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考虑弥散的数学模型计算272厂铀尾矿中~(238)U、~(230)Th、~(226)Ra、~(210)Pb和~(210)Po的释放和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在300年的时间尺度上,272厂铀尾矿中的~(210)Po、~(230)Th、~(210)Pb不能到达距离200m处的水井;水井中~(238)U和~(226)Ra的活度浓度和累积活度均呈指数增长;~(238)U、~(226)Ra的活度浓度将分别经过10、50a左右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总α放射性≤0.5Bq/L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点燃一支香烟主要产生两种烟雾,即被吸烟者直接吸入的主流烟雾及不被吸烟者直接吸入、从旁逸出的逸出烟雾。作者曾就香烟中~(210)po含量及吸烟者从主流烟雾中摄入~(210)po量进行过研究,结果指出,在“模拟吸烟”周期中,每支香烟中所含~(210)Po总量的18%可通过逸出烟雾转移。目前,国外对吸入烟雾中~(210)Po危害研究较多(1—3,—6),但主要集中于对主流烟雾方面,本实验则着重探讨被动吸烟者被动吸入逸出烟雾中~(210)Po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天然放射性核素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可经水或饵料蓄积于鱼贝类体内。其中主要有~(40)K、U、Ra、~(210)Pb及~(210)Po,以~(40)K为甚。因K的存在比是0.0118%,所以测出K即可知~(40)K含量。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等K的含量,在淡水或海水中大约是2~3mg/克(鲜),~(40)K的含量则为1.5~2.5pci/g(鲜)。环境监测中,测定总放射性时一般测到的大部分是~(40)K。海水中K的浓度是380mg/L,海生物中K的浓缩系数大约是10,淡水中K的浓度比海水低2个数量级,淡水生物中K的浓缩系数是10~3的水平。 U大部分是~(238)U,海水中约有3μg/L,在海生物中的浓度报导的有数种,两壳贝(二  相似文献   

4.
水中~(210)po含量通常较低,其浓度在10~(-14)居里/升级水平。作者曾以蒸发法浓集并测定了某些河水中~(210)po含量,但因蒸发法浓集样品耗费时间长、温度不易控制,取单样体积也小,探测下限仅为10~(-12)居里/升水平。 对较大体积水样中~(210)po浓集方法及手段,国外文献均有报导。及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加拿大苏必尔湖西尼皮贡湾三个地点沉积物岩心的~(210)Pb、~(226)R0a和~(137)Cs的剖面分布。从过量~(210)Pb剖面计算这些地点的近代沉积速度和年龄剖面时,考虑了随着埋深的增加,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其中两个地点的速度是0.85±0.03毫米/年16.7毫克/厘米~2·年)和1.39±0.12毫米/年(29.5毫克/厘米~2·年)。第三个岩心的~(210)Pb剖面,在深度低于3.5厘米出现反常。这一深度对应的时间正是附近一家纸浆厂出水口更改位置的时候,两个未扰动的岩心的~(137)Cs剖面是与~(210)Pb测量导出的年令/深度曲线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对三峡库区受回水影响的42个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地水体中化学污染物质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致癌物的致癌风险偏高,三江水源地总致癌风险1.22×10~(-6)~7.19×10~(-5) a~(-1),支流水源地总致癌风险1.50×10~(-6)~7.19×10~(-5) a~(-1),地下水水源地总致癌风险3.05×10~(-6)~7.19×10~(-5)a~(-1),3种类型水源人均年致癌风险接近或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署、荷兰建设和环境署、英国皇家协会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水源地类型的致癌风险顺序为地下水支流三江水库;非致癌物的总致癌风险均小于或略超过荷兰建设和环境署推荐的可忽略风险水平(10-8 a-1)。因此,认为12种非致癌物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其总致癌风险处于Ⅲ级、中风险状态。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15种参评因子所占总致癌风险值比例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
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形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巢湖流域污染物的特征、来源及其沉积物有机磷各形态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测定了7条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的含量,分析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分布的差异及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残渣态Po〉富里酸-Po〉HCl-Po〉胡敏酸-Po〉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7.5:3.1:1.9:1.5:1.0,而城市污染控制型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恰好相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Po各形态含量低于城市污染控制型和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中活性P。和OM、TP、Pi、Po、TN、NaHCO3-Pi、NaOH—Pi呈正相关,非活性Po与Po、NaOH-P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中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和非活性Po,且非活性Po仍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湿地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改变水质状态,而浮游植物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2013年夏季对嘉兴市石臼漾构筑根孔湿地(运行5年)与贯泾港构筑根孔湿地(运行初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湿地内部浮游植物变化特征,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贯泾港湿地分布浮游植物5门70种(含变种),石臼漾湿地浮游植物6门68种(含变种)。绿藻门是贯泾港和石臼漾湿地浮游植物种类最主要的构成类群,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6%和49%。贯泾港湿地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1 478.43×10~4~18 544.24×10~4cells/L之间变化,均值为9 374.69×10~4cells/L,变化幅度较大;石臼漾湿地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整体低于贯泾港湿地,在598.58×10~4~3 587.71×10~4cells/L之间变化,均值为2 526.36×10~4 cells/L。贯泾港湿地和石臼漾湿地水体水质处于β-中污型到α-中污型,整体上呈现出石臼漾湿地水质优于贯泾港湿地。研究表明,湿地不同的运行时期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向人工湿地中加入2种粒径(粒径1~2 mm和粒径1 mm)生物炭和泥鳅,研究了不同粒径生物炭和泥鳅对湿地植物根系形态和基质硝化与反硝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向人工湿地中加入泥鳅和生物炭,降低了基质的氨态氮含量,增加基质的硝态氮含量、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粒径小(1 mm)的生物炭相比,添加粒径大(1~2 mm)的生物炭后,湿地基质的氨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反硝化强度分别降低了46.6%、51.1%和35.4%。加入生物炭和泥鳅均增加了湿地植物总根长和总根体积,然而与粒径小的生物炭相比,添加粒径大的生物炭后,人工湿地中植物总根长和总根体积分别降低了15.1%和6.8%。基质硝态氮含量与人工湿地中植物总根长和总根体积分别呈显著相关关系(α=0.01)。结果表明,生物炭提高了人工湿地基质硝化强度,有利于硝态氮的生成,促进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的生长,增加了总根长和总根体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物,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使用热重分析仪对其典型组分:塑料、骨头及难降解生物质,进行了单独及混合热重(TG)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难降解生物质(BRB)、骨头等生物质类物质失重温度较低,最大失重率温度分别为325和341℃,塑料的失重温度较高,最大失重率温度在475℃;通过对混合物料的热重曲线和动力学分析,在较低温度(400℃),塑料和骨头对热解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温(400℃)状态下,二者在热解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含有3种组分的实际物料在166~361℃条件下热解过程符合二维相界反应(函数为2(1-α)1/2);而在361~550℃热解符合三级动力学反应(函数为(1-α)3),在整个温度阶段(166~550℃)中的实际活化能低于模拟活化能(59.6986.57 k J·mol-1),表明3种物料混合热解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2012年的7月在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域采集贝类样本,测定了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安全食用量推算。结果表明,采集的5种贝类样本中,六六六(BHCs)的各组分均未被检出,而滴滴涕(DDTs)在各种样本中均有检出,其中僧帽牡蛎和部分縊蛏样本中DDTs总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 18421—2001)一类标准(10μg/kg);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贝类样本中α-BHC、β-BHC、γ-BHC、p,p’-滴滴伊(p,p’-DDE)、p,p’-滴滴滴(p,p’-DDD)、p,p’-DDT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均低于10-4,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α-BHC、β-BHC、γ-BHC、p,p’-DDE的总接触风险指数均小于1,接触风险指数未超过危害剂量参考值,人体食用舟山近岸海域的贝类是安全的;按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为9.8~138.0g/(kg·d)(按体重计,下同),而按可接受的接触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在24.6~235.0g/(kg·d)。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餐厨垃圾干发酵的启动、运行、失衡、恢复及稳定运行全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产气特性与挥发性脂肪酸(VFAs)各成分、总固体(TS)浓度等的关系,并讨论水解酸化机制及产气动力学。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干发酵过程可划分为适应性阶段(0~13d)、启动阶段(14~34d)、抑制阶段(35~72d)和恢复及稳定阶段(73~120d),在恢复及稳定阶段以NaOH稀碱液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在72d时pH上升至7.4,产气量明显提高;在98d后TS维持在23%(质量分数)以上,系统日产气量和生物降解率均相对稳定。根据累积产气量数量关系把餐厨垃圾干发酵反应期分为二次函数产气阶段(1~30d)、幂函数产气阶段(31~65d)和线性产气阶段(66~120d)。建立整个实验周期产气率模型,3阶段R2分别为0.987 2、0.952 1、0.999 1,其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氨氮废水,通过改变温度、pH、DO实现了反应器中短程硝化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COD分别为67~86、240~342 mg/L的情况下,当温度为30℃、进水pH为8.1时,通过逐渐降低DO至1.2mg/L,亚硝态氮得到富集,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均能达到80%以上,且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好;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了较高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处于3 200~8 210mg/L,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SVI)相对稳定,SVI处于75~138mL/g。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3室榨菜生产废水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系统(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MDC),探讨了其阳极COD对榨菜废水MDC产电、脱盐的影响;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探查了脱盐室NH_4~+-N的去除途径。结果表明:在产电性能方面,MDC阳极COD为900 mg·L~(-1)时较400 mg·L~(-1)与1 400 mg·L~(-1)时更优,在1 000Ω的外电阻负载下,其输出电压、最大功率密度、库仑效率分别为550 mV、2.91 W·m~(-3)、(15.7±0.5)%;在脱盐方面,阳极COD为400 mg·L~(-1)时,较其他2种情况更优,MDC的脱盐时间、脱盐速率、电子利用效率分别为910.5 h、5.15 mg·h~(-1)、111%。阳极COD不同的MDC脱盐室,其NH_4~+-N的去除途径基本相同。脱盐室部分NH_4~+-N转化为NO_3~--N后,通过自身的反硝化或以NO_3形式迁移至阳极得以去除,剩余的大部分NH_4~+N以NH_4~+形式迁移至阴极,在碱性环境下转化为NH_3并排出。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发酵菌属(总丰度为33.21%)为MDC阳极的核心微生物群落。阳极生物膜中的电化学活性菌(总丰度为11.78%)可实现电池的产电功能,反硝化菌属(总丰度为14.61%)的存在证明,脱盐室盐室NO_3~--N迁移至阳极室后进行了反硝化并得以去除。在脱盐室水体中检测到了氨氧化菌属(总丰度为6.93%)及反硝化菌属(总丰度为15.82%),这也是脱盐室中NO_3~--N快速产生和随后浓度陡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Mg(OH)_2辅助碱性介质对磷酸铵镁降解的媒介作用,解析了磷酸铵镁热解动力学过程。Mg(OH)_2碱促热解为3步降解过程,5 K/min时,其最大吸热峰为390 K;Mg(OH)_2碱促热解动力学降解模型符合自催化降速模型,存在2种以上的降解途径;氨基剥离所需活化能在34.4~112.9 k J/mol之间,Mg(OH)_2碱促热解动力学方程为:f(α)=k_0(1-α)~n,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反应级数为6.12。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厌氧消化污泥与菌渣对煤矸石特征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分别向煤矸石中添加厌氧消化污泥、菌渣、厌氧消化污泥与菌渣混合物,稳定、陈化30d后测定煤矸石浸出液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总Fe、Fe~(2+)、SO_4~(2-)及煤矸石有效态Fe、Mn、Cu、Zn等指标进行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厌氧消化污泥、菌渣及其混合物的添加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煤矸石浸出液pH。(2)厌氧消化污泥、菌渣及其混合物的添加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煤矸石浸出液总Fe、Fe~(2+)、SO_4~(2-)及煤矸石有效态Fe,且厌氧消化污泥与菌渣混合组降低效果总体上最明显。(3)厌氧消化污泥、菌渣及其混合物对煤矸石中Mn、Zn、Cu释放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其中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污泥与菌渣混合组均增加煤矸石浸出液总Mn、总Zn及煤矸石有效态Mn、Zn;菌渣组、厌氧消化污泥与菌渣混合组均能有效降低煤矸石浸出液总Cu及煤矸石有效态Cu。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了解太湖流域主要水源地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情况,于2012年3月和6月采集太湖流域主要水源地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样品,并利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仪对水源地OCPs的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月水相和悬浮颗粒物中OCP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3~18.70ng/L、ND(未检出)~27.60ng/g,高于6月的0.23~1.57ng/L、1.06~5.05ng/g。3月沉积物中仅有Y3采样点检出OCPs,而6月各采样点均有检出。6月水相中Y5、Y7和Y10采样点以α-六六六(α-HCH)为主,Y3和Y8采样点以γ-六六六(γ-HCH)为主,其余采样点均为β-六六六(β-HCH)占绝对优势;悬浮颗粒物中γ-HCH、α-HCH构成六六六(HCHs)的主要物质,而稳定性较高的β-HCH浓度却很低。与国内外研究比较,太湖流域水源地OCPs污染水平较低。大部分悬浮颗粒物中OCPs污染低于风险评价高值(ER-M),部分采样点高于风险评价低值(ER-L),表明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需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治工作。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浓度均低于ER-L,表明太湖流域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较低,在安全生态风险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水花生、水葫芦厌氧消化产沼气的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推流式厌氧反应器(体积约为4 0 m3)对水葫芦、水花生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运行的83 d内,总投加生物质量为5 210 kg(2 591kg水花生、2 619 kg水葫芦),总产气量为167.901m3(水花生:100.62 m3、水葫芦:67.28l m3),平均每天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生产山梨酸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催化剂组分进行优选.对反应温度、O2分压(Po2)和废水pH等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CuO-Cr2O3-La2O3/TiO2为复合催化剂处理该有机废水时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190℃、Po2=2.1 MPa、pH=6.1、COD=10 030.0 mg/L时,反应90 min的COD去除率达到98.3%,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的湿式氧化的COD去除率只有60.1%.  相似文献   

20.
在舟山定海护城河的城西河、城东河、南珍河和蓬莱河设置了20个调查站点,于2016年5月(春季)和9月(秋季)进行了总氮、总磷分析。结果显示,定海护城河总氮浓度波动较大,春季质量浓度为(5.18±0.63)mg/L,秋季为(6.70±0.59)mg/L。总磷浓度相对较为稳定,春季质量浓度为(0.753±0.097)mg/L,秋季为(0.751±0.095)mg/L。大部分调查站点总氮与总磷的质量浓度比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