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天津市于桥水库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2015年于桥水库整体水质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库整体呈轻富营养状态,TLI数值在54.2~59.1之间;针对目前于桥水库水质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水库治理措施及工作重点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磁湖周边污染情况,分别在2018年9月和12月通过对磁湖湖滨带8个点位进行取样监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各点位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CODMn) 7项指标。结果表明,磁湖南半湖和北半湖水质差异性较大,南半湖水质相对较差,需要重点加强对磁湖南半湖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天山天池近十年水质变化情况,基于天山天池3个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t-test分析天山天池2013—202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监测指标变化特征,并结合近十年数据利用灰色模型预测2025年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天山天池水质的评价因子为总氮、总磷,总氮浓度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总磷浓度丰水期较平水期低,影响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叶绿素α浓度受水期影响不明显。同时预测显示: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将接近20 mg/L,氨氮平均浓度达到0.17 mg/L,总磷最高浓度约为0.014 mg/L;总氮最高浓度约为0.97 mg/L。最后结合地方政府近十年采取的综合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升钟水库水质评价及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4项监测指标,采用单因干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升钟水库2004~2010年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质标识指数法比较适合升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显示,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总磷(TP),基本呈现富营养状态;2008年水质最差,2010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7年Iwq的平均值Ave(Iwq)=3.393,Ave(Iwq)未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近7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wq)在不同时点上具有高-低演化规律,总体趋向好转。通过计算2006年N、P污染负荷,TN、TP入库主要源于水产养殖,其贡献率分别为:55%、82%,升钟水库TN、TP是合理容量的1.97~2.32倍。应严格控制水库网箱肥水养殖。研究结果对指导升钟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头屯河水环境质量,对头屯河2017~2019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头屯河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和总磷,在调查期间,河流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头屯河4个断面的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其中八钢断面的氨氮浓度最高,4个断面的总磷浓度在6月份和9月份均超出Ⅰ类水质标准;八钢断面的水质无明显改变,电线厂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升为Ⅰ类;皮革厂断面及化工厂断面氨氮浓度明显下降;头屯河水质下一步整治目标应是在继续控制人为污染及农业污染造成的氨氮和总磷浓度超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耗氧性物质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邛海水质变化趋势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邛海流域现状污染源进行调查,邛海流域COD、氨氮、总氮和总磷产生量分别为5892.1t/a、995.6t/a、2888.2t/a和1105.1t/a,污染负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通过2002 ~ 2011年邛海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邛海水质近10年总体保持Ⅱ~Ⅲ类,处于中营养状态,2004~ 2006年水质相对较差,2006年以后水质逐渐好转.总磷、总氮是邛海主要污染因子,海河口是邛海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实现邛海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从产业结构优化、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保育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不同水质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构建和筛选最优PCA-WQImin模型评价水环境质量。以汤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提取法(PCA)对监测因子进行主要污染因子提取,运用WQImin模型评价汤河水库水质,反映汤河水库水质随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基于PCA-WQImin模型确定了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总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是影响汤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汤河水库WQImin值夏秋两季相对较低,介于50~70,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营养盐,来源可能为汤河流域内的生活、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PCA-WQImin模型可以准确的识别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以较低的监测成本,较少的监测数据,科学的评价水质,反映水质综合质量。该评价模型既涵盖了各项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又避免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冗繁性,并且分析效率高,节约人力资源,减少资源消耗,评价结果客观、科学。根据PCA-WQImin水质评价结果反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可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紫坪铺水库水质情况和富营养化状态变化情况,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月对水库四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分析,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方法,分析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水质指标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主要为Ⅰ类、Ⅱ类水质,总氮为Ⅲ类水质,总磷除2016年为Ⅳ类水质外其余年份均为Ⅲ类水质;②TLI年均值主要呈逐年升高趋势,但最高值为29.63;③TLI值空间分布特征为:库头﹥入湖库口﹥库中﹥库尾,时间分布特征为:5月、6月、7月、8月﹥1月、2月、3月、4月、9月﹥10月、11月、12月(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研究显示,紫坪铺水库水质整体主要处于湖库地表水Ⅲ类水质和贫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澳大利亚源流域水量水质模型模拟东山小流域内2001-2010年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降雨径流及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模拟结果为: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 150万m3/a,总氮输出负荷为270 t/a,总磷负荷为22 t/a。模拟结果表明:水产养殖塘和高地茶果树是东山地区主要的营养物来源。通过三个情景方案的模拟,说明当地环境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削减入湖的营养负荷,其中第二个情景方案的削减量最大,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削减了18%和25%。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4月至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仅夹河厂断面9月监测的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氮、氨氮和总磷;各监测断面水质除总氮、氨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丰水期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明显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期。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参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透明度(D)等5项指标,对升钟水库2006--2010年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指数,埘排序为3.231_2010〈3.741_2009〈4.042_2007〈4.35_2006〈4.652_2008(指数越大,水质越差);升钟水库近5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高-低”演化规律,总体趋向好转;2008年的指数最大,富营养化最严重,2006-2008年水质指数呈波动变化,2009年、2010年水质有所改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k随时间t变化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I_wq=-0.1372t2+550.8t-552742;升钟水库水体氮、磷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2017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资料,对二滩水库水质和营养化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二滩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存在显著年际变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中营养逐步向贫营养转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出库断面水质比入库断面水质较好;近5年间二滩水库水质逐步变好,尤其是2016年网箱拆除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5.
对常州市武进区陈巷浜、西大河浜2处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3-N)、悬浮物(SS)5项主要指标,按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进行了绩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项工程的出水水质平均CODCr为42.2mg·L^-1,TN为4.3mg·L^-1,TP为0.2mg·L^-1,NH3-N为0.8mg·L^-1,SS为16mg·L^-1,5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郪江国控监测断面和省控生态补偿监测断面2016年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郪江干流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研究了其水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情况及水质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郪江水质总体为Ⅴ类,未达到"水十条"考核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针对郪江水质现状和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梅湾水库2016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水库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湾水库总体水质为Ⅳ类,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属轻度污染。水库水质除11月符合Ⅲ类标准外,其余月份稳定在Ⅳ类。而总氮全年处于劣Ⅴ类水平。水库冬春季为中营养状态,夏秋季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叶绿素a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之间两两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但与N、P相关性不显著。总氮与高锰酸盐指数、水温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针对库区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GF-1(高分一号)卫星2014~2016年高分影像资料,对四川省资中县龙江水库开展卫星遥感监测,通过对叶绿素a、透明度、悬浮物3种水质参数进行反演,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环境监测,分析可能存在的污染区域和相关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卫星遥感监测可为龙江水库的水质监测、富营养化监管提供参考。但是,要提高遥感监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需要优化相关参数、构建总氮总磷等关键指标的反演模型,以及未来传感器的改进和遥感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以来,在每年灌溉期对乌鲁木齐河灌区的农田灌溉水质开展了监测工作,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原有控制项目进行了分析评价,乌鲁木齐河灌区农田灌溉水质均属于“清洁”等级,同时结合标准中新增有机控制项目要求,对以灌溉水源作为补给水源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五、八水厂)的8项有毒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分析评价,总检出率达14.0%,检出浓度均不超过特定项目标准限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乌鲁木齐河灌区的水质参数概括为4个主成分:理化指标与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及有机污染指标、盐分指标和金属类指标。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扣除乌鲁木齐河灌区水质本底影响指标无机阴离子及盐分指标的影响,根据指标排名确定乌鲁木齐河灌区主要控制指标为营养盐及有机污染指标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中化学需氧量浓度远远高于其他指标浓度,可将其视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及水体受污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三种污染物在各年份各水期浓度排序基本为枯水期>平水期&...  相似文献   

20.
各省     
正河北:加强跨界水质生态补偿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的通知》,要求河北省进一步提高生态补偿金扣缴数额,细化考核项目的不同扣缴项,并增加年终考核奖励措施。另外,《通知》对跨界断面水质的考核又加入了"总磷"的项目,从而使考核因子更新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