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春风柳上归     
正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这是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我最喜欢的就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两句。春天来了,春风是春天最多情的画笔,吹到哪里哪里就诗意盎然。每年的春天我都要回一趟故乡,去看看故乡门前那条被春风荡开笑容的小河,去看看河岸边诗一般盎然而多情的柳树。每年的这个季节,走在被春色涂抹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王维《游春曲》有诗句:"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诗中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春的美景图。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3.
《绿叶》2020,(4)
正锯子穿过橡树的年轮,一锯接一锯,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最后才终于看懂世界的风霜。——《沙乡年鉴》壹"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每到四月,都会想到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诗。不过艾略特在《荒原》里,之所以称四月是残忍的,也是因为植物生长的力量和欲望之强,令人触目惊心,连枝叶间都有如骨骼断裂一般的声音:"把回忆与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相似文献   

4.
禾花开     
《绿叶》2021,(6)
正"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大自然的节律,古人谓之物候。物候与农时密切相关。庄稼以果实的成熟与收获成为故乡农事的终极目标。禾苗生长的过程是父母眼里的欣喜,仿佛儿女在长个蹿高。禾苗突然就在某个早晨出落得"娉娉袅袅十三余",到了开花的"年纪"。像被父母养了十余年的儿女,高考了,出分数了,  相似文献   

5.
<正>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在皖南山区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据罗愿《新安志》一书"南烛"条记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饪饭,其色青,故又谓之青精饭。非人之庭馆所植南天竹也。"南烛叶用以饪饭,较早见于陶弘景《登真隐言》,唐杜甫《赠李白》诗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句。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有载:"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暴,米  相似文献   

6.
梅骨诗魂     
《绿叶》2017,(12)
正隆冬时节,梅花凌寒绽放,独步早春,历朝历代,深受诗人的喜爱。晋宋时期的陆凯,从江南寄来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好友范晔,并附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的佳话繁兴。到南北朝,梅花入诗文渐多。到唐代,咏梅花诗不乏名篇佳作。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  相似文献   

7.
张鹏 《绿叶》2022,(11):63-65
<正>在葛筱强眼里,黄榆是故乡土地上的奇迹,更是故乡大地上的徽章。他的故乡在吉林通榆县,大片的黄榆覆盖着通榆县的广阔土地。葛筱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城师范学院文学客座教授、吉林省作协第三届签约作家,被当代著名作家宁肯称为“最后一个乡村诗人”,曾获吉林省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首届杨牧诗歌奖金奖,第五届吉林文学奖。著有诗集《向海湖,或星象之书》,随笔集《在黑暗中转身》《雪地书窗》。  相似文献   

8.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2,(10):90-91
在苇丛坐下,打开随身携带的《诗经》,翻到《秦风·蒹葭》。蒹葭丛中读《蒹葭》,真是亲切,就觉得是回到了诗的故乡,回到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一有时候,就觉得,假日行走,若是随身携带一卷《诗经》,也许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就撞醒一个沉睡千年的美丽意象,闯进一片久蕴心头的奇妙意境,让你的旅行多一种诗意的愉悦和难以言表的快感。呱呱——唧啾,呱呱一一唧啾,……一串清脆的鸟呜,将您从酣睡中唤醒。睁开眼,窗前已是阳光灿烂。这是一个春天的假日,原计划要读读《诗经》的,何不到室外去读呢?于是操书出门,乘着和风,循着鸟声,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一条河边。河心沙洲上,正有一对美丽的小鸟,相对而鸣。呱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3,(7):78-78
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他著名的《天真的暗示》一诗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的,从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到一座天堂,从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同样,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努力,也有改变整个  相似文献   

10.
七峰山寻幽     
汪翔 《绿色视野》2013,(9):60-62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七峰山是一座梦一般美丽的山。它像一位长老,将千山万壑揽入怀中;又像一只雄鹰,栖息在七峰之巅。前人有《七峰山》诗曰":龙蟠虎踞白云间,势压平原万点山。风急九霄双鹤舞,云开三径一僧闲。仙桥缥缈猕猴挂,银角峥嵘鼹鼠攀。回首停鞭遥望去,重重萝薜隔尘寰。"  相似文献   

11.
肖伊 《环境教育》2010,(2):78-78
<正>纵观学界内外,写麋鹿的书很多,如《中国麋鹿研究》、《麋鹿回归》等。但真正写人工驯养麋鹿回归大自然以及麋鹿保护区如何成立的故事,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麋鹿回故乡》还是第一本。  相似文献   

12.
在这些具体的环境教育措施之外,环境教育的关键问题却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便是"体验"。所谓"实践出真知",小学生许多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在东吴大帝孙权的故乡富阳市,在传世佳作《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鹿山脚下,有一所年轻有为的学校——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说它"年轻",因为它创办于2008年,至今不过四年多;说它"有为",是因为这所学校是富阳市委、  相似文献   

13.
酸菜情     
王一迪  王延东 《绿叶》2015,(Z1):131-136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把菜供。"一到冬季,每当读到宋代范成大这首赞美晚菘的诗,就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中墙角旁边腌的那一缸酸菜。菘者,大白菜也,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说明我国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种植,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大量栽培。《诗经》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诗句,说的就是大白菜。三国时期的《吴录》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南北朝时已是"最为常食"的大众蔬菜,如南朝的《齐书》就有"晔留王俭设食,盘中菘菜而已"的记述;唐代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     
正@左海霞:认真阅读了《环境教育》杂志刊发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文章,看到了治理污染任务的艰巨和生态环境部做出的积极努力。正如李干杰部长所言: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晓春:《北京:"绿色宣讲"传播生态文明》《杭州:以绿色创建拓展环境教育平台》《郑州:全方位推进环境教育》三篇"关注"文章,分别反  相似文献   

15.
潭柘寺看松     
正记得有一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歌唱家李谷一用京腔京韵演唱了一曲《故乡是北京》,其中有几句歌词是"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多年来,那优美的旋律时常在我耳畔回荡。由这首歌,我知道了潭柘寺的松可不一般,也很想找时间去看看潭柘寺的松树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西去列车的窗口》。"一带一路"的兴起,让我的脑海里时常涌出这些早已沉寂在边疆记忆深处的诗句。50年前,正像诗中说的那样,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踏上了西去新疆的列车,参加  相似文献   

17.
读者评刊     
正@于洪波:2017年第12期的"关注"栏目,组织了《浙江:开启公众参与环保新篇章》《江苏:做实公众参与平台撬动绿色生活支点》《广东:"新闻、教育、文化"引领环保宣教新路径》等22个省(区市)宣教工作文章,可谓前所未有,为读者奉献了一道年终"盛宴"。  相似文献   

18.
郭秋妍 《环境教育》2014,(10):83-84
正这是一个安静的午后,天空晴朗极了,天上飘着的朵朵白云中找不出一丝杂质。和煦的阳光扑面而来,照得人心头暖暖的。不时,一阵微风吹过,树叶便开始"沙沙"地奏起了交响曲。我走在杨柳依依的河岸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带给我的无限惬意,望着纤柔的柳树姑娘,我不禁吟诵起了一首小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似文献   

19.
温情的角斗     
地处黄海之滨、风光旖旎的大丰因麋鹿而出名。名声的缘起,说起来,算得上机缘巧合。要不是上个世纪60年代起,大丰陆续出土麋鹿的骨骼,谁又能知道,这里原是"四不像"麋鹿的故乡呢?其实,这个故乡与大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海港汊蜿蜒交错,盐土沼泽星罗棋布,有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蒲荡、草地、竹园和大量的刺  相似文献   

20.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1,(12):79-82
谢安长期拒不入仕,终生爱好游览,并非消极丧志,而是通过山水游览,参自然奥妙,悟天地灵气,以涵养性灵,高尚情操,陶冶才具,从而以大善之身,更有效地负起"兼济"之任。近日读谢安史传,不知怎的,读着读着,就记起了自己多年前写的一首小诗,而且常常将其中的一些句子,同谢安史传中的一些记述搅在一起,难解难分。这首题为《山溪》的小诗,记述了笔者对山水涵养性灵,兴发才情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