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科学、有效的海洋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海洋环境并不是一维线性的系统,涉及系统的多维耦合,而海岸带又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本文尝试以青岛市胶州湾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为例,构建包含有"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安全-行政(EPRESA)"六个子系统的多维耦合系统模型,并绘制出总流图,然后以此为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前提性分析,提出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认为,要改善现有的海岸带环境管理体系,应该制定综合性管理政策,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推进海岸带灾害与风险管理以及引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燕华 《青海环境》2014,(4):161-163
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夏都、湟金谷地"的整体环境形象的目标,并以自然和人文为特色,从形象塑造的虚实两方面对战略构想进行深化,为西宁市城市形象发展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综合服务一体化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目前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及主要进展,在总结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环境服务业是为环境污染治理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环境要求提高而兴起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1年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5%,是环保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领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青岛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详细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探讨了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京奥运的唯一伙伴城市,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青岛市在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的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山海城协调、历史与现代交融、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推进青岛的生态城市建设,可以预见,青岛市完全符合举办一流奥运会的要求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教育从业者更应该学习参考发达国家的专业标准和经验,并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专业性的环境教育计划。"城市环境教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公民生态学研究室自2017年4月10日至6月4日开展的为期八周的在线课程。该课程涵盖了城市环境教育中诸多内容。在此基础上,许多学员对气候变化教育、全球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基础等话题进一步探讨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期间,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557名学员注册了本课程,其中包  相似文献   

7.
王民  王元楣 《环境教育》2009,(12):13-15
2009年5月14日,我国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法(草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其"行政院"获得通过,并提交其"立法院"审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效地解决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种种矛盾,还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多种挑战。达到这双重目的的中心课题,是如何谋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的高效率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高效益,并使人们生活在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里。实现这种协调健康发展与高效率、高效益的综合目标,是一个高难度的行动目标。在这里,几乎涉及到城市本身和整个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教育分为了三个阶段:面向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阶段;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阶段;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教育阶段。一般认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开始于1973年。那年8月,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提出"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环境教育随之开始在全国起步。发展阶段怎么划分?概括来讲有两种标准,一是按照发展过程来描述,如1994年任耐安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阐述了近2年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跨世纪的环保目标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共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为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环境教育。一、项目背景及目的环境保护是关系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幼儿的环境教育,把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岛市在各中小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幼儿环境教育尚显薄弱。为摸清我市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环境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其环境教育法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对美国环境教育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相关研究和工作的开展,而业界对此的研究还较少。  相似文献   

13.
麦文彦 《绿叶》2010,(8):96-105
环境公正从孤立事件发展成学术争论到规模运动,现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并由美国一国扩至世界多国。不过.环境公正虽有十分必要.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社会框架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在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的冲突变得日趋严重和频繁的中国,环境公正尚未得到政府、主要环境NGO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一点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本文将根据国内外一些不完整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简介如下: 什么是城市环境? 目前有大同小异的两种解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态环境,由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系统包括地理条件、生物、大气、水体、岩石等。人工系统包括人口、人文景观、交通、信息、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等。二是生产环境,也可叫经济环境,是指物质生产环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生产组织状况,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造成的污染与防治状况等等。三是社会环境,是指非物质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战略所要回答的,是如何选择最佳的总体发展目标、系统结构和发展道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那么,城市环境管理的对象、途径、目标和战略策略手段等等,也就在其中了。笔者拟在本命题之下着重讨论有关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试图举例加以说明。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划是预见性的体现和保证,是未来行动的轨道和规范。在这里,规划是一种十分广泛而综合的概念。就城市系统规划而言,既包括决定城市系统功能、结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系统。本文通过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模型——GM(1,N)“协调发展趋势”动态模型,以此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评制度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环境管理手段之一,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众多问题,广为社会关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关于环评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系统回顾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环评重大事件为分水岭,首次将环评发展历程划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壮大期和问题高发期。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当前环评制度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其深层次原因,包括制度设计失当、体系运行失效、公众意识觉醒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为环评制度的优化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溪  张伟  李永源  刘洁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75-78,86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更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衡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评判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环境统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质量绿色发展形势,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统筹制度缺乏、统计指标不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最后从完善环境统计方法体系、建立监测统计数据收集和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投资统计体系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可为完善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和政策、提高环境统计科学准确性提供决策支持,为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五年综合规划统领作用未有效发挥、规划实施管理较为薄弱、规划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美丽中国建设起步开局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规划要健全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空间属性、建立全过程实施管理体系,提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