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金融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2.
刘沫茹 《环境保护》2014,(11):47-49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通过环境容量产权理论分析,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赋予碳排放权以私法上的准物权属性。完善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应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平台和监管体制的建设,促进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相关立法,促进碳金融制度创新,以实现碳排放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为我国实行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碳市场起步晚,市场交易机制、法规制度等方面亟待完善。本文在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价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将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2月五个活跃度高的碳试点日交易价格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六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能源价格、空气质量、国际碳市场、技术进步均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碳排放交易价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确定可为我国健全和完善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参与国际碳市场到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再到总量控制型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交易为辅的过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有利于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市场的流动性、降低碳市场的运营风险以及减少碳泄漏。省际碳市场的链接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并在统一法律框架下就碳排放权交易的链接要素形成共识。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应当从法律机制的构建、链接模式的选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互认与同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然而,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存在主体性质不明、职权内容不一、责任规定不足等法律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相关立法欠缺,现有法律规范无法对其予以规制。因此,建议碳排放权交易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交易机构的主体性质为行使行政职能的国有企业,并从全国到地方进行职权内容的立法落实,建立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体系,促进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功能实现,保障碳排放权交易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是当前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我国碳交易法律机制必须建立在现有的国际承诺基础上,服从于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为我国未来国际间的碳金融竞争增添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运作机制。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自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我国碳市场取得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目前,已经形成了要素完善、特点突出、初具规模的地方碳市场。下一步,将从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组织发电行业做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稳定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4,(4):70-71
武汉启动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 4月2日,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武汉光谷产权所正式上线启动。此前,湖北已成功实施全国首个政府预留碳排放权配额竞价转让。启动仪式上,湖北省与山西、安徽、江西、广东等省份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建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总额达600亿的碳产业授信协议。湖北是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6个启动碳排放产权交易的试点省市。目前,湖北共有138家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涉及电力、热力、钢铁等12个行业。2014年,湖北碳排放配额总量共计3.24亿吨,仅次于广东。目前,湖北已实行第一批政府碳交易预留配额的拍卖,竞买价为每吨20元,成交量200万吨,成交金额4000万元。竞价拍卖获得收益将用于进行市场调节和碳市场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碳定价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等措施。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是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积极推进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本研究构建并运用"碳定价机制模型"模拟涵盖不同主体范围及政策组合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评估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为丰富完善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工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气候变化正影响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国际碳排放权市场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是,中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参与程度和地位仍然比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先进经验,推进国内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低成本高效率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而监管执法是交易有序、稳定和市场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在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结束之后,全国各地发生多起虚报、瞒报排放数据和未按期履约的案件。经对这些案件的深入研究,发现当前碳排放权交易执法领域面临着法律和标准供给不足、对执法队伍的能力培养和指引不足及核查机构无法承担重托等问题,继而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立法和统一标准的步伐、提升执法人员碳交易监管能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核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通过设计碳排放总量,明确参与企业、行业范围,对碳排放权指标进行“配额”分配的交易方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深圳是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交易市场,6月18日首日共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最低成交价为每吨28元,最高成交价为每吨32元。目前,深圳已将635家工业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中。按计划目标,在2013—2015年,这635家单位获得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危机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碳减排工作中,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减排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碳减排目标的完成。我国于2012年开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然而由于法律规则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面临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结构性危机。亟需通过立法确权、规则和机制创新等措施来应对这些危机,以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程瑜  杨光春  董莹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3180-3188
建立了碳排放权省区分配模型,在中国2020年和2030年碳强度目标约束下,分阶段进行碳排放权的省区分配.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权分配相差悬殊.碳排放权配额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碳排放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内蒙古、山东和山西地区,配额最少的5个省份依次是安徽、吉林、甘肃、宁夏和贵州.同时,各地区面临不同的减排压力.山西、山东、辽宁和陕西在2016年初始节点的碳空间严重不足,需要承担较大的减排压力.而广东、江苏和上海等地减排压力相对乐观.2021~2030年,各省份的碳排放权分配与第1阶段分配结果大体一致,所有省份在2030年碳排放空间均有盈余.但是部分地区(如新疆、陕西、吉林、青海、甘肃、宁夏和贵州等)截至2030年碳排放剩余空间相对有限,按期完成减排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考虑到各省区面临不同的减排任务和压力,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扶持是保证中国减排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碳减排形势下,如何评价固碳收益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的关联、碳排放与现有经济体系的关联、碳排放空间成为稀缺资源三个方面论证了碳汇效用价值形成的现实基础。然后评述了碳汇价值的构成与度量方法,指出了碳固定与碳蓄积价值的内涵差异。继而总结了碳汇价值的实现机制,认为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和固碳项目实际成本3种机制实现碳价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偿实现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17年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启动。2018年4月,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从推动碳交易立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本文梳理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际杰 《环境保护》2021,49(13):58-62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新阶段,建立与之匹配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促进各方落实减排承诺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谈判进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民航组织等渠道下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决策方式、管控对象、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在支撑目标、议题谈判、减排指标使用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密切的联系,为各方适应不同机制下差异化的减排义务与决策模式等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缔约方应明确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其碳减排政策体系中的定位,统筹国内和国际碳市场建设全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与碳定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吴雪萍 《环境科学》2024,45(4):1926-1937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是当前有待检验的重要课题.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中碳价对TFP的影响.结果发现,碳价与TFP之间存在持续显著的正因果关系.具体地,碳价每提高100元,试点省份TFP将上升约3.2%.据粗略估计,如果碳价达到与欧盟相同的水平,中国省份的TFP将增长约12.12%.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最重要的是,机制分析表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能源结构低碳化、加大技术创新以及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是提高TFP的有效途径.特别地,当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水平更高、环境规制强度更强和政绩考核体系更合理时,碳价对TFP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政府应从碳价的角度探索激活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方法,以更好地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0.
赵放 《环境保护》2014,(9):43-45
城市绿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高效率、少占地、适合城市发展并有利于生态和谐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减少环境污染和减轻拥堵是当前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关键。碳金融是通过碳金融产品创新,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金融资本及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活动的统称。本文提出利用碳金融机制创新,对每个市民的碳配额进行调控,来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