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进"是中学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目前环境教育已经被列入我国基础教育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环境教育作为目标之一列出。如何提高中学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自2000年以来,笔在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环境恶化与资源匮乏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对人们进行环境教育,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达了关于“环保教育进课堂”的文件。我国的环境教育力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意识的增强 ,环境质量的提高 ,离不开环境教育。渗透环境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 ,但过去多局限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中。不少人认为数学学科难于找到知识渗透点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1995年6月版)没有明确提出渗透环境意识教育 ,但初中代数、几何各册中都不乏环境意识教育材料。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 ,把握住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校利用学生(西藏学生)暑假不离校的特点,组织绿色夏令营,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收到了良好成效。绿色夏令营,不同于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也不同于报告会说教式的教育,它是一种融旅游休闲和教育教学为一体的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是易于被学生接受并有效提高环境意识的开放式教育途径。我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夏令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的学生长年住校,寒暑假均不回家。从1991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绿色夏令营”活动。如1991年、1995年到云南考察滇池和大观河的污染情况;1997年…  相似文献   

5.
目前,80%以上的环境教育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前普遍采用的是渗透式.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或融合到已有学科之中.一般仍沿用原有学科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内容以环境知识为主。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环境知识很多.可是对自然环境的感情却很淡薄.  相似文献   

6.
学校自1985年继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讨 会在昌图召开之后,开展环境教育至今已坚持 近20年了。1998年学校对环境教育开展情况进 行了认真总结,确立了"教育科研为先导,以 环境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指导思 想,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 此推动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环境教育通识课程应该设置为环境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两大类。两类课程的教学都应以参与式、体验式和直观式为主要形式。课堂太大等是目前大学环境通识教育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大学环境教育主要是针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旨在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智贤 《环境教育》2000,(1):10-10,13
在学校教育中 ,环境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板块 ,它既融于课堂教学中 ,又融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 ,它还与家庭熏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怎样使学校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了尝试。一、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1.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学期初 ,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拟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由科任教师对相关学科中适于进行环境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 ,并由教导处制成学科环境教育综合规划表 ,便于学期中对教师备课、授课的督促与检查 ,构成课堂实施环境教育的网络。学校以自然、思品、语文、社会科教师为主体 ,…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各级各类的教育体系中,如小学、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都相应开展了环境教育工作。其中小学、中学及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开展得比较普及,其教育也较系统与规范,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道也较多。但中等职业的环境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上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成熟的教育系统。在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调查中,既有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城市,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城市,既考虑了现代化的大都市,也选择了一些中小城市,共对 50余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将近 3000名学生进…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认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了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是教育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80年代与改革开放同步推进的环境教育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环境教育不需要单独设置一门课程,而是把环境科学知识融入相关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树立人地和谐观念和参与能力,即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同行,课堂渗透与课外活动并举。润物细无声渗透是环境教育最经常、最普通也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于惠玉  朱长林 《环境教育》2000,(2):33-33,35
校园物质文化 ,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学设施 ,生活资料 ,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等环境 ,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又体现着学校所独有的文化特征。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中的显性文化因素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和浅层结构 ,但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影响着师生的观念、行为。学校以环境教育为特色 ,目的是使学生在环境知识、意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相对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说来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隐性课程 ,但该课程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的环境教育工作,早在 1985年举办的青岛市首届师范学校环保夏令营就揭开了青岛市环境教育工作的序幕。以师范学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环保夏令营连续开展了几年,并陆续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儿童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进入 90年代,部分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试点,环境教育由单纯依靠宣传活动发展到课堂渗透式教学。“红领巾环保宣传站”、“环保小卫士大队”、“环保小记者团”等纷纷成立;莱西月湖小学、鞍山路小学等一批学校纷纷挂起了环保试点学校的牌子;师范学校将环保课列入必修课,每周以固定课时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公民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教育环境,一种是学校环境教育,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教育。广义上讲,学校环境教育指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育,包括对象为中小学生、非环境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专业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也包括为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在职环境科学教育以及面向大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如果只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角度看,我们的讨论对象将限制在学校的非环境专业教育和社会的环境知识普及教育。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一般由不同的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民 《绿叶》2012,(6):13-20
影响人们环境行为的,不单是知识问题,更多地是一个意识问题,所以现在的环境教育也不应当只是知识教育,更应当是环境意识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对象,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小学生,主要还是要让他们多了解知识,对于高中生,更多地是要改变他们的态度,通过改变环境态度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中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比较好的教育基础,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在提高,但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有所减弱,而且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就一般意义而言,中国的环境教育事业是与中国的环境 保护事业同时起步(1973年),同时发展的。然而,在当时的 动乱时期,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所确定的政策、方 针和措施,很难甚至不可能落实。因此,环境教育工作的真正 起步,应该从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算起。 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由大乱走向大治,更是环境保护事 业真正的起跑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事业决不可能在大跃 进、大炼钢铁等高烧式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得到重视,只能在比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历时一年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环保微炬汇"活动,对环境教育规律和形式有了新的认识。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因为环保的未来在青少年,环保的希望在青少年。环境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是环保工作者,特别是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所以,多年来,环境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广大青少年的环保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这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学校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正普遍被社会所认同。从教育入手,让环保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成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所有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亦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社会的环境教育先锋。环保既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环保要切切实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必须首先提高教育者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推动环境教育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环境教育者,他们不仅活跃在学校、社区培训的课堂,也出现在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甚至是自然的大课堂中。  相似文献   

19.
马桂新 《绿叶》2012,(6):8-12
在近40年的环境教育实践中,中国环境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环境教育的内容尽管处在不断扩展和不断深化之中,但还是存在内容单一片面、思想肤浅滞后的问题。中国至今没有全国范围的环境教育立法,环境教育的学术地位也还基本没有树立起来,各级学校以及公众的环境教育实效性则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既无教材.也无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进行,边思考,边探索的一个过程。以下是进几年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