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不同于以往的环境污染防治,是新时期应对国土空间新规划体系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手段,其重点是根据不同用途的国土空间划分生态环境分区,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突出生态价值和综合效益,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差异化的综合施治方案,战略性引导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以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建立为目标,阐述其实际意义、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初步研究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空间管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目标,“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成为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空间管治逐步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内容,并将为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抓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十三五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趋势做出了研判,即精细化管理、环境监管效率提升和生态环境安全将愈加受到重视。进而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中分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明确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控开发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基于分区构建完备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起着增长极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区,对其环境分区管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群环境分区管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群环境分区管治规划的法律地位提升、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的监管机构设立、环境政策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提出基于情景分析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通过权衡不同部门、当地群众意见及实地调研结果,设置不同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景,将各方可接受的方案作为最终权衡方案。此方案既体现出生态保护,也为当地未来的发展预留出空间。本研究的划定方法能有效指导当地的"多规合一"和生态管治,为权衡妥协过程的技术方法提供支撑,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工矿业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这对于矿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逐渐受到关注,矿区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周围环境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本文主要是对当前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是实现湖泊富营养化分区控制的基础。论文以东北区为研究区域,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栅格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并将其投影到小流域尺度上。在小流域尺度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表明:①采用粗糙集方法,运用属性重要度确定各属性的客观权重,适合用于测算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②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③可以将东北区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区、小兴安岭山地-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山地区、松嫩平原区和辽东、辽西丘陵-辽河平原区。  相似文献   

9.
国土生态修复是我国土地整治战略发展的需求,其空间分区与管控是实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差别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广西各县市为研究单元,在测算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基础上,利用象限匹配法、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供需协调度来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空间聚集程度和协调关联性,进而探讨和划分广西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分区及其管控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1)广西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差异明显。环绕广西的四周山林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较高,大中城市区则较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呈现高供高需型、低供高需型、低供低需型、高供低需型四种类型,供需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低或低—高的空间聚集为主,且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531,处于一般均衡。(3)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四类特征和广西地理环境条件,将广西各县域划分为10个分区,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整治措施和建议。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高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保育为主、培育为辅,防止过度开发;高供低需型的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综合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和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把当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生态环境到的破坏,通过定量或半定量的折算,以经济损失形式表现出来,综合评价某一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区)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和估值,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各省经济损失的相关模式和诊断模式,经济开发与生态破坏的相关模式和各经济评价参数,可作为其它生态环境,经济开发类似地区的推算模式,用诊断模式可对某地区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进行  相似文献   

11.
黑土耕作区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及农业生产分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文以东北黑土耕作区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和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掌握黑土区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空间自相关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划定农业生产中的优先区域,为农业生产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区管理、农业设施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沟河小流域土壤含水量空间差异大,变异程度为中等变异,受人类活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17 7,表现出较强的正自相关特征,且不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374 4,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主要为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H-H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高含水量且高度空间自相关的格局,耕作优势突出,为农业生产中的优先区域,L-L型分布于东部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形成低含水量集聚的格局,为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区域。基于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进行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定及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水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交换循环的重要系统,具有改善所在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在快速恶化,甚至局部地区的常态环境受到严重的阻碍,成为社会稳健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流域的有效管理成为当前科研与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5.
差异化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生态系统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压力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威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应对以上生态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相关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也缺乏系统总结,不利于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亟需系统梳理我国生态修复相关工作的演进脉络,阐述不同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手段、区域的差异化,剖析当前我国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期裨益于我国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研究表明:(1)我国的生态修复研究经历了萌芽、早期实践及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演进过程。各个时期生态修复目标、手段和区域的差异化明显。(2)当前,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方面的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生态系统功能问题较为突出,生态修复部门职责相对分散、履职较为矛盾,生态修复投入机制相对单一。(3)未来,应该分别依据生态问题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行政与市场维度的差异化,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国家和地方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补偿领域逐渐由单一领域走向综合补偿、补偿范围由省内拓展到省际间、补偿资金由切块分配转向与成效挂钩、补偿方式由资金补偿拓展到多元化补偿。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滞后,标准体系不完善;内涵的理解不全面,补偿方式较单一;国家层面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综合性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上下游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扩大补偿范围,继续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配套管理;加强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和绩效评价;完善配套制度与标准体系;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推进战略。本文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五个方向:顶层设计、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体系,完善体制、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合力,建立机制、激发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动力,开启众智、凝聚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共识,多措并举、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及主要挑战,提出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为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利用2000年和2008年的TM、ETM+与MODIS影像,在不同尺度的格网下,基于土地利用度、生态位理论、廊道与点轴理论,并采用对山脊线山谷线提取的方法,从格局、过程和机理等角度进行研究,实现区域格局优化,并进行功能分区。研究结论如下:①研究区2000—2008年东部与中部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西部与南北部分土地利用程度下降,而LAI整体上增加显著,城市发展与植被恢复相对协调;②基于空间生态位理论,绝大多数区县的现实生态位都超过基础生态位的50%,表明调控可从区县所辖乡镇进行,并按照现实生态位范围进行城市发展阻力测算;③选用基于DEM的山脊线山谷线提取方法,获得关中地区景观生态廊道、城市发展轴线和缓冲区,并据此将研究区乡镇分为城市扩展型、双轨并重型、生态建设型。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修复目标导向的河流生态功能分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损伤,如何使受损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河流修复生态功能分区是对河流进行适应性生态修复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可为制定生态修复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已有分区体系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对河流修复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