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怀疑只是个梦。 在梦中我听到了阵阵的蛙鸣。那 一片此起彼伏的蛙声啊,让我沉静下 来。开始聆听。 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是真的 吗?是真的蛙鸣吗?我总在怀疑自己 是否听错了,或者只是在梦中沉醉不 醒。但那一阵高过一阵的,确实是蛙 们“呱呱”的叫声。 这种声音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哪 怕有一万年没有听到过,它仍然会存 在我的记忆深处。只要有一点点迹 象,就能唤醒我。唤醒我身体最深处 的那种激情。还有喜悦。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大坏消息指的是”淇淇”走了。2002年10月我再次到“淇淇”生活过的中科院水生所采访时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 "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既鱼)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是一个远离闹市.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每年的春夏季节.山上山下,村内村外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田野里的农作物与那些野生植物把大地裹得严严实实的.从山涧流出的泉水汇集成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溪.这条小溪沿着村子的西边日夜不停地流淌着。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片温暖而湿润,清新而隽永的草地。虽说她已经从我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但她带给我的,都是快乐而深长的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我就读的那所中学  相似文献   

6.
<正>环保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你瞧,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呢。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陪姥爷去公园走路散心。公园可漂亮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旁绿树成荫,五颜六色的野花静静盛开。远处的小湖,被午后那暖洋洋的阳光照耀着,如同镶嵌在公园里的一颗巨大的宝石。微风吹过,湖面上便荡起一圈圈美丽的波纹。"我们去划船吧!"我向姥爷提议道。"好呀!"  相似文献   

7.
凤仙情     
《绿叶》2018,(12)
正有人说,乡情是浓烈的酒,乡情是清香的茶。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正当我乡情泛滥的时候,月光透过窗外的桂花树水一般地漫进窗棂,柔柔地泻落在床头,撩拨着我的思绪,辗转难眠啊!我走到窗前,双眼凝视夜空淡淡的月色,双手捧起一片幽幽的月光,倏然,我的记忆里残留出一些凤仙花那绿叶红花的碎影来了。那是好多好多年前,我生活在科尔沁西北部一个叫那林的偏僻小村子里。在这百余户的小村子里,我见到了生长在家家户户庭院不起眼地方的凤仙花,  相似文献   

8.
“妈妈,让我们留着这条狗吧。”姑娘们乞求着,这可能是第15次,那是在寒冷的灰蒙蒙的1月的一个晚上,她们坐在起居室的地板上画着画,“答应我们吧。”我叹了口气。我已经试着要她们保证不能总是与那只狗在一起,那只狗是我丈夫阿兰一周前带回家来的,我不允许她们给它起名字或是把它领到屋子里面来。但是自从那只小猎兔犬从她们父亲的卡车后面跑下来,跳到她们怀抱里的时候,6岁的伊丽莎白与3岁的阿曼达就与它分不开了。她们从阿兰的工作间里找到了一个大盒子当作狗舍,用一个木匣子与一条毯子当成了床。那只狗有着长长的软耳朵与大大的巧克力色的眼晴,长得很漂亮。但是我知道它会惹来麻烦的。它已经把我们的猫  相似文献   

9.
正我怀着好奇心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爸爸工作的石门民联村的工地,观看污水管地铺排。一根根水管连起来真像一条又黑又长的大龙啊!旁边放着一些大大的、黑黑的东西,它们都有三个口,爸爸说那是"检查井"。以后,这些检查井都会被埋到地底下,变成排污水的通道口。我们继续向里面前进。我突然看见一个水泥砌成的井,它上面的水泥盖子打开着。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你们要把井给网住呢?""因为我们担  相似文献   

10.
向迅 《环境教育》2011,(1):84-85
在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在那一片茂密的红树林里,我竟然读出了一种希冀已久的从内心油然而生的境界.那是事先怎么也没有料到的. 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红树林.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生长得如此奇特的树种.它们的名字,我仅仅通过有限的渠道听说过.  相似文献   

11.
正因为童年时看到的一张彩图,我与箜篌就此结下了渊源。寻寻觅觅,终于和箜篌有了亲密接触,这也算人生一大幸事。童年时,箜篌印记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居然还保留着她上高中时使用的笔记本。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笔记本,软皮封面不是纸皮,而是塑料皮。看上去很土,可是里面有现在的笔记本所没有的"风景":每隔几十页都会有一张古装美女的彩图。这是那个年代的特色,不流行追星,也没有动漫,所  相似文献   

12.
开放的剑桥     
许定予 《环境教育》2014,(11):58-59
正今年夏天,我在英国旅游时,专程到剑桥大学参观。距伦敦90多公里,有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古老小镇——剑桥镇。小镇上流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名叫剑河,又叫康河。古罗马时期剑河上建起了第一座桥,剑桥的名字由此而来。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剑桥小镇因拥有剑桥大学而驰名于世。远看剑桥,那是一派典型的英格兰田园风光,葱茏的绿荫中冒出古老的尖塔。走进剑桥,宛如走进了一个小桥流水的美丽小城。在我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春天。村里一位管路的老爷爷,在清理路边的杂物。我忽然看到一棵刚刚出土的嫩苗,那是一棵小梧桐树。不过十来公分高,可是已经长出了两片嫩绿的、薄薄的叶片,中心有无数涵蕴着生命的小嫩叶。这棵小树,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和风的爱抚,雨露的滋润。相信,不几年,他就会成为一棵大树,为大自然增美,为人  相似文献   

14.
我同摄影家董文才相识已经有好多年了。那是十余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随王蒙、张抗抗、徐刚等作家到河北省兴隆县一个叫龙门的小山村种树,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董文才  相似文献   

15.
与《环境教育》结缘是一次偶然的阅读。记得那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我们每天在地震避难临时办公点集中办公,我天天找报纸和杂志翻阅,一次猛然间《环境教育》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6.
很久没有听到有关白鳍豚的消息了,自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那头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去世后,人们似乎把这可爱的水府珍兽遗忘了,然而,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却不能将它遗忘……万里长江像一位流淌着乳汁的母亲河,世世代代哺育着两岸的人民,也哺育着大自然众多的生灵,其中不乏奇禽异兽、稀世珍宝,举世瞩目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国宝白鳍豚就生活在这里。白鳍豚体态优美,活泼可爱,极富灵性,但由于其稀少珍贵和特殊的生存环境,很少有人能亲眼见到它,而我由于工作的原因,曾在不同的地方三睹其风采,可谓幸运之极。那是1984年…  相似文献   

17.
母爱的姿势     
我至今无法忘却那难忘的一幕。那是一列春运火车。虽然这只是一趟过路车,可对于急于回家的人们而言,谁也不会轻意放弃。过道被挤得满满的,“摩肩撞踵”一词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挤在人群中,我努力地想着些美好往事,想暂时忘记眼前的苦恼。“哇、哇……”一阵婴儿的啼哭,将我拉回了现实。大约五米之外,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正弓着腰,拼命挡着来自身后的强大压力,为孩子撑出了一片小小的空间,母亲已经够痛苦的了,孩子还以他特有的方式表示着不满。我无法想象,一位柔弱的母亲,挤在这水泄不通的过道里,为了照顾怀中的孩子,每一分每一秒她要  相似文献   

18.
刘军 《环境教育》2010,(12):71-72
建筑庄园的文化象征恰如音乐的弦外之音,向我们传递着建筑庄园表面意思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在不解的人看来,那是晦涩而又神秘的,但在文化追问下,被破解的"神秘含义"原来是文化现象的本义。  相似文献   

19.
桌子柳     
那是遥远记忆里的事情了。刚20出头的我记住了一位伟人说过的话:我们要学习松树和柳树的风格,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当时的我诗兴正浓,提笔顺着伟人的寓意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相似文献   

20.
乡下二哥     
春节快到了.我决定到乡下看望我的同胞二哥。然而还没等我动身,二哥却来了。那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前的一天早晨,因为是大礼拜,门铃响的时候我们刚刚起床。我赶紧来到门口边问是谁边隔着猫眼儿向外瞧。几乎是在同时,门外说“是我,你二哥”,我也看清了门外站的是二哥,便迅速开门让二哥进屋来。二哥提一大包,我提进屋时感觉挺沉,便问,“二哥带的是什么呀?这么沉!”二哥拉开包链一样儿一样儿往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