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冷春波 《环境教育》2022,(Z1):79-81
<正>给予学生良好的实验环境、充分的信任和最大的自由度,以辅助学生完成既定任务的实验探究,从而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下提升环境意识、土壤保护意识、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超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风蚀、粗化、沙丘形成与发育等)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环境、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沙漠化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即干旱、风大且频、旱风同季风和地表沙物质构成,人为强度利用、破坏生态平衡的产物。沙漠化过程是一个植被破坏的过程。地表植被的减少,风蚀增强,风沙活动加剧。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的景观。从而使生物生产量减少,土地资源丧失。由此可见,风沙活动特征,标志着土地沙漠化发育的进程。研究这一主要标志,将可准确的掌握土地沙漠化发育阶段,采取有效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青海省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全省沙漠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即大都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带。青海沙漠化土地与沙漠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的东北部,其次是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西部。青海土地沙漠化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沙漠化的历史过程,即沙漠化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历史时期内所进行的。据考证,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曼塔格山下的大片沙漠,历史上曾是一片草原景观,经  相似文献   

4.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速度和治沙的成就几乎同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毛鸟素、腾格里、塔克拉玛干……都有许多动人的治沙典型,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但也要正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即每年为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现实。土地沙  相似文献   

5.
试论绿洲外缘沙漠化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面积仅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新老绿洲均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绿洲外缘是沙漠化的策源地。绿洲外缘沙漠化的治理,是当前新疆治沙工程的重点区域。根据绿洲外缘的生态地位和沙漠化逆转的可能性,阐明了治理目标和主要途径,并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重视绿洲外缘沙漠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地面风系与沙漠区域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风系受环流和地形的约制,它具有定常系统的分布,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对近地面层吹蚀起着很大作用;(一)形成局地地貌、沙丘形态。(二)是风沙危害动力,即形成沙暴、扬沙、浮尘、沙丘移动、堆积。(三)是干旱化、沙漠化根源,为此,阐述地面风系对沙漠、绿洲区的影响,对防治沙漠化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讨论:(一)区域风系分布和对沙漠环境影响。(二)风系季节变化对沙漠影响。(三)风系持续性对干旱环境和沙漠化评估和预测,为沙化治理和预防、沙化发展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星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承受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带来的增长压力;对资源所增长的种种需求,引起了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和破坏。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使耕地和牧场不断减少。边际地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牧场,因过度放牧而特别地受到损害。世界上60%的农业用地只适于放牧而不宜于耕作(达斯曼,米尔顿等,1973),这些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TM卫片遥感技术,根据不同时期的航片、卫片以及有关资料I,监测了沙珠玉地区从1958年成立青海省治沙试验站以来,到1994年沙漠化的发展趋势。虽经大面积治沙造林,然因气候持续干旱,沙漠化土地既有逆转的一面,同时也有继续扩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少水使其成为中国最严重的沙漠化地区。2003年春天,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其中西北地区约为218.3万平方公里。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提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出现种种问题,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等,这些危机的综合表现则是土地荒漠化。2004年的秋天,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再次发出警告:中国西部和北方沙漠化土地虽然局部得到治理,但“整体恶化”!专家们通过遥感监测和系统分析发现,从1998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平均每…  相似文献   

10.
对沙漠化成因机制和治理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地沙漠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治理,目前沙漠化土面积仍然在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沙漠化的研究治理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现代沙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的过度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破坏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本文通过对沙漠成化因机制和当前沙漠化治理症结的分析,提出了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目前西宁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更好地在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以地形因素、气象水文、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和土地资源四个方面选取2020年人口、工业总产值、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等11个指标构建西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综合评价法研究西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生态脆弱性总体处于微度脆弱性,其面积占比为43.61%,其次是轻度脆弱占28.86%,中度和重度脆弱占比仅为8.0%和1.94%。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高海拔区域高于低海拔区域,城区高于郊区,重度和中度主要分布在西宁地区北部和南部高海拔山脉区域,人类活动大、工业总产值高的主城区生态脆弱性为中度脆弱。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是沙漠化严重威协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南疆地区为甚。近年来,社会各界就南疆地区无度樵采、破坏植被、塔河下游断流、绿色走廊日趋衰败导致土地沙化加剧、生态环境继续遭受破坏的呼吁、建议越来越多,在自治区六届六次人大常委会上,十八位常委提出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市沙漠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沙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情况,探讨了格尔木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因素,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考察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 ,以阿坝州小金县为例 ,探讨了四川省干旱河谷区退耕还林的思路及效益 ,认为退耕还林对于干旱河谷区、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和危害的主要地区,是我国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沙漠化防治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沙漠化防治措施及其应实施的重点和排序,并用实例对系统诊断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夏广锋  周昊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3):11-14,35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104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104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又红 《环境教育》2014,(11):88-89
正沙漠化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等成为了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本活动希望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的粉尘问题,调查本地区受沙漠化影响造成的降尘问题,了解沙漠化问题,讨论防止沙漠化的个人行为。活动时间:1小时或1周。活动地点:家庭。活动类别:调查、测试。活动准备:透明胶带,放大镜,胶头滴管,培  相似文献   

18.
岩溶山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失量大并转换为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在水资源分析中,除了分析全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尤其要分析不同季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土地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才能成功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铜陵铜矿尾矿的不良特性对植被重建的影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矿尾矿库是人为造成的类似沙漠化的景观,它占用土地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植被重建是恢复矿区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本文分析了铜陵铜矿尾矿的不良特性对植被重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茹  张晶晶  雷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0-501,533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已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的结果,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