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3):F0002-F0002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让我们倾听来自各领域能源战线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而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能源法律体系不仅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还承载着低碳和减排的使命,建构合理而可行的、具有低碳内涵的能源法律体系是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法律体系的基础。在将要逐步完善的能源法体系中应基于我国能源结构及其现实禀赋认真全面落实低碳经济的主要制度,将低碳经济规律全面、具体地贯彻和体现在能源法体系中,采取可行的拳措和步骤逐步提升能源法律体系的低碳内涵。  相似文献   

4.
基于LEAP构建中国交通部门碳减排模型(CERM-CT),包含4类228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设计基准、碳减排和深度碳减排3组情景,分析了交通部门背后的驱动因子和服务需求,并对技术措施进行了成本有效性分析,提出了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结果表明,降低车辆能耗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较为成本有效,运输结构调整碳减排潜力大.碳减排情景下,交通部门长期碳排放2050年下降至4.4亿t,相比基准情景减排69.7%,较基准年碳排放减少3.3亿t,有望在2060~2070年间实现碳中和.深度碳减排情景下,交通部门2050年碳排放下降至1.9亿t,相比基准情景和碳减排情景分别减排86.9%和56.9%,较基准年和碳减排情景分别减少碳排放5.8亿t和2.5亿t,有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断提高燃油经济性、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是交通部门实现低碳发展转型的必要减排手段,分别能带来25.0%、16.7%、8.3%和50.0%的减排量.深度碳减排情景下2021~2030年和2031~2050年的低碳交通新增固定投资分别为4.2万亿和6.3万亿,平均每年0.4万亿,主要用于新建...  相似文献   

5.

加快煤基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重点分析了煤炭、煤电、煤化工行业产品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等基本现状,识别煤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的风险挑战,并从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节能改造提效、聚焦技术创新应用、深化多产业耦合发展等角度提出煤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煤基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视荧屏上娱乐节目的低俗化与同质化等现象,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限娱令),对各卫视台从2012年起在娱乐节目的播放时间、内容和数量上作了严格的规定。针对限娱令的颁布,不少电视台纷纷做出调整。本文对我国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联系限娱令的颁布,提出其对娱乐节目的影响意义,研究娱乐节目在限娱令背景下如何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淮南市为例,从产业结构、能源生产与消费、碳排放状况等方面,阐述淮南市低碳转型的背景状况,分析低碳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和方法、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并讨论了淮南市低碳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新战略,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并且强调到2035年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能源生产消费国,我国能源发展道路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并且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需求和面临的挑战、机遇,提出要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建议:着眼世界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能源效率;推动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统筹能源革命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完善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最重要的途经。发电、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电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电力低碳转型要优先调整发电结构,发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创新相应低碳电力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虽然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家竞争力,但是却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旨在确保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绿色产业成为我国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渠道,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国外绿色产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分析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建立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发展的供地政策、强化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碳排放总量也在与日俱增,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近几年我国极端恶劣天气也频繁出现,高碳排放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开展全国性的节能减排运动。本文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6日-8日,由科技部主办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6日,由科技部批准,能源基金会主办主题边会——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论坛。来自中国、美国的高级别政府官员,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国际  相似文献   

14.
<正>清洁低碳,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潮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能源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年均3.6%的能源增速保障了国民经济7.8%的增速,  相似文献   

15.
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能源供给或者需求安全等相对单一的维度对能源低碳转型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这将导致转型风险识别不够全面。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能源安全观内涵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供需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安全和人才安全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五维”分析框架,系统阐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包括保障能源供给,强化供需安全;发挥煤电优势,提升技术安全;维护数据系统,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加大人才建设,重视人才安全。本文认为,以新型能源安全观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理解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ERCE)与植被固碳(VCS)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及统计资料等,分别在全国尺度、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定量分析2000~2017年我国ERCE和VCS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碳压力指数(CPI),表征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ERCE和人均ERCE在2000~2017年间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二者分别在2013年和2012年以后出现小幅下降;空间上,二者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2)VCS和人均VCS均在2010年以后呈现快速增加趋势(P<0.01),幅度分别为148.09×106t/a和0.04t/(人·a),东北、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域VCS和人均VCS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全国约有近1/3的省份CPI多年平均值在1以上(即ERCE高于VCS),其中上海、天津、江苏、山东、宁夏的CPI平均值较高,且增幅也相对较大,反映出这些区域具有较大的减排压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不同区域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的几个途径,从能源短缺、环境压力、秸秆过剩数量压力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在低碳经济下秸秆能源利用的需求性和紧迫性,提出应该加强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秸秆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车用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涉及能源、环境、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认识中国车用能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开展系统和深入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天津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作为城市能源主要供应企业之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实施外电入津战略,打破电力就地平衡发展模式,保障地区发展电能供给,为服务万企转型、实现经济环保双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天津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天津电网外受电比例目前保持在18%左右。预计到2017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年初东部地区持续的雾君天气成为国际社会和媒体"热点",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报纸、网络甚至国外媒体,几乎都有报道、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