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指出了人类生产、生活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浙沪地区交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及减排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IPCC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交通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气量进行统计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3.
徐新华  姜虹 《环境科技》1997,10(2):41-44
本文根据IPCC Guidelines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交通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气量进行统计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洋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国际海洋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遵守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而发达国家则要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同待遇原则,各国采取统一步骤进行减排。本文以运输从中国到美国出口贸易的集装箱船为例,分析了两种不同原则的经济学含义,相对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如果所有船舶都必须减排CO2,仅仅对于涉及对美国贸易的集装箱船只,中国籍船舶和中国出口商必须多支付1.8亿美元到1.9亿美元。这将加大我国出口产业的负担。本文随后提出了我国在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各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涵义,然后根据表现形式以及作用层次的不同讨论了世界各国现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接着介绍了用于筛选或评价减排政策的4个标准,最后指出发展和逐步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应该成为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可控人为排放源之一,污水处理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和N2O,其影响不可小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处理效果及处理成本,极少关注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H4、N2O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论述,对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的法律依据、管理体制以及减排的主要路径。结果表明,主要经济体一般将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纳入现有环境管理体系中,各相关政府部门分工协作,其中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跨领域综合管理、统一管理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和清单编制、统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2007年间,非能源活动、非CO2类温室气体减排是主要经济体完成京都目标的关键途径。为此,建议国家尽快明确环保部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中的具体职责,发挥环保部门在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中的优势,以最小行政管理成本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监管。  相似文献   

8.
根据IPCC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小型燃烧中温空气体排放进行统计计算,2000年的预测情况与90年代的实际能源结构对比CO2减排的量为845.4万t,减排了总量的11%左右。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崔志强  许琛 《环境保护》2007,38(24):91-93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加拿大温室气体减排历程、减排政策和减排措施,并根据加拿大经验,指出温室气体减排要多采用强制手段和经济刺激手段,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实施减排行动.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苏州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碳元素平衡法和排放因子法核算了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成本效益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单元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性作出分析,并提出减排路径.结果表明,苏州某生活污水处理厂GHG排放总量(以CO2计)为6 653.08 kg·(104 m3)-1,其中直接、间接GHG排放量分别占29.22%和74%,尾水回用实现了3.3%的减排.生物处理阶段和污泥处理阶段为苏州某污水处理厂GHG排放源的主要影响环节,其中生物处理阶段中的大功率设备鼓风机消耗的电力和污泥处理阶段中聚合硫酸铁药剂的使用是GHG排放的主要因素.由生命周期评价分析可知,污水厂的电耗、直接排放的CO2、出水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全球变暖、大气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负面影响.经计算,污水处理厂每处理10 000 m3的污水可获得13 630元的净效益,但2023年4~5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效益小于1,表明期间污水厂产出增加的比例少于投入增加的比例,投入产出的结构不合理. 6月份后通过提高整体运行负荷,推进技术改进和管理工作,实现了规模效益的最优化.苏州某生活污水处理厂可通过安装高效能的泵和风机、利用太阳能光伏和水源热泵系统、工艺改进等措施实现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过程中能够大量产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而被视为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释放源.采用基于污染物削减量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清单,并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CO_2-eq计)为7 348.60 Gg,CO_2、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6 054.57 Gg、27.47 Gg(769.08 Gg,以CO_2-eq计)和1.98 Gg(524.95 Gg,以CO_2-eq计);各省份间排放量差异明显,华东地区排放量较高,西北地区排放量较低,西藏几乎没有排放,2005~2014年这10年间中国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增长了229.4%,CO_2、CH_4和N_2O的涨幅分别为217.9%、217.9%和520.3%;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污水处理量与当地城镇污水厂温室气体释放量相关性最大,人均蛋白质供应量与城镇污水厂N_2O产生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强温室气体N_2O的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保证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N_2O有效减排成为水处理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综述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厌氧氨氧化等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N_2O的产生机理、减排方法和减排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污水土地处理存在的主要缺点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土地处理是一种高效、低耗、简便并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就地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等缺乏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地区。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大面积推广仍然面临着渗滤系统易堵塞、磷穿透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问题。堵塞会直接导致系统瘫痪;磷穿透会对地下水及周边地区造成二次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则会加剧全球暖化趋势。本文就这些问题的发生、解决方法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该技术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温室气体减排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成为我国开展减排工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国际经验看来,"避重就轻"的减排策略成效显著,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路径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物领域成为他们减排效果最好的领域之一。废弃物领域协同减排具有空间大、难度小、成本低、效果好、技术成熟、手段多样的优点,应当成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为经济发展腾出合理的碳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的产生途径,重点分析了污水厂典型脱氮工艺的N2O释放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城市污水脱氮处理过程N2O减排的具体措施,并估算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N2O释放总量约为1.26×109 g(以N计),对今后关于城市污水脱氮处理过程N2O产生及减排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简要论述了我国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政策导向、7省市温室气体交易试点的发展现状。由此对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十三五”期间建立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更好地为达成指定的减排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ree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Orbal oxidation ditch, anoxic/anaerobic/aerobic (reversed A^2O) and anaerobic/anoxic/aerobic (A^2O),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including carbon dioxide (CO2),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processes were different, the units presenting high GHG emission fluxe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namely the highest CO2 and N2O emission fluxes occurred in the aerobic areas, and the highest CH4 emission fluxes occurred in the grit tanks. The GHG emission amount of each unit can be calculated from its area and GHG emission flux.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ximum emission amounts of CO2, CH4 and N2O in the thre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ppeared in the aerobic areas in all cases. Theoretically, CH4 should be produced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rather than aerobic conditions. However,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H4 emission fluxes in the forepart of the aerobic area were distinctly higher than in the anaerobic area. The situation for N2O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H4: the N2O emission flux in the aerobic area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noxic area.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GHG mass bala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flow of dissolved GHG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aerators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GHG emission factors for the thre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determined. The A^2O process had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factor of 319.3 g CO2/kg CODremoved, and the highest CH4 and N2O emission factors of 3.3 g CH4/kg CODremoved and 3.6 g N2O/kg TNremoved were observed in the Orba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普遍共识,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作用日益凸显。废弃物处理是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尚未达峰的领域之一,因此废弃物处理领域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对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全面达峰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设定到2022年浙江省未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两个情景,预测和比较两种情景下生活垃圾产生量、分类回收量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通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4%,且焚烧处理过程减排效果更明显,可促成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提前达峰。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末端处理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然而,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不准、来源不清”的问题,使得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推进受阻。针对此问题,需利用监测手段获取现场数据,从而修正与辅助目前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助力污水处理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在对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监测方法体系,并从工艺自身特征角度分析了现有监测数据、识别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为进一步开展污水处理行业温室气体监测研究和方法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