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8,(6):26
财政部近日表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为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财政部安排了270亿元专项资金。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奖励资金了5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奖励资金7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50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35亿元。此外,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审批并以<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的形式联合印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13项建设任务,5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49.5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47亿元,地方投入27.49亿元,企业自筹39.6亿元,赠款4.03亿元.  相似文献   

3.
闫怀强 《环境》2006,(12):10-10
11月14—15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拟投入约22亿元用于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一流的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等五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将改善环境监测手段不足、设备落后、监测项目不全、区域应急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美侠 《环境科技》2006,19(Z1):135-137
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要加快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建设,建设和完善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在此,阐述了环境监测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模式及硬件设计,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软件设计,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5.
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水平是决定城镇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也是防止新冠疫情二次传播的有效防线.中国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已从2001年的454.8万t/d增长至2019年的3587.0万t/d,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投资也从5.3亿元增长至176.0亿元,但仍面临财政筹资不足、吸引社会资金难度增加、收费定价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和障碍.针...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针对日益增多的卫星资源,结合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国家环境保护重大需求,从环境监测领域、卫星遥感手段和卫星运行轨道等方面初步梳理天基环境卫星的发展框架,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7.
政策发布     
环保部公布“十二五”科技规划预计投入220亿 环保部日前公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称,即便不包括地方配套、企业投入和国际合作资金,预计需要国家在环境保护科技领域投入经费约220亿元,达到“十一五”投资预算60亿元的3倍多。其中,重点领域科研业务费210亿元,能力建设经费10亿元。  相似文献   

8.
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机构始建于1976年,1985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领域。从建站初期的水质监测,逐步发展为综合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食品检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了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了开展多方面监测工作的能力。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1环境监测职能与业务范围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市大气(含降水)、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其对海南省的启示,分析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思路,提出以提高监测队伍素质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实际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环境监测和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向,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个方面还需要完善和加强,只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才能使环境监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ISO/IEC17025正是符合环境监测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实施国家实验室认可不仅可以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环境监测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7,(7)
<正>遥感监测是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环境监测的一把"利剑"。近年来,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建设阔步迈进,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12.
我部开展环保工作始于1974年,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逐步建立了一支1500多人环保专业队伍;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港口和船舶的石油和粉尘污染防治成绩最为显著。目前,我国港口油污水接收处理能力已达10万吨/日,每年实际处理油污水达500万吨/年,回收污油4万吨,从而使我国港口油污染状况大大好转。如。大连港水域水中油含量从七十年代初的3.43毫克/升(超过三类水质标准6倍)降到1988年的0.116毫克/升(近二类水质标准)。每年还为国家创收550万元,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逐一调查研究表明:我省"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全省投资超过47亿元,新增9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0.7万m3/d,配套建设管网2 259 km;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总体运行良好、稳定,环保验收合格率达87.23%。通过70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工艺、规模的经济分析和38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十一五"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效益良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人均的1/4,北京市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已低于沙漠国家以色列的人均量.目前,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少产粮食700亿~800亿公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我国北方环境资源诸多问题中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保护的生命线,是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监测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应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常杪 《世界环境》2006,(2):27-29
在任何一个国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都是环保措施里所需投资量最大,需要政府投入最多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已经进入了高峰阶段.根据国家首个《“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工程规划》,该领域总投资需求在3014亿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建设为480亿元,管网建设为2013亿元,污泥处理处置为419亿元以及再生水设施建设为102亿元.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环境保护事业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基层环保工作就是树根,只有强基固本,深深扎根,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仅去年中央投资支持基层环保能力建设的资金就达34亿元.近两年来,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环保能力建设资金超过150亿元.  相似文献   

18.
以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例,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来源与类别,从环境监测收费管理、报告与项目管理、窗口服务、监测任务外包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业务外包的可行性,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的一些创新思路,提出分包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加强对分包方的选择、评定和考核的思路和建议.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效能的同时,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县级站——新疆奎屯市监测站多年来在环境监测能力方面的进展情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把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作为今后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从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监测机构与人员、监测仪器与装备、监测能力的发展、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阐述标准化建设主要成效、经验和成果;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经历建设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只有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具备现代化监测能力,才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队伍、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完善环境监测现代化保障体系等任务仍然是推进环境监测基本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