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玫  丁辉 《环境保护》2016,(19):31-35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规则接受者转为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基于沿线国家地区差异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中资企业海外环保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借助绿色金融引导生态环保行业发展。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革、机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火电行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火电行业绿色投资,是实现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规制制度的视角,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火电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着力生态环境保护、立足社会环境安全、重视规制制度完善等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火电绿色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绿色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践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绿色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认为各国政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拓宽"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资金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工具体系;"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的落脚点要放在绿色产业"走出去"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绿色投融资的环境风险管理;培养绿色意识和责任投资者,形成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持久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6.
"一带一路"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的经济带,而一路便是指世纪海上的丝绸之路,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来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不仅是我国重点发展环节,并且也是与中西亚连接的桥梁,但不论在哪种发展形势下新疆都是发展重点。如何在经济化全面发展的当今有效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对新疆环境污染现状以及加强新疆环境保护、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过六年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与共建国家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共建国家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实走深,要坚持将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到实处,主动运筹、积极作为、不忘底色,打造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为世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安徽省自古以来始终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强省。作为我国的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恰好为安徽的茶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安徽茶产业供应链布局的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研究供应链重构,以期降低茶的生产、运输等领域的成本,打造优质的茶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韩梦瑶  熊焦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674-268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能源互联互通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切入点,从直接能源贸易和隐含能源流动的双重角度刻画中国跨境能源关联并开展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从直接能源角度,"一带一路"沿线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均为中国重要的直接能源进口国;(2)从隐含能源角度,中国为印度、新加坡、泰国等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相关的商品服务;(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能源贸易逆差明显,但隐含能源流动处于顺差地位;(4)综合考虑直接能源贸易及隐含能源流动,中国可以发挥不同类型能源关联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互联互通与共建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董鑫  刘婷 《环境保护》2020,48(18):71-7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努力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环境合作,促进区域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本文总结分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概况,并进一步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固体废物管理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对策选择。为应对新的国际形势和要求,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需健全合作机制,深挖合作需求,丰富合作形式,共同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和合作水平;搭建务实合作平台,争取各方资源支持,促进技术产业合作,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智库网络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热点跟踪和政策研判,为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和绿色发展提供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建立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旨在推动国家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建立资源友好型的同盟体系。在我国缔结《巴黎协定》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进程所面临各类环境问题与投资争端随之增多,需要构建新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方式来服务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保护海外投资者的正当权益,维护"一带一路"中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来重视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通过倡导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走廊计划"(CEP-BCI)项目的开发实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不断推进与次区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推动该项目与合作机制化建设,并将云南省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德钦地区、广西靖西列为项目执行的重点区域。随着CEP-BCI项目一期的开展与顺利完成,目前二期项目(2014-2016)正在实施中。本文拟在初步总结我国参与GMS环保合作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199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城镇化率数据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值等数据,通过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指数全为正值,表明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出“И”型变化。通过GWR模型对二氧化碳排放量5类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这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分布在东欧、南欧、西亚和中欧一带国家影响因素的影响次序大致相同,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南亚和中亚一带国家的影响次序大致相同;人均GDP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位于中亚地区周围国家的回归系数普遍较高;城镇化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较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一带以及东亚一带;产业结构回归系数较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西亚一带,回归系数较小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一带;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大的国家主要位于中欧、南欧和西亚一带。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2017年一带一路海洋能源产品贸易网络进行研究。依托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海洋能源产品贸易额数据,构建出一带一路海洋能源产品贸易有向网络,对网络的网络密度及互惠性、中心性、中介性与集聚性等复杂网络结构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连续的核心-边缘模型对网络进行了核心-边缘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导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发展以及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文中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一带一路指示精神融合西部地区的特有生态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指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把西部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通过一带一路的思想和方针解决了现有改革中的矛盾.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质路线对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各种促进的政策,确定了西部地区生态与绿色发展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5年山东省海陆经济数据对其海陆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r检验,得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2001~2015年海洋经济和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第二产业相关性最强,然后是陆域第三产业,较弱的是陆域第一产业;总结山东省沿海七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和海陆经济关系,得出山东省沿海七市的海陆经济关系模式主要有海陆并兴型和海陆偏移型两种模式。其中,青岛、潍坊和威海属于海陆并兴型沿海城市,烟台、日照、东营和滨州属于海陆偏移型沿海城市。在海陆偏移型沿海城市中,烟台和日照属于海洋经济主导型,而东营和滨州属于陆域经济主导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研究了欧盟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中的环境与气候主流化做法与经验,借鉴欧盟委员会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与私营部门等采用的一系列政策工具、技术工具、投融资工具、监管工具,以及欧盟将环境和气候要素融入到投资活动中的良好实践经验,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投融资绿色化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构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管理体系,科学调动资金资源、鼓励社会深度参与、丰富绿色投融资技术工具、挖掘绿色投融资市场潜力,以期在"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差异小,中东欧国家消费水平高,人口大国、岛屿小国、粮食生产条件欠佳国家消费水平较低。(4)各类用途粮食人均消费量空间差异不大,饲料总量空间差异最大且逐渐增大,近半数国家仍以口粮为主,约25%的国家完成了向相对均衡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升级。(5)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累积贡献率约为43%和57%,中亚、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受消费、人口共同影响,西亚及中东国家多受人口影响,中东欧内部差异大。口粮、饲料累积贡献量占比约为46%和34%,南亚、东南亚国家多受口粮影响,中蒙俄、中亚国家多受饲料影响,中东欧和中南半岛国家多为综合贡献型。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核算2000~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交通碳排放,在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交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交通碳排放高低值聚类演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开放先行区,低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丝路核心区. ②对外开放水平和机动车保有量是交通碳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交通运输结构、行业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是交通碳排放的负向驱动因素. ③能源强度和交通运输结构是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空间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即驱动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性.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交通碳排放受周边地区影响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同时交通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因此建议“一带一路”沿线省域充分考虑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交通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作为一带一路发达经济体的七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但研究两边经贸合作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论指导跟不上实践发展需要的困境。在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研究,对如何在此背景下加强双方的贸易合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