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5个亚目标层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方法,计算各亚目标层评价指数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指数、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居住条件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4个亚目标层指数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均呈现京津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规律;生态环境指数计算结果则相反,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指数大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京津、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较小。最后,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的计算结果,将全国各省域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对策,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质量是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准确地评价生态质量对于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和环境统计数据等,以县区为评价单元,研究了2016—2020年湖北省生态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体尺度上,湖北省生态质量状况良好,均为“一类”;其中,2017年生态质量指数值为5年来最高值,2019年最低,整体上呈“N”形变化趋势。2)在县区尺度上,103个县区的生态质量等级主要为“一类”和“二类”,生态质量呈“中心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3)生态格局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是影响湖北省生态质量的主要因素,两者均与生态质量指数呈显著强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59 8和-0.898 1。4)水源涵养功能区内生态质量指数和人为胁迫指数间相关系数为-0.252 3,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城市区内生态质量指数与生态宜居指数间相关系数为0.370 5,呈较弱的正相关(p<0.05);其他区域内生态质量指数与生态活力指数间关系极弱,相关系数为-0.176 0。研究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3.
根据龙岩市土地资源特点,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敏感级"上升到2012年的"良好级",期间2004~2008年一直处于"风险级",说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同时仍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为龙岩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化工快速发展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虹  孙翔  朱晓东  王惠中  李扬帆 《生态环境》2010,19(5):1138-1142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有效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而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沿海化工风险源及危害性、风险受体以及风险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代表性强、表征明显、简明且易于统计量化的要素和因子,在传统数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以及GIS分析、引入区域化工风险压力、化工园区风险度、区域环境敏感指数等指数,采用Delphi、AHP法构建了包括化工风险压力指数、区域环境状态指数、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指数的区域化工生态风险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评价模型为研究区域尺度政策实施的生态风险状态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试点工程以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中国已实施了10余年时间,许多小流域建设已完成,而且近期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治理大多要求按照清洁小流域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的研究较少。小流域生态清洁评价是了解小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小流域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在综合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评价方法及各项表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评指标筛选,建立了包括水环境、土壤、生态、人与社会等四方面14个评价指标的江西省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小流域按生态清洁程度分为"好"、"较好"和"差"3个等级,按照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造指标隶属度评价矩阵、基于生态清洁度指数的综合评价的步骤进行评价。以江西省赣县枧田小流域和上犹县园村小流域为例,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说明。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施,枧田小流域和园村小流域分别由实施前的"差"、"较好"提高到实施后的"好"的状态;在实施后,园村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状况(生态清洁度指数0.869)优于枧田小流域(0.847);而在实施前,园村小流域(0.726)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条件更好,枧田小流域实施前(0.570)后,生态清洁程度的提高幅度更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该评价过程可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各个地区冶炼场地的最新污染数据,试图从全国尺度范围进行分析,反映中国冶炼行业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运用污染指数评价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毒性评价法,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第一类用地标准值为参比,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单因子指数结果表明:As、Pb、Cd和Ni的浓度均超过了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其中As的单因子指数为3.80;有机物的评价结果均为清洁。内梅罗指数结果表明:As、Pb、Cd和Ni的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且指数均大于35;二苯并(a,h)蒽的评价结果为警戒限,其余有机物的评价结果均为清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As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Cd有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多种元素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I为409,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远高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强的点位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江西等地区,且As和Cd的生态风险因子占据较高的比重。生物毒性评价表明:2-甲基萘、苊烯和二苯并(a,h)蒽将频繁地发生负面生态效应。贵州等南方部分地区的冶炼行业周边土壤已受到As和Cd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排放。该研究可为中国冶炼行业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城市生态环境支撑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能够满足其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以佛山市为例,选择了资源、环境、生物和灾害等因素,各因素再选择若干评价要素,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了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指数。资源安全评价选择了能源、水资源和粮食等要素,其安全指数为0.22;环境安全评价选择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和农业环境,其安全指数为0.58;生物安全因素安全评价选择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入侵物种、森林植被等要素,其安全指数为0.30;选择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等要素进行生态灾害安全评价,指数为0.79;佛山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42。研究还表明,生态安全评价宜根据最小限制因子定律,选择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化带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吸纳、环境的净化起重要作用,更是市民接触重金属的主要风险源。深入分析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及其生态风险,对于改善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有重要作用。以南昌市居民区、科教区、商业区、工业区、城市公园和郊区这6个功能区的绿化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231个样品。分析不同功能区绿化带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Zn、Pb、Cd这4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但4种元素的平均值分别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2.58、2.57、2.08、1.13倍。以江西省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为ZnCdPbCu,除城郊的各项单因子指数较小外,其他各功能区的单因子指数基本大于1;工业区、商业区和城市公园的综合污染指数在2-3之间,属于中污染。南昌市绿化带土壤重金属中Cu、Zn、Pb这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分别为6.61、2.191、9.49,Zn、Cu全部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少量地区Pb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60.88,有29.87%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39.39%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30.30%处于较重生态风险水平,0.43%处于重生态风险水平。由生态危险指数RI可知,工业区、商业区和城市公园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居民区、科教区和郊区则是轻度生态危害。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仅0.43%的样点处于严重生态风险水平,但仍有22.08%的样点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应用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险源如何影响湿地,并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这就要求确定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指数以环境生态毒理学数据为依据,是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的最有力工具。大中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易选择的分类群,可用于湿地评估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建立,土壤动物特别是线虫类群作为湿地土壤和水环境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具有广阔前景。通过线虫分子毒理学等研究方法,可优化出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建立扰动背景下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湿地污染的监测、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黄河干流甘肃白银-宁夏沙坡头段水体污染现状,系统采集代表性水体样品69组,测定As、Cu、Cd、Zn、Pb和Mn浓度,分别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6种元素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研究区工农业分布现状,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中Mn超标,As、Cu、Cd、Zn和Pb达Ⅱ类水质标准;在空间分布上,各元素浓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逐渐上升趋势,且高浓度点位大都位于入河交汇处及下游邻近河段。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属非常轻微污染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介于尚清洁状态到重度污染状态之间;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多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As、Cu和Mn主要为工业源和自然源的复合污染源,Cd和Pb主要受农业源和工业源的复合影响,Zn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水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压力与生态弹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在过去的10 a中虽略有起伏,但整体都在缓慢增大,生态弹性力指数也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生态承载力水平基本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依然处于高压平衡甚至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鑫  周涛发  袁峰  岳书仓 《环境化学》2005,24(1):106-107
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是评价沉积物化学参数生物毒性大小的有效手段.我们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11月对铜陵矿区水系进行了沉积物采样,结合水样分析结果,将不同区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国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并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区水系的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推进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依托东安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选取20个要素指标,建立了由生态经济、生态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东安县生态文明创建条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主要结论为: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9年以来,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逐年向好,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具备较好的生态文明创建基础;从各个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生态经济和生态发展层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陆域生态红线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划定生态红线,明确了最为关键的生态保护区域,确保了生态安全的底线。文章以江苏省划定的陆域生态红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结合GIS和遥感空间分析方法,对18个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全省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51.41分,其中状态层得分明显高于压力层和响应层,说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的自然环境状态保存较好;13个省辖市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上处于较高等级,76.88%的生态红线区域达到安全和较安全状态,反映出全省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但其中处于安全状态的比例较低,仅5.81%;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均有一定差别,苏南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高、区域开发指数大,但在响应层面做得更好,其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高于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中心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五大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教区、居民区)的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Hg、As、Cu、Cr和Zn)污染的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N.L.Nei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检测与初步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其结...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756-1762
在对河南省传统农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农村,采集代表性农田土壤表层混合样品,分析土壤Cr、Ni、Cu、Cd、Pb、As和Zn含量;探讨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生态评估。结果表明传统农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同样高投入高产出的背景下,不同种植模式之间有明显差异:传统种植方式和多样化种植方式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残留较低;而专业化单一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元素残留普遍较高,且高危害性元素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方式下的村落。在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作出相应修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比较,得出Cd元素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最高且对综合潜在风险指数贡献最大的结论。专业化种植方式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传统模式的综合指数最低。内美罗污染指数结果表明,专业化单一种植方式采样村土壤的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2个采样村,且已接近评价指标的清洁(安全)等级上限。综合各分析结果,认为传统模式和多样化模式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多样化单位产值较高,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专业化种植方式风险较高,虽然单位收益好,但是长期应用易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了安溪8个乡镇的铁观音茶园土壤中9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乡镇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重金属总平均含量顺序为MnZnVPbCrCuNiCoCd,Mn、Zn、Co、Pb和Cd的总平均含量超过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ZnMnCoVCuNiCr,其中,Cd为中度富集和偏中度污染,Pb、Zn、Mn为轻度富集和无污染,其他元素为无富集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表现为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其他元素表现为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各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较高,Cd应成为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质量评价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免疫禁忌优化算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流域生态环境自然发展的演化过程,结合巢湖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多个指标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通过设定公式中生态环境指标“参照”值,采用免疫禁忌搜索算法对公式中的待定参数进行优化,使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形式简单、方便实用,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和巢湖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为Ⅲ级(及格),而巢湖市和六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盲数的水体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忠  洪天求  贾志海  刘路 《生态环境》2007,16(5):1346-1352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系统中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特性,将盲数理论应用于水体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价研究。在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参数定义为盲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盲数模型,并提出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识别盲数可靠性计算模型。根据上述盲数模型,不仅可以得到沉积物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的可能取值区间,也可以得到各区间相应的可信度水平,进而定量计算待评价对象隶属于各评价等级的主观可能性大小。作为案例,将上述模型应用于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在得到沉积物中单个重金属污染物(Hg,Cd,Pb,Cu,Cr)隶属于污染程度各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各等级可信度水平的基础上,得出十五里河河口处于较高生态风险水平的结论,相应的可信度为0.626。实例研究表明,以盲数理论评价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理论上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