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严格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以破解现阶段城市出现的一系列复合型、区域性和格局性环境问题,对从源头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梳理环境空间规划制度和弥补其研究发展中的不足,对以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现有研究和未来探索提出展望,以期为以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为指导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管理经验,从而全面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缺乏有力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大量区域性、格局性的环境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完善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等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从源头促进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制度的战略定位与体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构建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动环境功能区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原则及方法、提出了城市性质决定城市功能,进而决定城市环境功能区划格局的思想。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规定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给出了北海市的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生态红线划定为实例,介绍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方法和技术,探讨了省级生态红线划定与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进省级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为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建言献策也为其他省市进行生态红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朱江  谢南雄  杨恒 《环境保护》2016,(15):56-58
本文在分析"多规合一"工作中面临的生态环境管控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临湘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从与环境总体规划联动编制、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政策分区等方面,提出在"多规合一"中加强生态环境管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环境空间规划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空间规划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试点城市实践经验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将水环境空间规划按照"控制单元划分-空间分级管控-质量改善策略"三步走的战略进行了梳理。基于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对水环境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划定分级管控方案,以期保护良好的水生态状况。基于大量的控制单元数据分析,明确空间差异化的控制单元质量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构建国家环境红线管理制度框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底线思维和环境红线体系。本文阐述了实施国家环境红线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目前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领域红线管理的现状。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质量—总量—风险—生态"的"四维"环境红线体系,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环境红线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空间规划和环境管控的任务和要求变化,探讨空间规划中环境管控的最新要求,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三线一单")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区三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约束机制和相关技术要求,提出空间规划中环境管控的落地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宜昌市生态保护红线于2015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文章结合宜昌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应用情况,剖析了生态功能红线、水环境质量红线及大气环境质量红线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红线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保障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解析了生态红线的六大内涵与特征,基于结构的敏感性、过程的脆弱性、功能的重要性,研究提出包括五大领域、四大分区的生态红线体系框架。生态红线只有实现真正的"落地",并配套以完善的管控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红线维护城市空间格局底线的目的。生态红线可与现有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手段等相结合,为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层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显得更加紧迫。但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技术上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基于此,文章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识-评-落-融-分"的技术流程,提出了一套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结果表明:宜昌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划分为3个层级: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保护黄线区和生态保护绿线区;生态保护红线区、黄线区和绿线区分别占全市面积的48.83%、31.50%和19.67%。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在我国的海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之所以在海域工作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具有强有力的管控作用密不可分。本文对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管控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管控途径,包括法律法规、区划成果、层级控制和实施过程管控;从管控的角度,对本轮区划分类体系、目标管制、功能区管理要求、实施保障措施和层级体系等管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本轮区划实施,提出了加强海洋功能区划管控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健  苏梦缘 《环境保护》2020,48(11):64-68
随着我国生态保护红线逐步落地,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间的冲突日益凸显。美国经过40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矿业退出与管控体系,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内矿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制度设计,特别是通过提高已有矿业活动的环境管理成本,充分利用经济规律,推动矿业权有序退出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区矿业退出及活动管控提供有益参考。建议明确主责部门,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摸清矿业活动底数,精准识别管控对象;制定多元退出机制;基于生态环境目标,加强矿业活动管理;建立灵活的保证金和风险金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马晓武  徐昔保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88-3101
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跨界冲突与破碎化等问题,目前正在不断优化、调整和评估中,但区域尺度连通性优化与管控仍然缺乏。以长三角为例,采用土地利用、道路、居民点和官方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出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连通性优化与分类分级管控方案,为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共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优化构建了长三角“两横两纵”生态廊道格局,其中包括重要廊道79条,次要廊道111条和“踏脚石”33个;(2)连通性退化风险管控区51个,其中源地边缘防控区27个,联防联控区12个;(3)障碍管控区75个,其中源地边缘防控区36个,联防联控区17个;(4)生态保护红线连通性一级管控区20个,面积为70.35 km2,二级管控区106个,面积为1511.33 km2。生态保护红线源地边缘以及省市行政边界易遭受退化风险和形成连通障碍区,建议在区域尺度上建设生态廊道和“踏脚石”,对连通性退化风险区和障碍区进行联防联控、源地边缘防控和分级防控。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与探讨——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模式,可分为生态功能模式、规划模式、综合模式等。结合杭州市实例,对不同的划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各模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结合生态补偿制度配套、法律刚性程度、与其它红线之间关系、监管责任主体、划定难易等因素,提出基层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践中,应以生态功能模式为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生态补偿都急需探索。其中市级生态补偿因为具有"利益相关者明确、涉及范围小、行政管理方便"等优点,更容易优先推进。文章以济南市为研究案例,探索分析了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和资金框架结构,确定了各区县间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分配比例,为其他城市乃至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是在统一联动的国土空间分区管控体系中为弥补中微观尺度结构性管控作用缺失而提出的新的分区层级,其技术方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空间治理“精明化”“精准化”“精细化”要求、对比不同分区逻辑的空间分区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加权Voronoi图等技术方法,从主体功能“点轴”发展规律出发,研究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并以黄梅县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划定符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一级规划分区内涵的分区单元,弥补了规划分区方法的缺失;依托功能发展结构的“自上而下”分区逻辑有效将空间结构管控内涵融入规划分区,实现了对空间结构的引导和管控;通过加权Voronoi图模型,识别空间的最优功能导向,提高了规划分区的科学性、技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