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加快“三个落实”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客观需求,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共中央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任务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政府和学界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实践,但仍存在思路不统一、部分地区进展缓慢、配套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已明确列入"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地关键问题,从边界范围、配套政策及管控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三个落实"的对策措施,为实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划定是基础,严守是关键。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本文系统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的框架,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三不")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三不"、实施三"事"(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奖惩)的要求,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3.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大制度创新,绿色发展为生态保护红线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5大关键问题,并从红线思维、空间布局、主体责任、产业准入、权益补偿、生态修复6个维度,提出了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强化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为确保这项制度建立与顺利实施,本文认为需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从三个方向着手,加快推进"三个落地",即边界落地、政策落地和管控落地。要以边界落地为空间基础,以政策落地为必要条件,以管控落地为关键抓手,通过科学规范划定、完善配套制度、严密监管体系等措施,真正建立起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本文梳理阐述了《若干意见》的八个关键点,即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促进各地正确理解准确及把握《若干意见》的核心要义,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政     
《环境》2018,(4)
正《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为落实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科学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努力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3月22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方案》,决定经修改后提交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7.
正解决我国的环境危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底线思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需要建立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建基于质量—总量—风险—生态一体化的环境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环保标准对生态红线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相似文献   

9.
新政     
《环境》2019,(12)
<正>生态极敏感脆弱区优先划入保护红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到2035年,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是对人民群众优良生态产品需求的切实响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需要从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管控政策措施,统筹国土空间整体开发和保护管制,加强监测执法和生态补偿力度,在财政投资、产业发展、土地安排、人口转移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生态保护红线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同时持续开展宣传教育,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并采取决策、生活消费的基本思维,形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合力,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概念、特征及结构组成,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新时期背景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通过对环保部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要素红线进行概念分析,理顺各类型红线间的关系,提出下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可采用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最终落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写入《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将以强制性法律手段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划定类型和方法,分析了划定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红线体系的思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从已有法定保护区域入手,将现有法定空间管控范围进行梳理和归纳,以维护云南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按分区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定,完成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再将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县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阶段落地。同时,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创新,应建立一套综合管理体系,以划定范围为管控基础,建立红线区切实可行管控办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渠道和补偿机制。通过生态红线政绩考核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推动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以及更好地进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建立底线思维.中央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文献和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生态红线的类型和划定的思考,结合生态红线落地问题,对宁夏生态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的重要前置条件和依据.传统的生态保护规划缺乏空间落地和空间引导约束,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法体系.生态红线应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一系列不同管控层级的范围边界组成,实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互动衔接.以大连市为例,提出基于城市环境综合分区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及控制体系,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绿线、人居建设蓝线和产业准入黄线,实现生态红线划定的空间约束与资源环境引导,强化与现有规划成果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已经由划定阶段转入严格管控阶段。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维护和提升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迫切需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定量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本文梳理了成效评估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的关系,从成效评估目标、内容、应用导向、工作机制等方面,探析了基于成效评估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实现途径,以期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山东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中介绍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背景、组织形式、划定原则、划定范围和方法以及划定结果,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之后的管理策略,总结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经验,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构建建议,为其他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维护生态产品的基本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范围、明确时间节点、明确配套措施,上下结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一为全国的生态保护红线。《若干意见》具有五个方面的要点:一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地位高,是继耕地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之后,国家层面确立的底线与生命线;二是理念先进,贯彻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理念,一条红线管控;三是基础性强,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在空间规划、空间管制中的基础性地位;四是管控政策严格,明确了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评估考核、责任追究等管控政策;五是支撑体系有力,建立生态补偿、确权登记、监测监控、分工合作的支撑体系,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立得起、划得出、守得住、能持久。  相似文献   

19.
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资源县的生态环境特征,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标,从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方面建立了资源县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运用GIS叠加分析、空问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划定资源县Ⅰ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从而明确了区域内生态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对资源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其它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增强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依据国家、省、市对红线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试点调研(沈阳市)、案例借鉴等方式研究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评分细则,对其中10项技术指标及5项管理指标的考核内容、指标解释、计分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实现了指标的可量化、可考核,满足了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