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哈密地区在未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将如何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工业污染以及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文章对加快地区生态规划建设,寻求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成"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对策做了阐述。并就加强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生态基础建设和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发现,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虽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类型、管护能力和主要保护对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自然保护区多区交叉重叠、资源本底不清、管护压力大与能力不足等新问题。随着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区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深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选取山东省各地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演变,2016年绝大部分地市达到相对发达状态,但局部时序演变波动不稳定;②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分异特征;③2010—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耦合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较大;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时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张家界市为代表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提供生态产品的当地居民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进行补偿为主、流域内横向补偿为辅、结合生态农产品认证等市场化补偿,扩大补偿范围,加快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为同类地区生态补偿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使较大生态空间斑块形成闭合区域,在空间属性上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单一性,并加以有效保护,使生态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屏障。从现有文献和同江市"多规合一"实践看,由于历史遗留、追逐利益和监管不力等诸多因素,生态空间甚至核心区域内有耕地和较大面积的生活聚居区挤占生态空间,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迁出生态空间居民工程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路径实现生态空间完整性。与此同时,采取加大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空间完整性的认识、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及加强中俄生态保护合作等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黄勤 《绿叶》2013,(8):14-23
由于缺乏对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治,空间开发无序,区域之间利益共享与损失补偿的矛盾激增,"污染转移"加重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规划和建设主体功能区,不仅成为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也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最大程度地解决空间开发无序问题,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区域矛盾和冲突,而且,凸显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性,为支持问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苏州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对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对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欣玥 《四川环境》2022,(1):200-20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演变与创新探索,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手段。三生空间涵盖了乡村发展所需的空间类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着力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逻辑关系,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探索新时期乡村三生空间治理路径,提出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用地、建立用地指标纵向传导体系、强化生态全要素修复和注重“人-地-财-社区”的制度保障设计等规划策略,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全域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晓南 《青海环境》2014,(4):149-151
为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青海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前缘,坝上、燕山、太行山等地区是区域水源的主要发源地,同样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对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规划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理论,从矿产资源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角度入手,分析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以此识别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和较高发区。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与燕山、太行山山地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坝上高原风沙防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存在空间重叠,规模性的矿产开发会对区域内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构成持续性影响;高海拔地区的高强度开矿同样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天津市滨海区,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邯郸市武安市等市县因密集分布了已有的矿产开发企业,并囊括了近期矿产资源开发的众多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遗留性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在生态影响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空间差异性生态保护对策,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如洪 《青海环境》2002,12(4):174-176
通过对长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保护与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应用生态恢复理论,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环境教育》2014,(7):40-40
正"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全日制普通高职、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建筑类、环保类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培育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为己任,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有机食品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机食品发展与“三农“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省建设、清洁生产、食品安全等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积极发展有机食品,是在农业领域内贯彻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是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核算。本文首先梳理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核算的国际经验,指出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面临统计口径不完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统计主体和对象仍不完整、统计数据呈部门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主体、支出分类、支出资金来源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支出账户核算体系,并以2013年为例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资金用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支出总量不足,仅占当年GDP的0.25%。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工作,建议应从预算科目、统计口径、统计主体、统计对象等方面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统计体系,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的构建与核算,并争取尽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的进程,促进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生态环境保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保护与发展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对立的关系,对生态地区的规划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总结了新时期生态地区治理呈现从偏重建设用地到全要素全覆盖的系统性管控、从被动消极式保护到主动实现与城市融合发展、从单一投入到激发多主体积极性的可持续治理三个方面的转变,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从用地管控、生态修复、用地布局以及实施机制方面提出策略,为当前生态地区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地区如何既实现经济发展,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统筹协同是重要前提.科学分区是设计因地制宜协同模式的基础,界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模式内涵,综述已有相关分区研究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分区原则和依据、分区单元、分区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协同关系的西部新农村建设分区方案,划分为八大区:城郊农业区、西北牧业区、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北灌溉农区、西南高原区、西南河谷平坝区、西南丘陵山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区,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重点与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环境经济协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文忠 《青海环境》2006,16(4):183-187
文章针对义乌市在建设生态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总结了在保护生态管理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