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惠陆 《环境》2020,(3):32-33
正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数据导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排污许可平台")是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基础。为全力攻坚广东"二污普"数据导入国家排污许可平台工作,加速推动全省2020年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今年1月份以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统筹推进,调集专家骨干力量着力攻坚,春节期间,在全国率先统一完成近60万个"二污普"数据向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的导入工作。  相似文献   

2.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是在环保领域首个实现"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审核、互联网公开",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联动",统一部署的云服务平台。本研究对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对目前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实现全国排污单位在一个平台上办理排污许可业务,解决数据重复填报问题;实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在同一平台进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实施监管,解决了流程割裂的问题;初步实现固定污染源数据的整合共享,解决信息不联通的问题等。下一步,应重点探讨该平台与环境统计、排放清单等的数据融合,进一步促进固定污染源管理的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是准确核定污染源的产、排污数据,现行污染源管理模式存在"部门分割、各管一面、数据不统一"的弊端,亟待对其组织形式、部门分工、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论证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风险,探讨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按照实现企业排污申报登记"三表统一"、提高环保工作效率,实现污染源数据"三库合一"、统一环保数据,实现环保部门"三权分离"相互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等目标,对环境保护各职能部门业务分工进行梳理、重新整合配置,确立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型环境保护业务流程的实现途径与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是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是国家和地方准确预判生态环境形势、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作为我国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30年来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产排污系数研究和应用现状,梳理了我国3次较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制修订历程,并从制定方法、覆盖度、核算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工业生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变化,我国3次制修订的产排污系数也在同步变化和升级,在产排污系数的覆盖度、适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对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排污系数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撑、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等方面,为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由于我国产排污系数仍存在缺乏动态更新机制等原因,导致其时效性不足,适用性有待持续提升,亟需将系数制定的方法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定量化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研究提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后评估方法,有计划开展系数后评估;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核算体系标准化;完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开展系数的动态更新;加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排污许可、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等多套工业污染源数据统一和融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报告制度衔接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降低政企环境管理成本、响应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结合两套制度最新政策体系与改革形势,借鉴排污许可证制度衔接环境评价制度的研究思路,针对能源消耗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分别以火电行业和钢铁行业下两个制度的管理要求为例,在梳理监测记录数据类别、对比排放核算要求、找出数据监督管理差异和分析两套制度数据关联性的基础上,从管控名录、报送参数、数据系统对接和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衔接两个制度的建议。建议两个制度逐步统一管控名录,匹配行业与产品代码标识,逐步对接数据系统;建议排污许可证制度相应地补充能耗参数,完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排污许可再细化:监管将深入到每个排放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排污许可制是排污管理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有利于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深度契合了当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治污减排、改革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时期,国家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全力推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排污许可证将是每个排污单位必须持有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作为污染源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两者有机衔接是完善污染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排污许可制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技术规范、时间节点、管理平台几个方面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的对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同时输出排污许可证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同步编制、统一要求;设定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过渡期,明确不同时期衔接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平台和排污许可证核发平台,并建立数据对接。  相似文献   

8.
南粤绿讯     
《环境》2012,(10):53-54
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督促排污单位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提高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管理水平,9月3日至5日,受省环保厅委托,省环保宣教中心在广州举办了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培训班。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常务副局长陈文韬、大气处副处长戴萌等在培训班上介绍了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管理工作情况及政策法规、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管理监测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重金属企业环境管理等。新纳入2012年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黄牌、红牌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9.
排污许可制是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为国家重点行业之一、同时集中度较低的造纸企业,在这一轮排污许可证发放的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能达标排放的散乱污企业无法获得排污许可证,被要求关停。排污许可制作为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为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的污染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停留在污染源项目审批、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统计、排污费征管、污染源在线监控等各自为政的局面,本文在分析了广东省污染源信息化现状的同时提出了统一污染源信息采集指标及代码,制定信息审核规范,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硝酸异辛酯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由于其自身的热不稳定性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为研究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稳定性的影响,向硝酸异辛酯中加入一定量(少量)杂质,利用微量量热仪测量不同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流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杂质加入前后,硝酸异辛酯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高放热温度均变化不大,其热稳定性并未出现降低的情况,少量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在对农业种植区灌溉水、土壤和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作物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提出了农作物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建议指标,并应用于安阳市农作物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作物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P综)范围为0.18~0.48.除H区污染等级为尚清洁外,其它区域污染等级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13.
在正交试验确定的相对最佳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对MSBR除磷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因素中,进水COD/P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除磷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OD/P> MLSS > R >COD/N;工艺要求COD/P>100,但是过高的COD/P也会导致PAOs(聚磷菌)与GAOs(聚糖菌)竞争对有机底物的竞争,致使TP去除率下降;随进水COD/N增加,出水TP浓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在COD/N>7时系统除磷效果较好;出水TP随R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R为0.5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进水COD浓度越高除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敌敌畏在2种土壤(东胜土壤和杭锦2#土)中的吸附特性,观察了土壤的性质如w(有机质),w(粘粒),CEC,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分配常数Kd分别为0.119 0和0.369 3 mL/g;敌敌畏在杭锦2#土中的吸附量比较大,在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和离子强度,随着pH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伏立康唑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伏立康唑废水处理工艺:焚烧处理方法、物化+生化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处理等。经过应用及其处理效果分析比较,确定了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方案,即采用“预处理(催化氧化、电解)+厌氧+好氧+过滤”的多种方法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湖泊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某地空难对某湖泊浮游动物的种类、群落结构、优势种和个体密度及其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浮游动物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显示:①该湖泊有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优势种为累枝虫;轮虫7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枝角类4种,优势种为直额裸腹;桡足类4种,优势种为直刺北镖水蚤;浮游动物优势种多为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指示种类和富营养化指示种类. ②浮游动物个体密度(4 770 L-1)较小且分布不均匀,空难事故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的种类数和个体密度均为最低值,桡足类在其中4个样点没有出现. ③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略高于1,结合浮游动物个体密度、群落结构、优势门类和种类,可以认为该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这一结果与该湖泊水质理化评价结果(1.030 5)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的PAES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的致突变作用。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污染物对蟾蜍蝌蚪染毒24小时,并观察其细胞核变化。所用蟾蜍蝌蚪处于变态期,对污染物较为敏感。结果邻苯二甲酸酯使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以及核异常细胞率上升,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在浓度为78 ug/ml,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浓度在18.5 ug/ml时试验组突变的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核异常细胞率与对照组核异常细胞率有显著差异P〈0.05。此时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微核、双核、核内凹、核碎裂、无丝分裂时核分裂不均等核的形态变化。结论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薛攀  张刚  周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13-116
对某染织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改造工艺,增加一套气浮一体化处理设备,并将初沉池改为水解酸化池,平流沉淀池改成斜管沉淀池。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对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0.7%、87.5%,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影响到它进一步发展。绿色景区创建是改变旅游业粗放经营现状、解决旅游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绿色景区的基本内涵与创建意义,指出绿色景区创建的基本任务、方法程序和核心内容以及绿色景区创建的支撑条件与技术保障措施,为绿色景区创建提供基本思路,对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螺旋藻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利用海洋藻类原料廉价,吸附容量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来处理回收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本文对螺旋藻干粉吸附水溶液中Cu^2+的动力学和溶液pH值对其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螺旋藻吸附Cu^2+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速度快,被认为是金属离子与藻表面的物理吸附;第二步速度慢,为化学吸附过程。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最佳吸附pH值为5.7 ̄6.7。用Freundlich方程模拟吸附等温线,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