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质矿产部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联合发起、资助,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亚太经社会/区域矿产资源发展计划组织共同召开的《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会议所确定的主题包括两部份: 第二部份:中—新生代火山作用、构造背景、火山构造和火山岩岩石学 1、区域火山作用,与不同构造背景有关的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 2、火山构造—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等的演化,中生代古火山构造的重建; 3、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和岩浆演化; 4、熔结凝灰岩及其它类似的岩石,其成因模式和相模式; 5、次火山岩,爆发角砾岩和火山构造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第二部份:与中—新生代火山作用有关的金属矿床(Fe、Cu、Pb、Zn、Au、Ag、U等)勘查方法。这部分是本次讨论会的重点,有如下专题: 1、构造—岩浆带的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 2、与一定火山构造和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共同发起,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和亚太经社会/区域矿产发展项目联合组织的《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日至9日在南京召开. 与会者共78人,其中国外代表13人,分别来自泰国、越南、日本、加拿大、美国、苏联和英国以及亚太经社会、联合国技术合作发展署。  相似文献   

3.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4.
韩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83-386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造山带上,故地壳变动剧烈,火山众多,分布极广,火山资源非常丰富,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据现有的资料统计,日本共约有270座火山,其中约80座为活火山。虽然火山爆发往往造成巨大灾害,但火山又是日本难得的自然资源,日本在火山资源研究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一、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国际讨论会1986年11月12—19日,地质矿产部在南京召开了“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国际讨论会”。会议分物探、地质两大部分。除地矿部系统、部分高等院校及中国科学院代表外,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石油公司的10多名有关专家。地质部分共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 1981年9月在小苫牧市召开了第十二次王子讨论会,讨论了“碰撞-附加在环太平洋变动带上的海山及大陆片断的构造”。来自八个国家的四十九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正> 斑岩铜矿床主要与在会聚板块边缘俯冲消亡带之上产生的磁铁矿系列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在这种构造位置中,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成层火山之下,而黑矿矿床则产于海底破火山口中。黑矿与斑岩矿化的关系,无疑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回顾日本最主要的“斑岩铜矿床”,以便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典型例子进行对比。 北上-阿武隈带(白垩纪矿床) 赤金矿山:岩手县赤金矿的磁石山矿体是通过夕卡岩型铜矿床的地下勘探而发现的,它可能属斑岩型,因为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在石英斑岩(SiO_2 71—  相似文献   

8.
牛贺才等(1992)在《火山地质与矿产》第三期发表的“论岩浆的逆向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一文中,基于下扬子地区部分中生代侵入岩或火山岩的成分从老到新呈酸性→中酸性→中性→中基性的事实,提出了岩浆“逆向演化”的概念。本人认为作者所谓的岩浆“逆向演化”之说值得商榷,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即由接触关系或同位素年龄所确定的侵入杂岩的侵位次序是否等同于岩浆的生成演化顺序,以及自然界是否存在“逆向演化”的岩  相似文献   

9.
一、环太平洋海域的铁矿床 多年来,在整个环太平洋海域(Pacific Basin)所进行的矿产调查工作中,人们以越来越大的兴趣记载了该海域与大西洋海域及印度洋海域的铁矿之间的差异。在后两大海域内,巨大的稳定大陆地盾的基底是前寒武沉积铁英岩和铁燧岩以及地质年代较轻的  相似文献   

10.
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具体负责的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东南沿海火山地质及矿产研究” (简称“东火”项目),在一九八六年正式开题,并与浙、闽、粤固体矿产地质重点片的工作同步实施。参与研究任务的科研、生产、高校等24个单位,同心协力,紧密配合,都投入本单位最强的技术力量,保证了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通过两年来大量室内外交叉工作,无论是火山作用与有关成矿理论、成矿区带的靶区优选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抑或对火山岩、火山旋回和火山构造的深化探索以及基底构造演化的认识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进展。现简略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过去的四年中,在成矿作用方面取得了两个主要进展:海底“黑烟囱”(smoker)的发现和矿床模式概念的形成。第一个进展的取得是意想不到的。1978年,由法国、墨西哥和美国科学家联合组成的海洋考察队,在下加利福尼亚南面北纬21°海域勘探东太平洋隆起时发现了不活动的深海热液喷口,在其周围有Zn、Cu和Fe的硫化物沉积物,不久又首次发现了  相似文献   

12.
由地球化学家勘探协会发起的第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探讨论会将于1974年4月1日—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 会议程序包括技术会议及参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的矿山工程。 论文涉及内容包括勘探地球化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但对论述下列领域的稿件表示特别欢迎:(1)  相似文献   

13.
此国际会议(Cirum-Pacific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onference,略称PEMRC) 预计1974年8日26~30日在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召开。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学会主办,并与矿床学会及太平洋沿岸各国有关学会共同筹备。会议目的包括:展望环绕太平洋的各区域的陆地及沿岸的能源和矿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未来;对拟定合适的地区及方法以便进行最有效的勘查方面加以考察;交流有关能源及矿物资  相似文献   

14.
<正> 会议日期:1987年12月7—10日会议地点:中国广州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为了交流世界各国在花岗岩类(及酸性火山岩)成岩成矿作用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将于1987年12月7—10日在广州召开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会议主席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教授。  相似文献   

15.
李原 《环境》1994,(10)
泥石流犹如潜卧在山区的“恶龙”,瞬间爆发,摧山拉石,顷刻毁灭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泥石流在地球的分布,不像地震、火山那样明显,成带成片,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凡是峡谷山区、断裂构造带、地震火山多发区,泥石流比较常见,暴雨期且具群发性。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和欧亚大陆内部一些褶断山区,是泥石流的集中发生区;非洲、澳洲、美洲东部等稳定陆块就比较罕见。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分布泥石流,其中以中国、日本、瑞士、秘鲁、哥伦比亚最为突出。本世纪伤亡最大的两次泥石流都发生在安第斯山系(属环太平洋山系),一是1970年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织的“有害废物完善的环境管理指南和规定”第三次国际专家讨论会于1985年12月4日~10日在开罗举行。会议选举埃及技术科学院副主席Mr.A、F ABDEL—LATIF为执行主席。通过(TONGA)土地调查和自然资源部生态和环境学家助理Mr.UiLOU SAMAMI为联络员。这次会议是对第二次国际专家讨论会提交的“指南草案”进行讨论定稿。会间在UNEP环境法处Mr.P.H.SAND主持下。由英国、瑞士等国家的1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17.
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有关生产,教学,科研单位参加的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地质及矿产研究》,经过五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多个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编制了专门的1:100万中国东南大陆地质造图,地体构造图,中生代火山岩相构造图,金、锡、银、铅锌成矿规律及预测图,主要非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提交了52个专题及分专题研究报告,4个课题报告,和项目总报告(包括四个附件).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区是我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有色金属(Cu、Pb、Zn)和贵金属(Au、Ag)引人注目。对于它们的成矿作用却有着中、低温热液及冷液矿化理论(谢家荣、程裕淇、1936)及与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的矽卡岩成矿论(郭文魁,1957)、与正常沉积作用有关的同生沉积成矿论(孟宪民,1960年)、沉积—改造成矿论(李文达,1977)、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造”成矿论(徐克  相似文献   

19.
第28卷第1期(2007,总第113期)把握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的实践定位………………………骆学全,郭坤一,王三秀,等(1)中昆仑山形成时代与隆升幅度………………………………柏道远,熊延望,刘耀荣(5)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邦多地区火山构造特征……刘细元,衷存堤,廖思平,等(12)纵波横波联合地震勘探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胡宁,张良红,邵炳生,等(22)安徽伏川蛇绿岩带发现微古植物化石及时代意义……颜铁增,许兴苗,朱朝晖,等(28)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的探讨………………………………邓鼎兴(33)崇义县八仙脑钨锡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 “爆发角砾岩是由于爆发作用而形成的火山角砾岩……”,这是爆发角砾岩最早的定义之一,是由于1893年提出的。由于爆发现象基本上具有火山活动的性质,所以从前人们把“爆发活动”概念与“火山活动”概念混为一谈。但是后来在勘探和开发不同建造类型的矿床时发现,爆发现象常常伴随有内生成矿作用。爆发角砾岩与铜铝矿床的关系最为人们熟知。虽然很早就知道这种岩石也在锡矿区发育,但因其分布不广,所以研究程度相当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