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强化源头管控,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风险全程管控,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红线",我们并不陌生,从18亿亩耕地红线,到近年来围绕大气、水、土壤布局提出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逐渐落地,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不断强化。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红线管控的要求。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红线管控的内涵和指标设置。  相似文献   

3.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路径规划,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规划》,可以看到"十三五"时期针对加强源头防控的五个方面创新,即认识方面,由单一的生产源头防控转变为立体的生态源头防控;理念方面,由多种污染要素管控转变为整体生态空间管控;目标方面,由被动的节能降耗减排转为主动的绿色科技创新;路径方面,由需求驱动的源头防控转为供给驱动的全过程治理;政策方面,由地方辖区内环境管理转为区域共治的绿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策发布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1-12
国务院公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目前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等目标。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环境保护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确把握“十二五”阶段特征和环境保护新要求,是《规划》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本文分析了《核安全规划》的重大意义,从《核安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核安全规划》的目标要求,《核安全规划》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核安全规划》的核心内涵,提出《核安全规划》实施不仅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还要注重落实责任、共同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为未来几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路线指引。通过与《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比分析发现,《"十三五"规划》呈现新特征,标题由"环境保护"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发生纲领性的变化;横、纵、深三大维度体现三大特征,横向上提出空间管控的概念,纵向上提出绿色科技和制度两大创新,深度上与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相结合。文章认为,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求,要通过具体制度的建设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围绕空间管控、绿色科技创新、社会共治等与实际对接。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11日,14届22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十三五"时期,广州将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广州的总体目标,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构建全市生态安全格局;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风险管控,强化环境风险防范;优化完善全市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严格执法;健全生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精神,落实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部署要求,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为导向,以实现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目标,对照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目标管理、污染控制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宏观决策监测支撑方略、目标指标与网络优化、精细化管控监测支撑为重点领域,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策略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内容,旨在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创新转型,加快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更加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10.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国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就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李克强副总理在七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会前发布的《意见》和《规划》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其标志性成果就是明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战略思想,为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23):3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这是继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在立法内容上着力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特殊需求,在明确适用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与管控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制度、健全适合黄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制度、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完善保障与监督制度、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追责等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规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科学制定了“一品一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整体刚刚起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或限制措施与现有的源头管控、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还存在很大的衔接空间。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绿色产品认证、清洁生产、排污许可等的政策要求和技术体系,提出新污染物治理与其衔接的可行性,建议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为抓手,实现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的全过程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日前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圈定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八大重点工程。《规划》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首批签约国,自2001年以来,严格落实《公约》的要求和义务,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防治管控上取得了成就和经验。2022年我国颁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约》管控的POPs是《方案》明确的新污染物中的一类。《公约》所建立的POPs评估机制,以及通过履约获得的POPs污染防治、成效评估等管理经验可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复制和推广,并促进新污染物治理和履约工作相互协同。基于履约成果和经验,本文提出统筹新污染物治理清单研究,加强筛查和评估能力建设;制定合理可行的新污染物防治措施,强化管控试点示范;推动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三条建议,以进一步强化我国新污染物治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海洋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五个用海"、"用海综合管控能力建设"等国家的基本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研究,分析了上述政策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建珍 《环境保护》2012,(24):25-26
【事件】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二五"时期的污染减排工作提出了3项主要任务,确定了5个方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规划》提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3大任务: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推动能效水平提高,三是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5个方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一是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  相似文献   

17.
政策发布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剧务院日前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发展领域的包括: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等。《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区域督查机构,深刻领会《规划》思路、目标和内涵,明确《规划》落实的职责、措施和要求,对于履行自身职责和推进“十二五”环保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地下水作为我国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和战略资源,在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拉开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序幕。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定量化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目标,完善了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为推进《规划》实施,环  相似文献   

20.
迅羽 《环境》2013,(9):41
日前,继《"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之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一次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回应。《意见》在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增速的目标方面延续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管理思路,在具体表述上则更为清晰。除了对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上的提升,《意见》还扩大了节能环保产业的范围,将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囊括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