C3含量最大.同时分析了水体中DOM的荧光指标和吸收光谱指标,发现各种表观污染类型水体中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均较大,且腐殖化指数HIX小于3.5,腐殖化程度弱,主要为内源;有机主导型水体中吸收系数a254最大,芳香性最强.各种类型水体中吸收系数比值E2/E3均小于3.5,E2/E4较大,光谱斜率比值SR大于1,DOM相对分子量较小,河道水体DOM的来源中内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MBR污水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动力学参数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缺乏可靠的污泥动力学设计参数是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某座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际规模MBR工程的好氧活性污泥为对象,采用耗氧速率表征方法,测定计算得到以下动力学参数值:异养菌产率系数YH=0.693、自养菌产率系数YA=0.263、异养菌衰减系数KdH=0.108 d-1、自养菌衰减系数KdA=0.089 d-1、COD最大比去除速率vmS=1.94 mg·(mg·d)-1、COD去除半饱和常数KS=34.6 mg·L-1、氨氮最大比去除速率vmN=0.18 mg·(mg·d)-1、氨氮去除半饱和常数KN=1.06 mg·L-1.以上结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CAS)中污泥的文献报道值相比,YHKdH较高,而vmSvmN较低.MBR的高污泥浓度条件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体是重要的活性碳(C)汇和温室气体潜在排放源.为查明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水系夏秋季水体溶存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年7~11月进行水样采集,采用水-气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溶存CO2浓度[cobs(CO2)]和CH4浓度[cobs(CH4)],同步测定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水体cobs(CO2)和cobs(CH4)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南苕溪水体cobs(CO2)及其饱和度[R(CO2)]和cobs(CH4)及其饱和度[R(CH4)]的均值分别为(505.47±16.99)μg·L-1、(256.31±8.32)%和(1.88±0.09)μg·L-1、(5218.74±264.30)%;所有观测点位R(CO2)和R(CH4)均大于100%,表明南苕溪水体为CO2和CH4的潜在释放源.农业区水体cobs(CO2)最高、居民点区次之、森林区最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间差异显著;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显著高于农业区与森林区.水体cobs(CO2)、R(CO2)、cobs(CH4)和R(CH4)均与氧化还原电位(ORP)负相关(P<0.01),与电导率(EC)正相关(P<0.01).叶绿素a(Chl-a)、硝态氮(NO3--N)、总氮(TN)浓度和EC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区和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氮污染物浓度还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并产生更活跃的呼吸作用,最终使两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较高.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4+-N)浓度及水温(WT)是导致该类型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降雨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和cobs(CH4)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雨后农业区水体氮污染物浓度增大和居民点区水体DOC浓度增加分别是造成农业区水体cobs(CO2)和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纪阳  薛爽  张营  刘强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5):1930-1939
以Suwannee River NOM(SRNOM)和Upper Mississippi River NOM(UMRNOM)两种水源溶解性有机质(DOM)为代表,利用500W高压氙灯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进行室内光解实验.考察了冻融前后两种DOM在不同pH条件下的光谱特性参数及其与苊的结合常数(KDOC),同时通过苊的表观光解速率常数(KOBS)研究冰相与水相中不同pH条件下DOM对苊的光解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冰相还是水相中,苊都可以直接进行光降解,同时两种DOM均能促进苊的光解.在水相中,随着pH的升高,两种DOM的SUVA254E2/E3a254a350与苊的KOBS均有上升,而KDOC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时KOBSKDOCa350及SUVA254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冰相中,KOBSKDOC随pH的变化趋势与水相一致,但SUVA254E2/E3a254a350没有明显变化趋势.KOBSKDOC相比于水相也有明显下降.此外.冰相中的KOBS仅与KDOC存在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参数均无相关性,这也说明冰中的光化学反应可能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沉水植物茎、叶附着生物膜对再生水构建水环境的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再生水水质及沉水植物种类对附着生物膜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选取再生水构建的水环境中不同种类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附着生物膜及周围环境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在水环境中得到了20%~35%的吸收利用,下游水体中COD、浊度和色度呈现升高趋势.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中细菌群落与周围环境(土壤、底泥和水体)及再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细菌群落存在差异:在群落多样性上,其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低于土壤和底泥中细菌但高于水中浮游细菌;在群落结构上,其优势菌属及对应相对丰度与其它样本不同,主要优势菌属有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别占比7%~40%.沉水植物种类和再生水水质(BOD5、TN、NH4+-N和TP)均会影响植物附着细菌群落,但水质对附着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植物种类,且水质也会影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氮磷浓度较高区域氮循环与磷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为揭示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特征和优选沉水植物种植种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不同类型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飞速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表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地表水体水质变化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城市景观维护及城市热点区域碳循环过程.通过2020年6月采集长春市各类水体(城市河流、公园湖泊及水库)共50个样品,结合光谱吸收及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分析了各类水体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学特性、组成特征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河流DOC浓度显著高于水库水体(t-test,P<0.05).城市河流水体的CDOM吸收系数a254均值显著大于公园湖泊和水库(t-test,P<0.05),表明城市河流水体中CDOM浓度最高.CDOM光谱吸收斜率S275-295与光谱吸收斜率比SR均值均表现为公园湖泊>水库>城市河流(t-test,P<0.001).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得到3个荧光组分,陆源类腐殖酸C1(Ex=260 nm,Em=452 nm)、微生物作用类腐殖酸C2(Ex=245/290 nm,Em=388 nm)和类色氨酸C3(Ex=275 nm,Em=340 nm).城市河流水体各组分荧光强度均值均显著高于公园湖泊与水库(t-test,P<0.005),水库水体陆源类腐殖酸C1荧光强度均值显著高于微生物作用类腐殖酸C2和类色氨酸C3(t-test,P<0.005),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对长春市城市水体,尤其是城市河道中有机碳贡献较大,且该部分有机质中微生物降解潜力强的类蛋白组分贡献率高.因此,应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管控以有效保障长春市城市水体经济、环境与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深入揭示透水/不透水下垫面格局特征(组成、位置和比例等)对城市地块汇水单元地表径流及污染产生能力的影响,对减轻城市内涝及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透水/不透水下垫面格局特征与地表径流总量(Q)、溶解态污染物累积负荷(Ld)和颗粒态污染物累积负荷(L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表征破碎度的斑块密度(PD)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分别与QLd呈正、负相关,PD与Ld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5,以COD计),LPI与Ld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以COD计);②表征复杂度的景观形状指数(LSI)和平均斑块形状(MSI)分别与QLp呈正、负相关性,LSI与Lp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5,以TP计),MSI与Lp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P<0.01,以TP计);③表征聚散度的内聚力指数(COHESION)和分散指数(SPLIT)分别与QLd呈负、正相关性,COHESION与Ld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5,以COD计),SPLIT与Ld呈显著正相关(r=0.6,P<0.05,以COD计);④在城市小尺度透水面格局规划上,适量减少细小规则斑块的散乱分布,增加较大的不规则斑块或斑块群,对有效调控地表径流及污染有积极影响.通过透水/不透水面的破碎度、复杂度和聚散度与汇水区单元径流产生和污染输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从格局特征(面积、距离和形状等)考虑合理配置LID设施调控径流污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厌氧与缺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曾庆玲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81-1986
雌二醇浓度为500~10 000 ng/L,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10、20、30℃不同温度下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分配系数Kd.结果表明,厌氧与缺氧失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都在30 min以内达到平衡;pH值在6~9范围内对吸附没有影响,pH大于9时随着pH值增加吸附量减少;两者在不同温度下对雌二醇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都呈线性吸附,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厌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29.2(10℃)>534.9(20℃)>405.6(30℃),缺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01.2(10℃)>491.3(20℃)>360.1(30℃).另外,研究了厌氧与缺氧活性污泥的吸附等温线与分配系数,厌氧活性污泥的Kd大于缺氧活性污泥.厌氧(缺氧)活性污泥与灭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未出现明显差别,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强于缺氧污泥.  相似文献   

11.
张毅博  张运林  査勇  施坤  周永强  刘明亮 《环境科学》2015,36(12):4420-4429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指可以被植物利用并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其进入湖水后受光学组分(悬浮颗粒、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发生衰减,对湖泊生物的密度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基于Landsat 8影像数据的较为清洁的新安江水库PAR漫衰减系数的遥感估算模型,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的第二、三和第八波段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模型决定系数为0.87.利用独立样本对构建的模型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为9.16%,均方根误差为0.06 m~(-1),由此可见利用Landsat 8数据的3个波段,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较清洁水体的PAR漫射衰减系数.基于14景Landsat 8影像发现,新安江水库PAR漫射衰减系数季节差异性明显,秋季(9~11月)和夏季(6~8月)PAR漫射衰减系数较高,分别为(0.82±0.60)m~(-1)和(0.77±0.41)m~(-1),而冬季(12~次年2月)和春季(3~5月)PAR漫射衰减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0.56±0.50)m~(-1)和(0.40±0.45)m~(-1).新安江水库PAR漫射衰减系数空间差异性显著,全湖PAR漫射衰减系数变化范围为(0.002~13.86)m~(-1),均值为(0.64±0.49)m~(-1).漫射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季节性降雨和浮游植物季节性生长引起,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外源河流输入和部分水域采砂过程导致悬浮物浓度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2.
以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模拟试验,比较在相同水位变化幅度下不同高水位持续胁迫水平(分别以T0、T1、T2、T3表示恒静止、持续4 d、持续8 d和持续12 d)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植株伸长、具体形态指标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同步分析滆湖大洪港内两处风浪差异区(湖岸区M1和湖心区M2)两种沉水植物相应的适应性和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狐尾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适应性,T0时任意两处的两种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均最大;在风浪扰动较小区域(M2),持续高水位减弱了两种植物的伸长和生长(p0.01),并显著限制其在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茎干横向的分支(p0.05).在风浪扰动较大区域(M1),持续高水位对两种沉水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形态变化,并显著降低各梯度下其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p0.05),但M1处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能力均显著大于M2处.狐尾藻对风浪扰动和长时间水位胁迫能表现出更强抗弱光性和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持续高水位胁迫下(小于8 d)两种沉水植物对一定程度水动力仍有较好的形态和生长适应性,对特定水文波动特征进行合理应对以保持沉水植物活力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种群特征对水深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浅水湖泊中两种常见沉水植物上的附着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测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原位实验条件下水深(分别以T1、T2、T3、T4代表0.6、1.2、1.8和2.4 m)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附着藻类和附着细菌种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种群特征与水深和生物种类有关,试验组中所有水深梯度下的狐尾藻附着生物群落的自养指数(AI)均大于马来眼子菜,且试验组中较小水深0.6~1.2 m的AI值较高,较大水深1.8~2.4 m的AI值较低.两种沉水植物表面附着藻类组成随水深变化差异显著(p0.05),绿藻门和硅藻门仍占种群绝对优势;附着细菌种群随水深梯度的变化差异也显著(p0.05),但主要包括有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等优势菌群,同种沉水植物或相似水层深度间的附着细菌组成和丰度有较高的相似性,并且试验组中较小水深0.6~1.2 m中拥有更多特有的细菌种类.研究发现,相同水深时狐尾藻附着藻类的多样性大于马来眼子菜,而马来眼子菜附着细菌多样性大于狐尾藻,且位于中等水深1.2~1.8 m时两种沉水植物附着藻类和附着细菌的多样性往往最高.通过水深对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种群特征影响的研究,可为揭示沉水植物表面微生态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市沙河水库目前水体自净能力弱、水质较差等问题,研究以大型溞-沉水植物组合系统为核心的库区水体与底泥净化方法.通过前期投放大型溞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提供先决条件,然后利用3种沉水植物(即金鱼藻、狐尾藻和黑藻=1:1:1)去除湖库污染水体中污染物,本文重点考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组合系统对沙河水库水体、底泥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分别为30%和50%时,3种植物均长势良好,而在种植密度为80%时,金鱼藻和狐尾藻生长受到胁迫,但黑藻仍能继续增长,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当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50%时,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系统稳定后COD、TN、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4%、42.8%、66.0%、46.4%和85.9%.底泥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5.8%、33.3%和19.6%.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  岳春雷  张华  李贺鹏  杨乐  王珺 《环境科学》2019,40(11):4962-4970
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这8种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沉水植物关联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植株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增效作用,植物吸收富集作用去除率较低.其中密刺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 58%和96. 81%.伊乐藻、金鱼藻对水中氮磷自身吸收能力高于其他组,密刺苦草和苦草的植物增效的净化能力最强.经分析,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可能是因为植物关联的细菌大多具有降解作用.根瘤菌目(Rhizobi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的细菌可能是引起密刺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的细菌可能是引起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6.
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5种乡土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的含水率差异较小,变化范围为89.8%~92.0%,但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范围(干重计)为1.52~12.92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轮叶黑藻是最低的微齿眼子菜的8.5倍.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植株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6.54~34.44 g·kg~(-1)和2.54~4.01g·kg~(-1),其中金鱼藻的植株氮、磷含量相对偏高.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3.8%~83.1%和49.2%~70.8%,均显著高于CK处理的39.9%和36.9%,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CK.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与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4(P0.01)和0.996(P0.01).不同沉水植物氮、磷直接吸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5%~13.3%和2.2%~13.2%,扣除水体自身自净能力后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2.5%~29.9%和10.1%~20.6%,表明水质净化氮、磷去除过程中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要大于直接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藻与金鱼藻自然衰亡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在自然衰亡状态下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与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营养盐释放规律,采用人工模拟的方式,于黑藻和金鱼藻进入衰亡期时,采用塑料薄膜捆扎植物根部的方式,阻隔水和底泥界面之间的物质交换,避免底泥释放对水营养盐的影响;同时,监测水中环境因子和营养盐的动态变化,分析营养盐的释放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黑藻和金鱼藻两种沉水植物在模拟自然状态下分解速率和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Olson指数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11、0.010 d-1.②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峰值在试验的第40~50天.水中磷形态以DTP(溶解性总磷)和SRP(溶解性活性磷)为主,氮形态以DTN(溶解性总氮)和NO3--N为主.由于SRP、NO3--N分别是DTP、DTN的组分之一,因此黑藻和金鱼藻在衰亡期向水中释放的氮、磷形态主要为NO3--N和SRP.③环境因子pH、DO、ORP(氧化还原电位)均呈不同程度的先降后升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鱼藻和黑藻环境因子主成分Fj和Fh、生物量剩余百分比分别与两植物组营养盐第一主成分之间二次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因此通过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可建立二者之间的函数方程.研究显示,黑藻和金鱼藻两种沉水植物自然分解速率基本一致,衰亡期间向水中主要释放NO3--N和SRP,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呈单峰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建立环境因子和营养盐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进军  郑翀  郑少奎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9-2035
以无植物空白系统为对照,通过批量盆栽试验探讨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不同类型水生植被(苦草(沉水植物)、水葫芦(浮水植物)、芦苇(挺水植物))的引人对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物去除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了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好氧塘-水葫芦湿地一苦草湿地),并通过示范工程探讨了富营养河流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批量盆栽试验中,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芦苇的引入显著增加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1.5倍),而水葫芦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80%和30%);3种水生植物的引入均显著促进了CODcr、TN、NH 4-N的去除(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其中水葫芦系统具有最好的CODcr和TN去除效果(起始CODcr和TN水平分别为35.8 mg·L-1和6.86 mg˙L-1时,去除率分别为58.91%、76.67%),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地促进了水体中氧化态氮的形成与积累.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原位净化研究表明,水力负荷为6.2cm.d-1时,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净化效果较好,水力负荷过高会影响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sorption and phase distribution of 20% ethanol and butanol blended gasoline (E20 and B20) vapours have been examined in soils with varying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water contents via laboratory microcosm experiments. The presence of 20% alcohol reduced the sorption of gasoline compounds by soil as well as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unds to soil solids. This effect was greater for ethanol than butanol. Compared with the sorption coefficient (Kd) of unblended gasoline compounds, the Kd of E20 gasoline compounds decreased by 54% for pentane, 54% for methylcyclopentane (MCP) and 63% for benzene, while the Kd of B20 gasoline compounds decreased by 39% for pentane, 38% for MCP and 49% for benzene, The retardation factor (R) of E20 gasoline compounds decreased by 53% for pentane, 53% for MCP and 48% for benzene, while the R of B20 gasoline compounds decreased by 39% for pentane, 37% for MCP and 38% for benzene. For all SOM and water contents tested, the Kd and R of all gasoline compounds were in the order of unblended gasoline 〉 B20 〉 E20, 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high ethanol volume in gasolin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could put the groundwater at greater risk of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