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前提是水质安全保障.城市污水中近年来不断检出新兴微量有机污染物(trace organic contaminants,TOrCs),如抗生素、全氟化合物、雌激素等,是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针对城市污水再生深度处理需明确新兴TOrCs控制目标和处理技术的需求,系统比较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再生水利用先行国家和地区在TOrCs控制目标、指南、规范、技术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展.结果表明,由于TOrCs浓度低且种类多,TOrCs被分为高风险TOrCs和指示性TOrCs.美国加州地区和澳大利亚根据风险水平和检出水平分别提出了高风险TOrCs和指示性TOrCs种类清单和浓度限值,然而该清单中的TOrCs种类和浓度限值尚未列入强制标准或规范.针对再生水TOrCs风险控制需求,瑞士、美国加州等提出了多级屏障再生水处理工艺.瑞士提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对卡马西平等药品类TOrCs去除率应大于80%,美国加州规定补充饮用水源的再生水深度处理应去除69%以上的1,4-二恶烷.此外,TOrCs控制高度依赖重源头控污(工业废水阻断)、单元协同、在线监控反馈与实时优化等全流程安全保障措施.随着我国再生水用量持续增加,用途不断拓展,亟需制定针对性强、现实可行的TOrCs控制指南和规范,包括明确高风险和指示性TOrCs,推动多级屏障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以TOrCs去除率为深度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多级A/O工艺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宜兴市某城市污水厂多级A/O工艺的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工艺对宜兴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多级A/O单元对COD、NH_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7.0)%、(93.7±1.5)%、(65.3±7.9)%、(60.0±18.7)%,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对各常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起到了绝对主导作用;对污水中的烷烃、卤代烃、醇类去除效果较好,对污水中主要含有的荧光物质(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去除效果不理想;对污水中SOS/umu遗传毒性的去除率为82.8%.多级A/O工艺处理宜兴城市污水的主要问题是有机负荷低、单点进水和碳源单点投加效果不理想,以致后段A/O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强化去除优势,建议改为多点进水,调整碳源投加点.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污水厂运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提高该污水厂的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干扰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水体中微量的浓度即可对野生动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两类主要内分泌干扰物(即类固醇雌激素和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它们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浓度水平以及相应的去除效率,并探讨了不同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操作条件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此外,通...  相似文献   

4.
黄村污水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介绍了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及工艺技术特点。近十年的长期运行结果显示:Orbal氧化沟工艺运行稳定且出水效果良好,对有机污染物BOD5、COD及SS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同时指出现存问题并对今后升级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比较处理性能并分析废水水质对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降解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并去除COD,其深度处理COD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之比分别为0.77和1.02,同时明显提高可生化性并降低生物毒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制药废水中存在较多难降解复杂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臭氧化降解难度较大,因而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性能不及制革废水.废水中无机阴离子不利于臭氧气液传质和分解以及·OH产生,进而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反应效率以及可生化性改善,降低阴离子浓度有助于提高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s,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生活用品的使用和排放。这些物质具有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效去除。本文探讨解决这一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问题,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大,对于印染废水中典型毒害物质的控制日趋严格,且生物毒性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以掌握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污染物去除特性和毒性转化机制为目标,解析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其在典型处理工艺中的变化.结果发现,典型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好,出水COD、苯胺浓度、色度分别为46 mg·L~(-1)、0.86 mg·L~(-1)、6倍,去除效率分别为78%、95%、86%;但对急性毒性的控制不足,尤其是有机组分的急性毒性控制不足.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生物曝气处理是控制典型污染物的主要阶段,对COD、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达60%、23%、50%,对生物毒性的去除率为48%.氯氧化和混凝沉淀是保障印染废水中苯胺类有毒物质和色度达到排放标准的重要深度处理阶段,对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95%;然而,深度处理却会引发印染废水急性毒性急剧升高,升高比例达150%.印染废水中的急性毒性组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生物曝气主要去除有机组分毒性;氯化深度处理会增加有机组分毒性和无机组分毒性,其中,无机组分毒性可通过还原脱氯削减,但有机组分毒性控制需综合考虑前处理阶段提质增效或实施氯氧化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8.
庄桂嘉  刘立凡  黄潇  高静思  朱佳 《环境工程》2022,40(12):128-133
为提高电镀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探讨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膜耦合工艺的有机物去除和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AAO-生物膜工艺处理电镀难降解有机废水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稳定在89%左右;脱氮主要途径是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60 d运行中系统脱氮率达到70%~80%;难降解有机物影响NH4+-N和COD的去除效率,且存在时间差距,在其影响下,NH4+-N的变化稍滞后于COD。AAO-生物膜工艺的除磷效果经50 d运行后趋于稳定,出水TP浓度低于1 mg/L,去除率>65%,除磷主要依靠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学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日益增多,其新型适用的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就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而言,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彻底矿化降解污染物、处理费用低、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点,但对浓度高、毒性大及疏水性强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受到限制。近期发展的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two-phase partitioning bioreactor,即TPPB)法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中显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综述了TPPB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TPPB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大量生产及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废水、饮用水等环境中被不断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氯代吡啶类农药残留及其高效去除与转化技术,是水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结构上看,碳氯键断裂是实现氯代吡啶类化合物降解的关键所在。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此类污染物的去除转化技术,从污染物吸附、高级氧化处理、催化氢化及耦合联用技术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污染物去除转化的关键因素、相关工艺作用机制及现存技术挑战。在现有技术中,吸附法仍面临新型吸附材料研发、吸附剂再生等问题;高级氧化技术污染物矿化率高,但氧化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催化氢化法定向选择催化降解污染物,但存在污染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生物处理技术经济有效,但对污染物的去除转化率仍有待提高。研究表明:由于氯代吡啶类污染物的难降解特性及各工艺的局限性,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污染物矿化,多种处理方法联用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可行策略。开展环境中氯代吡啶类污染物的转化技术与机制研究,可为实现风险性污染物高效脱毒、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橡胶促进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种橡胶促进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按特征因子的不同进行分质处理。其中,高盐废水采用蒸发的方法进行脱盐预处理;高浓度废水采用微电解_Fenton氧化-絮凝沉淀法进行预处理;难处理废水进行预处理后,与中低浓度废水混合后进入生物处理,生物处理采用水解酸化、ABR、氧化沟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温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的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酚类及其衍生物等高毒性、难降解有机物。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某煤焦油加工项目煤焦油废水的水质分析,提出了将全厂的废水分为高浓度、低浓度和生活污水分别进行处理的工艺技术方案,采用物理+生化+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处理煤焦油废水后全部回用于循环水补水,以期最终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并通过探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可以看出:与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确是一种比一般微生物处理法更为有效地废水处理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该技术的研究前景:虽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氨氮废水排放导致的点源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低浓度氨氮废水和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折点加氯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生物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膜一SBR法等。同时,讨论了上述方法在不同浓度氨氮废水中的应用条件与效果,并对今后氨氮废水处理方向做出了展望。对了解和掌握高、低不同浓度氨氮废水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铁炭微电解法处理黄连素废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素废水成分复杂,COD高且难降解,废水可生化性差,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沈阳某制药总厂黄连素废水采用深井曝气工艺处理。该方法存在需要大量清水稀释、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不佳等缺点。内电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炭组分构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充入的废水为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利用内电解预处理黄连素废水,COD除去率高达93.1%,并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的的BOD5/CODCr值由处理前的0.08提高到0.41,为后续生化处理和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且运行成本低,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16.
A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water reuse was made by mathematics in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use rate of treated wastewater(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reused water( Cs ),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influent( C0),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 in wastewater( E), and the standard of reuse water we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 of a toilet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with membrane bioreactors, R would be set at less than 40%, on which all the concerned parameters could meet with the reuse water standards. To raise R of reuse water in the toilet, an important way was to improve color removal of the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7.
针对PCB废水难降解及含重金属铜的特点,在经过一系列的物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AF+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中,通过控制污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得废水在AF中水解酸化,以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在此基础上利用BAF的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对PCB废水中的COD、Cu2+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Cu2+的含量分别稳定在10~50mg/L和0.02~0.1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浅谈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针对目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对工业废水的来源、种类进行了分类,同时对不同性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和发展方向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Cokingwastewater,especiallythecokingresidualammoniawater(ahugevolumeandheavypollutedwastewaterincoking)isahighconcentrationorganicindustrywastewaterofdifficultforthebiochemistrydegradation.Ofwhich,BOD5/CODisusuallyabout30%.Atpresent,bythetrea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