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环境价值与经济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本身也是自然资源.所以,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统称为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从脱节到结合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总是处于分离、脱节的关态.主要表现是:在思想上,缺乏和谐和协调发展意识,缺乏资源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理论上,认为没有劳动参与或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生态、环境没有价值,可以任意取用和浪费,不必对其进行什么核算,从而引导人们单纯追求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终使经济发展走入岐途;在政策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景博 《环境保护》2003,(10):30-34
绿色经济核算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数据的核算体系或分析框架,它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框架。本文介绍了绿色经济核算的产生背景、基本思路和几种尝试,重点介绍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几个主要概念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环境资源的特性以及进行环境经济核算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价值计量、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以及环境资源资产管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就各部分的内容,分析途径等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水污染环境经济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2005年全国各地区和各产业部门的水污染的实物量进行了核算,同时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的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了水污染的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  相似文献   

5.
环境意识对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有很大作用。环境意识高低与综合决策的水平有很大联系。对环境意识的形成、其对综合决策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环境意识、促进综合决策发展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统计指标可操作性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统计指标框架的设计与统计内容的界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国外环境统计发展动态和国内环境统计工作的实践,提出我国的环境统计指标框架应该是现有框架向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的一种过渡.借鉴国外环境统计发展较为成熟国家在建立环境指标体系的经验,提取出我国环境统计中缺口性指标,包括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实物型或价值型)和专题性统计(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污染、自然灾害等)等,进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环境统计指标框架,其指标分类有八方面: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生态环境、能源、自然灾害、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娟  赵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62-167,172
“十一五”时期,中国环境治理工作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增强,基本建立健全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治理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及全民参与体系。但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存在明显差异。面对中国绿色发展的需要和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健全完善多元主体环境治理模式,全面加强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工具,不断推进环境治理协同联动机制,将是中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境评价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加强宏观环境管理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其中战略环境评价(SEA)是重要工具,回顾了SEA的概念及发展,从技术支持,运行框架和长远效益几方面论述了SEA所能发挥的核心作用。划分SEA的不同工作模式,阐述其综合决策特征,归纳SEA的成功因素,提出我国开展SEA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是中央提出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新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政府决策方式的必然选择。在充分阐述亟待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决策对提高宏观决策水平,推动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了综合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纳入范畴和具体制度,提出了综合决策制度实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迫切性和内在要求,阐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乡镇企业环境经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上海市崇明县有污染的乡镇企业的环境经济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7家企业中,评价结果为很好的企业5家,占8.77%较好的13家,占22.8%,中等的24家,占42.11%,较差或很差的15家,占24.56%。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沈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沈阳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在阐述城市建设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及“十五”期间沈阳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沈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环境管理中采用经济手段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分析目前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实施环境经济手段应具备的条件和应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范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开展长江经济带环境经济核算可反映地区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和举措.该文结合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和影子成本法等方法核算了长江经济带环境退化成本,并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方法和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结果测算了该地区实现环境质量达标所需要的治理投入资金缺口.结果表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退化成本呈上升趋势,平均环境退化指数约为2.35%,人均退化成本约为822元,单位面积(1 km2)退化成本约2.30×105元,2017年地区总成本达8.56×1011元,其中大气环境退化成本约占60%;14年间地区国民经济也保持快速增长,整体而言,该地区还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成本同步上升阶段,尚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2017年长江经济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实际成本仅为4.49×1011元,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全面达标,到2035年还需投入环境治理资金共计约2.25×1012元(为折现价格),治理缺口较大,而且地区环境退化成本(外部成本)仍远大于实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的治理成本(内部成本).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长江大保护的投入,加大国家环保专项资金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保障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和生态改善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税费、补贴、交易和价格等手段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倒逼产业转型,促进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质量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6.
依据辽宁省环保厅近年来审批的建设项目,分析环保审批如何在优化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表明: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门槛、引导产业优化,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禁止、限制、鼓励、引导等方式,优化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会计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借助对两个国际级环境管理机构制定与推行其管理措施的比较资料,分析了环境会计对环境管理产生支持效果的内在机理;进而构建了基于环境会计的企业环境管理的全成本评估架构:着重界定关键概念,推介并分析如何通过环境会计资料库系统进行清洁生产的全成本评估的方法和步骤,旨在协助企业选择较优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为企业获得生态效益提供理论基础扣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苏沪跨界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水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吴江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了工业产值上千亿的辉煌经济成就的同时,水污染问题严重、跨界水环境纠纷频发成了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吴江市跨界水系情况的梳理,水质现状的分析,结合吴江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数据,查找出其水质恶化的根源,从而对症的提出水环境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模型对北京市和房山区1995-2003年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和房山区大多数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强度的指标已越过转折点,进入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阶段,北京市和房山区越过转折点的经济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