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数字     
《环境》2016,(11)
正92%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10月24日,全国143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简称城市站)已交接完成1324个,完成率达92%,仅112个尚未完成。1亿元19日,江西、广东两省就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签署协议,未来3年,江西、广东两省每年将各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东江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以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为依据,建立两省横向水环境补偿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流域水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失,从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和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构架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2030年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珠三角地区2020年可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长三角地区2025年可以实现达标,京津冀地区达标时间最晚要等到2030年。1436个环保部召开国家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总结视频会议,指出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上收工作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质分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技术性问题,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需要从监测技术、监测仪器以及监测人员业务素能等方面提高监测水平,使流域水环境监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为有关部门的做好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流域水环境监测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全过程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策措施,对提升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掌握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模式多将一个完整的流域人为分开,从流域管理机构到行政区域上责权交叉多,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近些年,随着水专项的实施,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模式以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网络体系建设综合研究为主线。为此,研究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环境监测网点位布设,建立流域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提出水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建立与水生态功能分区有效衔接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可整体促进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健康管理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和监测网的建设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理化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指出,我国在水环境监测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水环境监测网越织越密,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如水环境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协调、监测站点布局不够优化、监测分析方法落后和监测质量不高等。在今后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应加大监测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水环境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服务水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总结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控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特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环境监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监测的效度和效率. 提出了完善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设计原则:监测对象与流域生态功能的一致性、监测指标与水环境污染特征的一致性、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的一致性以及监测方式与监测目的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监控的系统设计思路,即流域水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筛选、监测布点与采样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控质量保证、监测网络与监控信息管理等6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要求,吉林省在辖区内所有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基础上,完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国家尺度上,既能充分反映吉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又能满足国家对地表水环境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在确定国控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要求,吉林省在辖区内所有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基础上,完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国家尺度上,既能充分反映吉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又能满足国家对地表水环境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在确定国控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环境监测是判断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能够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但流域水环境监测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了水环境监测所获取数据的可比性、精确性、精密性、合理性和代表性。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保证水环境的结果符合实际,对指导水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流程,根据影响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详细探究了如何优化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包括: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权重分析;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动态跟踪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进展情况,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的监测与管理模式多将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地方部门条块分割,特别是从行政上将一个完整的流域人为分开,从而造成责权交叉多,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为了提高每一个生态区域及系统特点得到相应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生态资源,进而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和规划生态资源.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要求、国省控水质手动、自动监测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经验,开展了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监测与评价研究,编制了《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指南.构建重点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形成以水污染防治和水质改善为目标、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为中国其它流域水环境评价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域水环境风险因子辨析,进行流域尺度水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并提出水环境风险调控策略。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梳理和辨析流域水环境风险源及其相关因素,从企业和工业园区2个层面探讨了水环境风险来源、风险指标体系构建、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流域特征和污染物成分、数量等与水环境风险水平的响应关系,从氮磷、有机物、重金属三个方面对流域水环境风险指数选用、风险分级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最后,从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流域水环境风险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述了水生生物监测概念、特点、优势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三种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并就进一步做好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预期,提出了水生生物监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