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证实,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某些癌症及某些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效应有关,本文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念及问题产生背景、种类、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制作了浅要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对污染现状的认识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和人体的内分泌机能造成影响。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作用机理及特性。重点阐明了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分布及去除。提出纳滤去除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较详细地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都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 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某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详细剖析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有害影响及机理,概述了其活性的鉴别方法和以色谱为主的检测分析方法。最后,结合雌激素降解的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等进行分析,指出环境内分泌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迁移、降解;一般情况下多数不易降解、易富集;研究其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在低剂量作用于生物时,不仅具有类似生物激素的活性,还可能对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复合干扰损害作用,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发光细菌法、重组基因酵母法、免疫分析法、细胞增殖法、受体结合活性法、卵黄蛋白法、酵母双杂交法等几种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前处理方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能够紊乱生物体正常内分泌功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内分泌干扰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水体中复杂机质的干扰较大,在分析监测前一般要经过样品前处理过程,以起到富集痕量组分、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方法灵敏度的作用。针对不同环境样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前处理方法不同,分别介绍了液体、固体或类固体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提出了各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并展望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欧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s),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EDs研究的规划与协调工作。研究框架包括确认EDs对人类和生态效应的方法,剂量一效应关系模型以及检测环境暴露水平等。研究对环境威胁最大受试物的主要毒理学终点有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目前危险评价的新进展是应用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预测化学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8种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7m/d,水力停留时间为4.6 d情况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雌激素酮(E1)、雌激素三醇(E3)、双酚A(BPA)、辛基酚(OP)、17β-雌二醇(E2)、17a-雌二醇(17a-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4%、39.3%、73.9%、44.1%、69.7%、82.2%、65.2%。其中,4-正壬基酚(4-n-NP)在湿地出水中未检测到。人工湿地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沿程变化结果表明,湿地前段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后段,说明人工湿地前段微生物的降解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天然水体和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已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严重影响.文章分别从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针对我国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对策并做出了展望.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以及华北、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阿特拉津等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10.
珠江河流胶体中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切向流超滤、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2条河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胶体相中的含量分布、胶体/水相间的分配作用.结果发现:胶体中4-壬基酚(NP)、双酚A(BPA)、雌酮(E1)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3.2~108ng/L、2.3~97.6ng/L、n.d.(未检出)~0.32ng/L,平均值分别为70,31.4,0.3ng/L;17β-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则未在胶体样品中检出.除石龙外,其余各采样点表、底水层间的胶体EDCs浓度水平无显著差异.NP和BPA含量与胶体有机碳(COC)含量、紫外吸收强度(UV254)均呈正相关,说明COC是控制酚类雌激素在胶体相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NP、BPA和COC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胶体有机碳的芳香性有关.计算发现,珠江河水中约21%~67% 的 NP、4%~74% 的BPA、24%~26% 的E1存在于胶体相,NP和BPA在胶体/水相间的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Kcoc)分别为10 (5.69±0.50)、10 (5.51±0.77),高出各自的悬浮颗粒物/水分配系数(Koc)1个数量级,表明胶体的强吸附能力对EDCs在水环境介质间分配、迁移、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子垃圾已成为目前增速最快的垃圾,如何解决其污染问题,充分利用其中的宝贵资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文章在介绍国内外的电子垃圾产生及污染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垃圾如何处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环境雌激素分析上的应用,用浓度为3.7×10-9mol/L的17β-雌二醇(E2)处理MCF-7细胞2或3天后进行双向电泳,对比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染色方法,利用光密度扫描仪将电泳图像数字化,并使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以观察雌激素诱导下的蛋白质表达图谱。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的提取上,冻融法比超声裂解法更有效;在蛋白质染色上,银染法比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能得到更多可显示的蛋白质斑点。用E2处理72h后的MCF-7细胞,可检测到40个下调蛋白和5个上调蛋白。该蛋白质表达模式的改变提示了环境雌激素诱导下的特异性蛋白质表达图谱变化。本研究为分析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内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也为建立其高通量筛选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化学分析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不断地从环境介质和食品中被检出。尽管这些物质的浓度很低,但是毒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DCs)在很低浓度就能导致生物健康负效应。如何在种类众多的环境化学物质,以及在成分复杂的环境提取物中识别具有低剂量效应的有害物质并加以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EDCs为对象,结合近几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分析了EDCs的作用机制、筛选评估方法及生物检测技术,旨在为今后环境有害物质的筛选与风险识别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睿  邓述波  余刚 《环境科学》2008,29(3):714-720
以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菌丝体为原料,通过2步化学反应将含有大量氨基的聚乙烯亚胺(PEI)嫁接到菌丝体表面,优化反应条件,得到最佳的氨化菌丝体吸附剂.该氨化吸附剂的等电点为pH 10.2,是一种表面带正电荷的菌丝体吸附剂,能有效吸附水中的阴离子内分泌干扰物五氯酚钠(PCP)、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3种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1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2.9、234.1、1725.6 mg/g.热力学计算表明,3种污染物的吸附均是自发发生的,2,4-D和PFOS的吸附是吸热反应,而PCP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5.
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臭氧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静态实验中,考察了臭氧投加量、HCO-3浓度和pH值对O3氧化去除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s)E1、E2、EE2、DES和4-n-NP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EDs的去除率随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O3浓度达到63.6 μg/L时可去除92.0%以上的EDs,HCO-3(0~100 mg/L)的引入抑制了O3氧化,O3氧化去除EDs的能力随溶液pH值升高而大幅度提高.在中性(pH≈7.0)和碱性(pH>10.6)条件下,O3氧化5种EDs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20℃±0.5℃)分别在(1.67~3.89)×106 L·(mol·s)-1和(0.93~1.75)×109 L·(mol·s)-1范围内,表明这5种物质在水中可被O3迅速氧化去除.计算得出5种EDs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20℃±0.5℃),发现O3与离子态的EDs反应活性[1.21×109~3.81×109 L·(mol·s)-1]是其与分子态EDs的反应活性[7.62×105~2.55×106 L·(mol·s)-1]的103~104倍.对比不同水质本底下O3氧化去除EDs的实验发现,滤后水和江水中EDs的去除率较其在超纯水中分别降低了26.5%~50.3%和57.3%~72.0%,表明实际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竞争氧化剂,抑制了EDs的O3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16.
臭氧氧化降解三唑酮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O3/H2O2体系氧化三唑酮的基础上,探讨了O3氧化三唑酮的最佳反应条件和水中杂质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浓度为3mg·L-1、臭氧浓度为25mg·L-1、室温(26℃)、pH值为7~8条件下,三唑酮去除率最高可达94.1%;腐殖酸对三唑酮的降解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HCO-3对三唑酮降解的抑制作用较小;伴随三唑酮的降解,体系pH下降.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三唑酮首先被氧化为1,2,4-三唑、对氯苯酚和酸性产物,最终生成NO-3、Cl-、CO2和H2O小分子,降解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构建了2组表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和3组潜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种植菖蒲、芦苇,在平均进水COD、TN、NH_4~+-N、NO_3~--N、NO_2~--N浓度分别为110、21、6、9以及6 mg/L,进水流速为42 m L/min,水力停留时间为6 h的条件下,研究典型内分泌物双酚A(BPA)和2,4-二氯苯酚在浓度为2 mg/L时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均有抑制作用。在COD去除上,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对表流人工湿地的负面影响要高于潜流人工湿地。在各类N元素的去除上,在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BPA的负面影响要高于添加2,4-二氯苯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