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地域,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发现1987-200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持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淡水水域面积减少。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农用地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变化与非农业人口、总GDP,第二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农用地面积变化与非农人口、总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集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农用地估价工作中存在的重社会经济价值评价,轻生态价值评价,长期缺乏农用地价值的完整认识,直接导致农用地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农用地生态价值估价新方法——吸碳制氧法来测算玉山县农用地生态价值,并与玉山县各乡镇农用地经济价值比较分析,以说明农用地生态价值评估在农用地估价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生态价值的评估可以用于指导农用地外部合理流转,有利于农用地的保护,同时,对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农用地生态价值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德国土壤污染限值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有关科研成果基础上,梳理了德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触发值和行动值的制定原则、技术方法,并提出了以风险管控为基础,重点保护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研究;与土壤详查工作做好衔接,建立完善统一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数据库;推动协调配合,加大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力度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文采用PSR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理论分别构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云模型,对农用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得出新兴县农用地生态环境分值为0.75,农用地生态环境良好。并将云理论与模糊规则进行对比,得出新兴县农用地生态环境分值分别为0.75和0.70,两者结果差异不大,但是结果表明云理论能完整表达评价问题中的不确定性,避免模糊规则中隶属度函数确定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经过十几年的修订,我国于2018年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有关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相关的综述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个国家或地区的农用地土...  相似文献   

6.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曼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戴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更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载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5月上旬,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确保今年年底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耀  孙刚  王琪  凌海波  胡楠 《环境工程》2022,40(2):139-145+205
以鄂东南某铅锌矿区147.3 hm2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测试,对土壤重金属Cu、Cr、Ni、Zn、Pb、Cd、As和Hg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u、Zn、Pb、Cd和As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33.7%、49.0%、73.5%、95.9%和85.7%,单因子污染指数顺序为Cd>As>Pb>Zn>Cu;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微污染的点位比例分别为59.18%、12.24%、27.55%;通过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评价,矿区农用地土壤大部分呈重度污染状态(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S>5),与Pb、Cd和As含量高值并集区域分布一致;而农产品大部分属于清洁或轻微污染状态(农产品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AP<2),超标点位分布无明显规律;IICQS值与IICQAP值无显著相关性;IICQ值与IICQS值的分布相一致,研究区内农用地IICQ均值为7.84,属于重度污染。结合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对矿区农用地土壤污染概念模型提出了初步构想。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农产品调查结果,将矿区农用地中的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Ⅱ类(21.4 hm2)、安全利用Ⅰ类(57.8 hm2)、安全利用类荒地(29 hm2)、安全利用Ⅱ类(1.2 hm2)、严格管控类(37.9 hm2)。  相似文献   

10.
标准体系建设是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与农产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保障.该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标准体系的最新进展.在总结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关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标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标准体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本土化规划发展与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范及风险阻控提供经验借鉴.该文将我国标准的建设历程大致总结为初识探索、质量管理、污染控制与风险管控4个阶段,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为指导,国家、行业、地方与团体标准为基本框架,污染防治与农产品安全保障为总体原则的多维度、层次化、全链条污染防控标准体系.针对现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的内容,未来可通过应用导向与前瞻引领的顶层设计,强化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满足适合我国不同阶段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需求,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理论基础和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为主线,将农用地土壤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3个类别,并提出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雷州半岛城月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城月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富硒耕地利用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月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46 μg/g,大宗农作物安全性高,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52%。土壤Se与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Fe、Al等密切相关。根据重金属环境质量等级、硒元素含量等级、营养元素丰缺等级,将研究区内农用地分为:优质富硒农用地、一般农用地、差等农用地。并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结合城月地区目前的农产品种植类型,以及田块是否富硒为主要划分依据,提出了富硒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将周宅-后泼村一带划分为富硒重点种植规划区(一类区),建议开展绿色富硒农业种植。城月镇北部、五里堂村两侧以及潭泮洋-庆丰村一带(二类区),建议种植果蔗或者当地特色薯类。司马塘-农中-调丰村一带(三类区),建议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广丰水库西侧以及合水村南部(四类区)及牛库水库-后泼村一带(五类区)建议微调现有种植结构,在规避重金属元素高背景的同时,对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区域的景观结构,引起了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大长山岛两期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1995~2006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CA-Markov模型对大长山岛2017年景观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长山岛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景观格局演变的总规律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变。1995~2006年间,主要表现为农用地、草地、商业及工矿用地面积减少,园林地、水体及水利设施、居民点及公共服务和其它用地增加;而2006~2017年间,表现为农用地、草地、园林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公共服务、水体及水利设施、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其它用地增加,但在此期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减少和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省土壤环境特点和管理需求,在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云南省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从土壤环境背景值高的农用地管理、地方标准技术完善补充、确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行业类型、启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调查的情形和建设用地后期管理等方面,完善全省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对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过程管理展开讨论,并增加从业单位和专家管理的建议,实现项目全方位的管理需求;对现有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和即将启动的专项工作管理平台,结合近期工作可开展的管理平台,提出统筹管理的建议。该研究和建议可为云南省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平 《世界环境》2016,(4):27-30
正目前,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农用地土壤污染不仅致使农民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土地,而且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危害健康的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变农用地土壤污染现状,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民权益,己势在必行。近邻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面临同样的土壤污染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确立了以源头控制-污染监测-污染区域指定-污染区域修复-污染区域解除为主要管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的功能定位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重要的影响。论文以福建省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为基础,采用地均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表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剔除非期望产出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2009—2015年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差异化评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2009—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优化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高,而农产品主产区最低;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增速最快,而优化开发区增速最慢,表明建设用地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2)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内要素投入产出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呈现高低值格局之分。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特点提出针对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且末县和和田地区的民丰县、于田县的绿洲区为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3487组、土壤剖面采样点35组,农产品及根系土壤采样点93组,综合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土壤As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各类农产品对As富集的影响,比较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区域和空间自相关性无显著区域内农产品和根系土壤中As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As含量较低,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土壤As含量均值分别为9. 81mg·kg~(-1)和7. 94 mg·kg~(-1).表层土壤As含量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的采样点个数为568个,占总取样点数的16. 3%;超过风险筛选值的采样点个数为5个.土壤As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均大于0,空间聚集类型主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其中高-高型聚集区主要位于各县农用地范围内.GIS空间分布显示,土壤As含量高值区呈片状集中或岛状零散分布.标准差椭圆显示,若羌县土壤As含量变化趋势方向为南北方向,且末县和民丰县土壤As含量变化趋势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于田县土壤As含量变化趋势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若羌县农用地土壤垂向剖面上As含量从地表到深层存在波动,其余各县都相对稳定.研究区农作物对As的富集能力表现为:根茎类蔬菜核桃小麦玉米红枣,玉米和红枣的As含量与根系土的As含量在0. 05水平下呈现显著正相关.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区和空间自相关无显著区的农产品中的A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两个区域根系土壤的As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玉  蒋治  王浩森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444-2459
北京减量提质发展背景下,农业地域功能主要体现在优质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高端休闲娱乐供给、新业态示范、产业链拓展与融合以及就业收入拉动等方面。以184个街道、乡镇为基本研究地域单元,测算了北京农业地域功能并剖析了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空间分异与城市空间开发结构密切相关,总体上表现为自城乡结合部核心区、拓展区到远郊区呈圈层递增态势;城乡结合部拓展区农业地域功能衰退趋势显著,对城市空间开发的约束变弱;远郊区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和就业安置等基本和传统功能较强而产业融合、新业态等高级与现代功能偏低,农业地域功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OLS基本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发现,土地因素是影响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决定农用地规模进而影响农业地域功能,房价因素通过加速农用地流转对功能最弱地区的农业地域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非农产业对农业地域功能具有促进而非挤压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