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从安全信息的角度完善核电站的事故致因机理,并在实践中加强核电站的安全管理,首先以安全信息为视角,以系统安全行为链为主线,建立核电站FDA安全管理信息流系统模型,该模型由运行操作人员、核电站企业、国家核安全局3条子链和1条必要安全信息主链构成;然后结合模型和核电站具体工作流程,分析得到3个子事故域和1个总事故域,并归纳出核电站安全运行各阶段所需的必要安全信息;最后结合事故域,分析模型在核电站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力 《安全》1996,17(1):6-9
核电站安全工程师的职责与知识结构张力(中南工学院)1引言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为了从组织上完善安全概念,加强技术上的核安全监督,世界上一些核电站陆续设立了专门的岗位─—安全工程师,我国大亚湾核电站也设立了这一岗位。本文通过介绍安全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安全文化”。与会的核专家一致认为,为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都要建立以“防止核泄漏事故而制定安全计划并付诸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核安全文化”。为统一认识,国际核安全组会后发表了“安全文化”一书,论述了“安全文化”的概念、意义及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此,“安全文化”在世界上相继  相似文献   

4.
"安全文化"一词起源于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及核泄漏事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事故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认为安全文化的缺失是该核电站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亦即人的因素造成了事故。1988年,在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出版的《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一书中,将安全文化确定为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在APl000核电站中使用的非安全相关压力容器,有的用于核岛,有的用于常规岛。虽然这些非安全级压力容器与核安全无关,但由于它们是压力容器,与常规压力容器一样同样可能存在着爆炸危险,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将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核电站的正常运行。AP1000核电站依托项目中非安全相关压力容器的设计技术规格书也是由美国西屋公司编制且采用ASMEⅧ-1规范要求,这些压力容器无疑都是在国内使用。用于核岛的这类压力容器既不属于我国核安全法规HAF601《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监管范畴,也不属于民用压力容器的安全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核电站建设的迅速发展,核电站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核电站安全从硬件评价到人因可靠性分析,组织因素在核电站安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了与核电安全相关的组织因素分类原则,提出了核电安全组织因素,为核电站组织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一号机组,在整个第三次循环周期中实现不停堆连续安全运行463天,创造了电站自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安全运行的新纪录,刷新了中核集团公司所管理的核电站安全运行的纪录。同时,在202、103的两次大修中,秦山第三核  相似文献   

8.
赵伟伟  李忠文 《安全》2011,32(12):26-28
对于核电站而言,安全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核电站的人因事故总数超过事故总起数的60%,有的核电站其最高值已达到85%。可见,人因事件是影响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核电站的人因事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核电站,对核电站职工和周围居民的安全防护,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去年12月应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核安全防护研究所的邀请.我赴法考察了格拉夫林核电站的安全防护。现将从考察中得来的有关他们在职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与成效向阅者作些介绍。 迅速发展的核电生产能力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法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为了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法国政府于1974年决定大力发展核电站。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1984年底,已拥有核电站13座共41个反应堆,装机容量34,768兆瓦,发电量1818亿度。为1973年的13倍,仅次于…  相似文献   

12.
<正>火灾是对核电站威胁最大的灾难事故之一,宁德核电通过对核电站火灾事故进行情景构建,筑起了保障核电站安全的一道坚实屏障。火灾是对核电站威胁最大的灾难事故之一,由于火灾可能导致核事故发生的特殊性以及核电事故的敏感性,给核电站火灾事故的应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也是各个核电站研究的重点方向。当前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核电")的火灾事故情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核电站30年来火灾和核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运用概率风险分析方法对核电站火灾与核安全事故相关性作出定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利用人员认知可靠性(HCR)模型,分析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人因可靠性。首先通过分析和量化海上微气候、噪声、船体运动等外部因素对操纵员的操作速度和准确度的影响,修正HCR模型;然后以海上浮动核电站失水事故(LOCA)为例,分析事故中涉及人员行为以及事故处理流程,根据事故发生的情景对各计算参数取值;最后计算操纵员对反应堆LOCA事故系统异常信号认知和响应的失败概率。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修正后的HCR模型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从利于事故预防的角度出发,为证实"2-4"模型中直接原因即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中对直接原因的定义,对近10年来的22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安全动作原因与不安全物态原因之间存在相互引起关系;经分析,每一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中都存在不安全动作原因引起不安全物态原因的情况,因此在事故预防中,应当以控制不安全动作为主题思路,通过对不安全动作的控制达到对不安全物态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消除不安全物态也可消除相应的不安全动作;也验证了"2-4"模型中直接原因即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力 《劳动保护》1995,(9):15-15
核安全文化的由来与内容中南工学院张力在研究中发现,核电站事故中绝大部分(世界性约为80%,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不是因设备故障,而是操作人员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世界核电史上两次最大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相似文献   

18.
安全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安全管理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美国安全心理学家海因里希一生从事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先后调查了解了美国50万起的事故,分析了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他于1959年出版的《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对事故的预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唐涛  吴健  李秋菊 《安全》2000,21(1):2-5
我国在成功的建造了秦山第一核电厂和大亚湾核电厂后,目前又正在建造多座新核电厂。可是自从美国三厘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以来,去年又相继发生了日本和台湾的核电站泄漏事故,这不由不令许多人产生疑虑核电站安全吗?它的安全可靠性到底如何?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特地约请了有关专业人士撰写了本文,以释众疑。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