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1个金属矿区作了调查,发现埋藏深达300m或被160m厚土壤覆盖的矿体以及富汞岩石在其上方土壤中含汞量明显增高。本工作初步探讨了含汞地质体中汞的迁移和转化。试验表明,地质体中汞呈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汞可转化为气态和可溶态,并沿岩石孔隙和断裂构造向上迁移。含汞硫化物中汞的迁移是与汞的含留及其存在形式、矿物组成、地下水的性质和活动以及迁移通道的发育程度有关。在含氯离子浓度高的地下水条件下,可溶性汞将以稳定络合物形式长距离迁移。土壤中的有机质,铁、锰高价氧化物,粘土矿物等对表层土壤中汞的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化学处理活性炭对汞等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通过一系列测试获得了碘化和氯化活性炭预富集水体汞的优化方案。对实验室配制汞标准样品的测试表明,碘化和氯化活性炭对汞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而采样管的内径、活性炭的填充量以及过滤流速均影响活性炭预富集水体汞的效率。采用600mg的碘化活性炭采样管(内径:0.35cm),在水体过滤流速为10r/min(7mL/min)~25r/min(17mL/min)的条件下,碘化活性炭对水体汞的吸附效率可达到95%以上。增加流速和采样管内径以及减少活性炭填充量均会降低活性炭对水体汞的吸附效率。同时进一步测试了碘化活性炭对高汞(万山汞矿区渗滤水,含量范围:37.68~321.57ng/L)和低汞(贵阳市降水,含量范围:2.76~9.98ng/L)等天然水体汞的预富集效率,其预富集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6.74%(n=8)和96.09%(n=8)。该研究为采用化学处理活性炭技术预富集天然水体汞以及开展水体汞同位素测试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河蚬监测J河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壳类软体动物活动性小,生活史长,个体比较大,且对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都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近年来,国外有不少人提出用此类动物作为监测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对重金属的监测报导比较多的是研究紫贻贝(Mytilus edulis)在河口、海湾和沿海地区对锌、铅、铜、汞等含量的富集情况。认为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明显的与环境中的相应含量有关。有人研究蛾(Patella vulgata)对海水中镉的吸收、富集,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关于淡水双壳类动物对污染物质的富集研究报导的很少。有人在英国太晤士河测定一种河蚌(Anodonta  相似文献   

4.
格陵兰汞污染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洲科学家报告在格陵兰湖泊沉积物中汞水平有长期增加趋势.该项研究认为可能早在17世纪汞污染增加就已开始并指出了可能的污染源.来自瑞典、丹麦和英国的科学家报告在北极沉积物样品中汞含量是自然背景值的3倍.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污染归因于位于南方的欧洲和其他地方工业中心的长距离大气输送.在1800年以前欧洲南部的汞矿是可能的污染源. 报告作者虽然已记录了汞的长距离输送,但有关知识仍然严重不足,有些观察结果至今还不能充分解释.例如,长达几个世纪以来靠近格陵兰内陆水层的一个湖泊沉积物中的汞积累比格陵兰靠近海岸的湖泊沉积物多得…  相似文献   

5.
国外汞污染防治措施与管理手段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丹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07,(5B):72-76
汞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扩大作用的有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汞污染和损害的特点决定了目前汞污染控制体系的特点。首先,由于汞的长距离传输特征和全球影响特征,使得国际社会通过区域和国际合作方式控制其影响和损害。其次,汞污染排放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必然是多个部门参与共同控制汞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煤及其灰渣中的汞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东北、内蒙古东部煤炭中汞的含量分布以及煤中汞向燃烧产物中迁移的规律。煤中汞含量高于土壤,并和煤中全硫分及灰分呈显著正相关。煤中汞在锅炉飞灰中被富集,在底灰中被分散。飞灰粒径越小汞含量越高,显示表面富集特征;飞灰中90%以上的汞存在于<0.125mm粒子上。飞灰中汞占煤中汞总量23.1%~26.9%,从烟囱排出的汞占56.3%~69.7%,燃煤排放的汞是大气中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贵州万山汞矿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两栖动物泽陆蛙可作为环境重金属等污染物监测的指示生物。为了解万山汞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背景下泽陆蛙重金属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环境重金属对其健康的影响,该研究对该区域下溪河、敖寨河和瓦屋河内泽陆蛙肝脏、皮肤(背部)、股骨、肌肉(后肢)和肠道(小肠)5种组织中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砷(As)、硒(Se)、汞(Hg)这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肝体指数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泽陆蛙各组织中的富集特征不同,必需元素(Zn、Cu、Mn、Cr、Se)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必需元素(Hg、Pb、Cd、As)。肝脏和股骨是泽陆蛙重金属富集的主要位置,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为:Se、Hg、Cu主要分布在肝脏,Pb、Mn、Ni主要分布在股骨,Cr、Cd主要分布在肠道组织,As主要分布在肌肉,Zn主要分布在肠道、皮肤和股骨。泽陆蛙组织中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主要通过皮肤摄入,而通过食物吸收的方式相对较少。泽陆蛙肝脏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肝体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意味着区域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汞分析中极为灵敏而有效的方法——金汞齐富集冷原子吸光法,正在我国监测部门逐步推广应用。关于金汞齐富集法的原理和应用,还得先从汞齐的概念说起。所谓汞齐是指汞与别的金属共同组成的一种合金。根据汞在汞齐中所占的比例,可分别形成液态的、固态的或膏状的汞齐。汞虽可与多种金属形成汞齐,但各种金属与汞生成汞齐的难易相差颇大。金、银等金属极易与汞结合,在常温下几乎一触即合;而铜则在研磨得很细或加热时,才能结合;其它如铁、锰、镍等则几乎不能结合。总之,凡是与汞的化学性质相似,或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汞位置相近的金属,都容易与汞结合形成汞齐。我国古代即已知道把纯金溶于汞中,调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某典型300 MW燃煤电厂汞迁移转化规律,对入炉煤、炉渣、石灰石、脱硫工艺水、石膏、脱硫废水、灰中的汞进行了取样测试。并采用EPA30B和安大略法实测了不同位置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情况。通过系统的汞质量平衡核算,得出各样品中汞所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汞在煤渣中呈耗散状态,飞灰则具有一定富集汞的能力。袋式除尘器灰(0.016)的富集因子略高于电除尘器灰(0.094)的富集因子,可以看出袋式除尘器捕集颗粒汞的能力更强一些。烟囱排放的烟气是煤中汞的主要迁移方向,烟气经湿法脱硫系统后减少的汞主要富集在脱硫废水中,可以看出由湿法脱硫系统去除的汞大部分是可溶于水的二价汞。  相似文献   

10.
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山汞矿区具有600多年采矿历史,当地的生态破坏问题不容忽视.汞具有挥发性,能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增大了汞污染治理难度.同时汞作为人体非必须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及人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万山汞矿区周边土壤的汞污染现状、来源、形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能为今后深入开展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银膜富集法测定大气中的气态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用银膜富集管测定大气中气态汞的方法、影响气态汞吸收率的因素和银膜富集管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 :银膜富集管对大气中的气态汞能有效富集。当银膜长 /管径大于 2 0 0 mm/4.5mm,流速为 0 .4L/min时 ,银膜富集管对气态汞的吸收率达 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湘西多金属矿区汞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李永华  王五一  杨林生  李海蓉 《环境科学》2005,26(5):187-187-191
以湘西典型多金属矿区为现场,研究了矿区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湘西矿区是汞、铅污染严重的区域,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汞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315倍和3.1倍,铅锌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4.8倍和16.1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风险评价,证实湘西矿区是汞、铅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区,汞矿区汞污染以极重污染为主,铅污染以中度和轻污染为主;铅锌矿区铅污染以中度和中-重污染为主,汞污染以中-重污染为主.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而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汞、铅的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红霞  赵东波  丁琼 《环境工程》2017,35(9):102-105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主要途径之一是作为生产水泥原料。飞灰中富集了高浓度的汞、镉、铅等重金属。新型水泥窑的工艺特点导致高挥发性的汞无法固化在水泥熟料中,汞主要随烟气外排。当水泥窑处置飞灰规模较大、飞灰中汞含量较高时,如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导致水泥窑排放烟气中汞浓度超过标准限值。分别从机理分析、数据统计演算及实际检测结果多方面进行了验证,提出应加强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过程中汞污染的认识及监督管理,探索有效的汞排放控制途径,确保汞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汞矿地区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们对汞的毒性的深入认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汞矿陆续停产、闭坑。但是,长期的汞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改变和破坏了矿区地表生态系统,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的汞矿分布和开采冶炼历史以及汞矿开采冶炼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水体汞污染、大气汞污染及汞矿活动的大气汞排放、土壤汞污染和食物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水体沉积物汞污染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了发展一种方法以便重建河流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浓度,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松花江汞污染现状,于2005年采集了吉林市至哈尔滨市松花江河段沉积物样品,用混合酸消解后,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使用ICP-MS和ICP-AES分别测定了沉积物中钪和主要阳离子含量.以保守元素钪为基准元素,重建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含量,然后计算了沉积物中汞的富集比率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吉林市至松源河段沉积物汞仍然存在极强的生态污染风险,松源以下河段沉积物中Hg存在中等或轻微生态污染.与以前研究多采用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汞最高含量或上地壳中汞平均含量来评价沉积物中汞的生态风险相比,本方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河段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建议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中采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日本著名的“水俣病”发现以来,广大科学工作者已对环境中的汞,特别是各类水体,土壤、粮食、生物和人体中的汞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本人就环境样品(以水为主)中汞测定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评述如下。一、汞的富集、分离汞的富集手段很多: (一)在采样现场用微孔泸膜富集悬浮物,巯基棉富集水溶态汞,将两者之和作为总汞值。这样可进行大体积水样的前浓缩,不必长途携带水样,又避免了容器器壁对汞的吸附或沾污。 (二)活性炭、银海绵、金富集器富集或在含有硫醚螯合树脂上吸附,可测定无机汞和甲基汞。  相似文献   

17.
国外汞污染防治措施与管理手段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丹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07,(10):72-76
编者按 汞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扩大作用的有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汞污染和损害的特点决定了目前汞污染控制体系的特点.首先,由于汞的长距离传输特征和全球影响特征,使得国际社会通过区域和国际合作方式控制其影响和损害.其次,汞污染排放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必然是多个部门参与共同控制汞造成的污染.最后,汞在低剂量就可能造成损害的污染特征,使得汞污染控制呈现出以减少损害为导向的管理特征.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国外汞污染控制的手段和措施,以期为中国制定和实施汞污染控制战略和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燃煤锅炉排放的重金属有害空气污染物(HAP)主要有汞、镉、铅、铬和砷等,而(汞)Hg是其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万山汞矿区污染农田的土壤和稻米采样,结合实验室盆栽小白菜实验,利用BCR法进行形态分级,选取4个浓度汞含量的土壤,研究了小白菜可食部分和稻米对汞的富集以及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作物吸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和稻米均属于低富集植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36%和0.07%。土壤中各类汞形态与作物吸收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汞的酸可提取态与两种试验作物均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F1均大于0.97;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与酸可提取态间可能存在关联吸收,其中对于小白菜和稻米,RF1+F2及RF1+F3均高于0.961 3;而作物对于残渣态汞的吸收则可以排除,但有机结合态汞与稻米中汞含量也存在相关性,RF3=0.967 4。试验结果可为工程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为大气汞排放的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肖  张磊 《环境保护》2013,41(9):31-34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由于汞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生物蓄积性,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25届理事会与会各方就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汞文书达成共识,要求执行主任成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2010年,启动汞问题有法律约束力国际文书的谈判,并在2013年初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