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黄山市人口统计数据(2000年)及地形数据,根据地形起伏度进行地形分区,在不同地形环境下分析道路、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和河路在平原盆地区、低山丘陵区及中高山区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范围依次为2km、1.5km、1km和1.8km、1.2km、0.8km。通过建立道路、河路影响指数反映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按影响程度排列的地形环境依次是平原盆地区,低山丘陵区和中高山区。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分区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青藏高原 81个气象台站近 30来年的降水量资料 ,采用EOF、RE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 ,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 4 2 .8% ,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 ;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未发生突变现象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高原中部区、西藏北部区、青海东部区、柴达木盆地区、高原东北区、中北部边缘区、高原西北区、西藏南部区、高原东南区共 9个区 ,其分区受地形和低涡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包括土壤物理、养分、化学性质的质地、全氮、pH 等10个土壤因子作为评价项目,并根据众多专家提供的指标强度分级和因素的权重分配标准,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流域林业土壤资源分别进行分类和分区综合评价。按5级制以土壤亚类为单元的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2.86万 km~2的土壤区域内,不同等级土壤面积分布比例约为Ⅱ:Ⅰ:Ⅲ:Ⅳ V=4:3:2:1。在土壤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壤区(二级区)为评价单元进行土壤质量的分区评价,区域评价结果既以等级又以较精细的得分表示。  相似文献   

4.
根据攀西地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实际情况及可操作性等因素,采用适合于裸露熔岩区的PLEIK评价模型对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攀西地区防污性能评价分区图,通过防污性能、综合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的影响,划分攀西地区地下水防治分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仪资料、海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海南地区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海南地区地闪主要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共和地区是地闪的高发区(42%),贵德地区是地闪的低发区(9%)。利用雷达资料总结凝练雷电天气雷达产品的预警阈值得出:强度为35dBz的回波顶高大于等于7.6km、强度为45dBz的回波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和回波强度为50dBz时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指标预警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海岸侵蚀是当今全球海岸普遍存在的海洋地质灾害现象,通过实地勘查对河北省砂质海岸侵蚀灾害进行研究,借助历史资料,选取了海岸地貌类型、岸线曲度、侵蚀速率、海滩发育空间、泥沙补给和堤防设施六个评价指标,对河北省砂质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高危区岸线长度46.11 km,中危区102.54 km,低危区59.95 km,所占岸线比例依次为22.11%、49.16%及28.73%。  相似文献   

7.
运用双向控制模式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十分复杂的内容。 1.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进行建设布局。要实现合理布局,最根本的是根据城市的性质和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功能分区,并在确定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搞好经济建设布局。包括合理地调整生产力布局与生产力结构搞好住宅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布局,合理地调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基础设施密度;合理地进行城市生态调节区和园林绿化布局,建设包括城市调节区在内的城市绿化体系。在确定城市功能分区时,有三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正确处理好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的关系;二是城市生态调节区的选定和重点环境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划分土地整理区,明确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是制定土地整理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基础,也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分析了包括土地整理功能分区、土地整理工程类型分区和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在内的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新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精河县小海子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面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样区DEM及正射影像。利用ArcGIS 9.1软件对四个样区的基本地形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因子,对牲畜采食践踏路迹的形态特征、分布密度、宽度、剖面等因子进行提取和计算,分析牲畜采食践踏路迹的生态作用和土壤侵蚀特征,并进行放牧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敏感因子,借助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池州市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并提出分区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池州市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西北低、东南高;高和中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1.3%,轻敏感区占研究区的38.5%,非敏感区占研究区的10.2%。  相似文献   

11.
选取贵州省19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相关系数探究了2017—2019年该省乡村旅游空间特征、主导因子及其空间响应。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为"中部集聚、周边随机"和"双核心、多热点"。(2)高程、住宿接待能力、水文环境、地形坡高等是影响乡村旅游空间特征的主要因素。(3)除地形坡高与乡村旅游呈负相关外,其他主导因子均与乡村旅游呈正相关,高程的起伏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资料     
各类山地地貌特征一忘拨(米)山地类前’地’一貌‘布一犷-川州l川es节es川es.一!i门川l|>50001极高3500、5000高1000“35001…中500、1000山顶终年积雪,发育现代冰川、位于现代雪线以下,森林线以上.冰缘现象显著,残存占冰与古代准平原遗迹,部分山地有现代冰川位于森林线以下,山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切割,山顶存在占代准平原遗迹,谷坡陡峻,谷底至山顶自然地理垂宜分带明显山势低缓,地形破碎。在东部的温暖湿润地区,河流侵蚀、堆积都比较活跃,南方的低山往往具有厚度不等的风化壳。西北干旱地区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低,一一p.~一-一------一--一…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沁阳市市域大型生态要素,明确了构建市域大型海绵体的主要因素。对市域地形、水和生物敏感性因子进行了评价,并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市域生态系统的总体敏感性。对沁北滞洪区的存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市域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即"一屏、一区、两廊、五脉、多节点"。明确了市域层面海绵城市分区建设技术策略,为沁阳市开展城乡全覆盖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入海水沙减少、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和海洋动力作用等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床侵蚀凸显。基 于实测地形和波浪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及稳定性变化。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主要分 布在近岸10km 内,2007—2015年距岸8 km 区域内表现强烈侵蚀,堤前海床较2000—2007年时段侵蚀量增大,海 床侵蚀向岸加剧。随着现行河口沙嘴的淤积延伸和孤东浅水区的不断侵蚀,孤东南大堤外海逐渐形成了“近岸区深, 远岸区浅”的反剖面形态。随着工程防护区近岸持续侵蚀,等深线不断向岸移动,堤前海床不稳定性逐渐加剧,2015 年84.20%的堤前海床处于强或极强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新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实地调研获取研究数据,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农户满意度评价,并利用四分象限图模型分析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满意度和重要度,诊断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优势和劣势。结果表明:(1)农户对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基本满意水平;(2)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农户的满意度显著影响因子为补贴标准、补贴方式、补贴依据、资金分配比例和资金使用要求;(3)基于不同象限分区,提出了不同的完善措施。其中,象限A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优势区,以后应继续保持;象限C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改善区,可通过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和账务公开程度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政策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油田外排废水中的石油类、COD_(Cr)等第二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划定的研究,同时选择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总盐指标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研究,为新疆油田公司实施"分区保护、分级防治、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石西油田、六九区大沙河排放口等地进行试点应用,为最终实现油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黄委会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范围的界定和有关学者对该区黄土区、风沙区和基岩区三种产沙区类型的划分,分析了影响该区土壤侵蚀的主要环境因素,如降水和风力、下垫面组成、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同时就该区内人为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环境要素影响流域侵蚀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探讨基于区域地形、气候气象、城市分布、工业布局因素划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根据污染源模拟贡献结果进一步细化分区单元和管控要求,并在优化布局、统一控制、差异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思路。通过进一步合理划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可以提升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效率,是对国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以OMI卫星的OMITO3e臭氧总量日产品为基础,分析2005~2015年间四川省上空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上,区域内近10年O_3累计值大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O_3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广元、巴中、南充、达州四个城市为核心的川北城市群以及四川盆地中央。低值区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攀枝花地区。(2)时间上,2006~2009年有明显的下降,2015年O_3增加幅度尤为突出;季节上表现为O_3春夏高、秋冬低;月变化特征表现为,O_3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4月,最低值出现在秋季的10月。(3)四川省上空臭氧时空分布受太阳辐射、地形、云量、源等各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典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海岛资源环境脆弱性。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资源环境脆弱性的平均值为0.6627,属于中度脆弱区;海岛脆弱性与敏感因子、恢复力因子紧密相关,尤其表现在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失衡、海岸侵蚀、旅游业的脆弱性等4个方面;海岛脆弱性治理首先必须限制旅游的无序开发,增强海岛防御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